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壶镇小城市培育取得积极进展
索引号: 002660395/2011-43119     发布机构:      发布时间: 2011-10-28 14:46:27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2011-08-25 15:00:51    来源:壶镇镇
自去年12月,壶镇被列入全省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以来,壶镇充分利用试点镇的优惠政策,全方位开展小城市培育,取得积极进展。据统计,今年1-7月份,全镇实现国税收入1.84亿元,同比增加0.68亿元,增长58.90%;实现地税收入0.87亿元,同比增加0.17亿元,增长37.2%;完成工业总产值62.93亿元,同比增长33.9%;实现出口交易值8.01亿元,同比增长25.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4亿元,同比增长46%;完成政府性投资1.49亿元,同比增长76%,完成年度计划的62%。项目是第一政绩,也是三年行动计划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小城市培育的主要抓手。4月15日,省政府批准的《壶镇小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38亿元,其中政府性投资14.46亿元。壶镇今年计划开工项目(包含企业、社会、政府)61个,其中壶镇镇直接投资管理的政府性投资计划开工项目共31个,前期项目12个,续建项目3个。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山街、机械装备城、行政服务中心、污水厂、扶贫小区、石龙路等一批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重大项目将于年内全部启动。其中污水处理厂首次采用国际先进的BOT(建设-经营-移交)招商模式,于8月9日成功招标。壶镇建立了项目化工作体系,项目工作和小城市培育指标均采用项目管理方法。从壶镇人力有限、技术人员奇缺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化往年的领导联系项目制度,改为项目领导负责制,全面调动全镇干部投身与项目建设。每个项目都建立了一个项目工作小组,组长由镇党委、政府班子人员担任,负责项目的全面工作。同时建立工作周报、半月项目组长向主要领导汇报、每月项目组长在班子会议汇报等制度,以确保责任到人,破解政策处理难题。各个项目进展情况每周上报县分管联系领导,在镇政府网站通报进度,开展项目量化绩效考核,在全镇形成“学比赶超”氛围。在具体项目政策处理中,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沟通第一、攻心为上”原则,充分发挥小城市培育的引导作用,争取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在全镇形成一个谋项目、争项目、建项目的浓厚氛围。例如浙江井能公司的太阳能光伏项目能够快速落地,就是壶镇多方协力完成政策处理的表现。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重要突破口,将为壶镇镇小城市的培育提供发展活力。在规划体制上。通过“三规合一”的编制,把发展空间拓展到12平方公里,新增用地4600亩。在行政管理体制上。经县府办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对产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投资等方面的管理权限进行了三次梳理,已形成送审稿。在财政体制上。按照“划分税种、核定基数、超收分成、一定三年不变”的原则,以2010年为基期年,壶镇镇辖区内一般预算收入超基数按8:2比例分成(80%留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净收入和耕地开垦费,留县部分全额补助镇财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按省小城市专项资金1:3配足9000万元等政策,大大增强了壶镇的可用财力。在用地保障上,今年的全县年度土地使用指标向壶镇镇重点倾斜。在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壶镇也开展了大胆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五大中心是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权强镇、投融资体制改革等五大改革的载体,目前体制方案正在报审。丽水市首个工业类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缙云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在五月份投入运行。国地税壶镇纳税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该平台将国税管理和服务职能延伸到壶镇地税分局,仅申领发票一项一年即可为纳税人节约成本300万元。小城市培育,为壶镇的发展带来了无穷的活力。(壶镇党政办 供稿)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