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源乡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
2011年是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乡经济社会大跨越、大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来,胡源乡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全县工作会议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致力富民强县,建设幸福家园,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经济发展情况】
一、农业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1、蚕桑生产得到新发展。上半年,以招序蚕桑专业村为龙头,以省千亩优质蚕桑规范基地为依托,全乡蚕桑生产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产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用技术推广得到进一步加快,春蚕养殖保持稳定增长。
2、依靠建成的胡源乡胡村茶叶加工厂以及鲜叶交易市场,再加上今年的茶叶产量小涨,茶农收入喜人。
3、杨梅基地建设初见成效。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强对全乡杨梅的管理,同时结合我乡实际,邀请农业部门的有关专家到乡授课,加强标准化管理建设,提高品质做大做强我乡杨梅产业,并逐步搞好品牌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二、发挥我乡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景点建设。
1、为庆祝建党90周年,重走红色路线,6月29日,缙云县招序革命历史陈列室正式落成。并且,我乡将继续依傍其特色,开发红色革命之旅资源。
2、开展张山寨民俗风情游旅游开发。恰逢献山庙庙会被列入非遗保护资源,我乡组织力量发挥本乡传统特色,在“七.七”之际,组织了柘岙口村(沿路头)、胡村村、茶源村表演了叠罗汉、十八狐狸,三十六行、刀棍武术等特色传统节目,载歌载舞欢庆这一节日,参与表演群众达865人,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参加庙会。一季度完成原招序村至张山寨道路硬化建设,二季度完成原上东山村至张山寨道路硬化建设,张山寨活动场所、景区停车场目前正在建设中。
三、工业、来料加工及第三产业再上新台阶
利用本乡的矿石资源优势,扶强做大已有的厂矿企业。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坚持扶优扶强的政策,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加强组织和引导,召开全乡性的来料加工业经纪人会议,以缙云县原野神农来料加工专业技术协会为龙头,在章村、胡村、榧树根、潜源、上坪等村设立5处加工点,吸引闲赋在家的农民尤其是妇女群众从事来料加工业,达1000余人。全乡现有较上规模的经纪人15人。
【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扎实开展,全年指标任务数为220户,实际实施数为230户,超额完成既定任务,其中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任务为70户,已经100%完成,并通过县危改办验收。
2、上东山村、上坪村进行村庄整治工作。拆除违章搭盖、破旧房屋、禽畜舍、露天粪坑等各类影响村庄规划和村容村貌的建筑,对村内路面进行水泥硬化,并对全村进行统一的美化、绿化、净化、亮化。通过建设硬件设施,将丰富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3、10月份乡首届老年运动会暨鸿宇杯农民运动会顺利召开。与传统运动会不同,鸿宇杯农民运动会除了篮球、乒乓球、跳绳、象棋等比赛项目外,还特别安排了各村的绝活表演,重在体现比赛的趣味性,让广大村民快乐运动。各村村民积极参与比赛,大显身手,享受到了运动带来的乐趣。
4、根据全县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乡建立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农村垃圾清理工作。各村均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大小规模的垃圾清理的志愿活动,并逐步建立并完善长效保洁机制,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垃圾集中收集站点,其中上坪村建立了一个集中垃圾库,胡村则建立了一个垃圾中转站,同时配置村级保洁员与清运工,做好垃圾清运与集中焚烧处理工作。乡党委、政府组织抽调人员组成检查考核小组,定期、不定期深入沿溪线、村垃圾站点、公路主干道等进行卫生检查。县检查组几次下村进行检查督导,从不满意到满意,乡各村的生态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提高,变得干净整洁。
5、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初见成效。全乡共投入15万元资金,在7个行政村全面开展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各村均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制度,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和设施,实行一站式办理机制。自10月份开始开展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以来,合计为村民办理了人口计生、人老社保、民政、建设等各类服务事项几百件,真正让村民享受到了便携式服务。12月份顺利通过了县级考核组的验收,并得到县考核验收组的充分肯定。
6、上坪村古方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完成。该工程总共投资256万元,于去年8月份开工,已于今年10月份实施完毕,其余的3座小三型水库完成整治。该工程的完成,有效消除下游各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隐患,改善上坪及邻近村4000余亩耕地的耕种条件,使5000多人口受益。另外,章村和尚岙水库和柘岙口东井水库整治工程也已进行开工建设。
【社会发展情况】
1、我乡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顺利完成。
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推进时间紧,现实影响深远,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全乡行政村总数由22个减少到7个,分别为章村、胡村、上坪村、柘岙口村、茶源村、榧树根村和蛟坑村,对人口数在600以下的村全部予以调整,规模涉及20个村,调减幅度为68.2%。通过调整达到如下目标:整合了农村资源,调大了规模;加强了村级组织建设,拓展了新村发展空间,为推动中心村(胡村、章村)建设、群众下山脱贫(陈庄、高鸟畔)和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圆满完成。
我乡严格按照省市县各级文件的要求,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选举,在县指导组的指导下,全面完成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任务。从二月份至今,顺利完成各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管理委员会成员的选举工作,完成对新一届村双委班子成员的培训工作,同时要求加强财务清理,实行规范交接,整理好各类文档归档成册保存,为下一届换届选举工作备好材料、积累经验。
3、乡镇党委与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工作顺利完成。
严格按照选举的制度办法,民主推荐符合提名条件的候选人,经过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与五位县党代表。刚刚圆满结束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工作,我乡五个选区选出了七名县代表与50名乡代表。
4、抓计划生育成效显著。
以计划生育活动月开展为契机,努力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一年来,我乡始终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落实,层层建立目标责任状,形成乡村两级干部齐抓共管,群众自觉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县计生局两次下村明察暗访,结果都比较满意。在刚刚结束的计划生育工作年终考核,我乡八项考核指标全部达标。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
一是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把综治工作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来抓,从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加强了对综治工作的领导,对各村委、单位继续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保证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二是加强基础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综治工作中的作用,重新调整和配备了各种组织,同时建立了乡司法所和乡警务室。
6、农村水利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有效利用去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工作经验,安排去年的普查员继续担任普查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水利普查工作已经入最后阶段,预计明年一月份将会完成。通过水利普查,获取的精准数据将会更好地服务于我乡经济发展,为日后增加水利投资以及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重要参考。
7、新农村建设事业更上一层楼。
我乡以发展效益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杨梅、蚕桑、无公害有机茶叶基地,初步形成了以茶、桑、果三大主导产业为龙头的效益农业体系,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乡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原上东山村旧村改造进行续建,在章村新启动旧村改造项目,对上东山、上宕、大坑村实施村庄整治,上坪村河道清理疏浚及防洪堤建设、章村卫生院建设等项目也列入实施当中。
【存在问题】
今年来,我们虽然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农业基础地位有待进一步增强,三大产业的发展离形成规模化、产业化还是有一定距离,特别是杨梅产业增收成效还不明显。二是农民人均收入没有明显提高,增收途径比较单一,难度较大。三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实施旧村改造、旅游资源开发等项目资金不足困难重重。四是个别行政村由于情况复杂,内部分派多,村级组织换届后维稳形势仍然严峻,要组织力量做好稳控和查处工作。以上这些问题,乡党委、政府认真分析研究,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2012年主要工作思路】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重要的一年,我乡将在省、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十二五规划纲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点抓传统农业,突出特色发展,加强工业发展,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大力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不断提升我乡党建水平,完善政府服务,促进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统筹发展。
1、以项目为抓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将继续推进对原上东山村旧村改造建设,上宕、大坑村村庄整治项目进一步实施,并加快推进上坪村河道清理疏浚及防洪堤的建设和章村卫生院项目的实施。
2、继续推进我乡特色农业的发展,着力培育区域块状农业经济,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大力扶持茶叶、蚕桑、杨梅、高山红花油茶等传统优势项目的发展。
3、积极开展张山寨民俗风情一系列旅游开发。利用招序革命历史纪念馆、张山寨民俗风情、蛟坑山清水秀的地理优势,积极开发旅游项目。计划在蛟坑村开发山涧橡皮艇漂流及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初步预算为800—1000万元,形成仙都风景2日游。每年的“七.七”庙会,我乡将组织力量发挥本乡传统特色,继续保持叠罗汉、十八狐狸,三十六行、刀棍武术等特色传统节目,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参加庙会。积极完成张山寨活动场所和景区停车场的建设。
4、大力发展劳务产业,机那里外出人员与留守村民的教育、联系、培训等机制,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做好“回引”工程,鼓励外出务工有成的能人回家乡投资创业,带动全乡经济快速发展。快速发展我乡来料加工与第三产业,缙云县原野神农来料加工专业技术协会的龙头带动下,争取吸引更多闲赋在家的农民尤其是妇女群众从事来料加工业,让农户增加经济收入。
5、来料加工是在离土又不离乡的前提下促进农民增效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明年乡党委、政府将继续加强对全乡来料加工业的引导和扶持。一是进一步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力度,教育农民注重质量,诚实守信,为来料加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优的劳动力资源保障;二是扶强做大现有的专业技术协会,稳定经纪人队伍,努力使从业人数和加工产值再上一个新台阶,为促进农民增收拓宽渠道,增加收益。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切实做好种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实现设施农业集中连片发展,突出抓好茶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两个关键,以胡村、章村两个鲜叶市场、胡村茶叶交易市场为中心,不断扩大高标准的茶叶市场建设规模,着力实现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销售市场化、农民组织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扶持蚕桑、油茶、杨梅等传统优势项目的发展,一方面加强现有桑园的管理,提高桑叶单产,增加蚕籽饲养张数,并不断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增加蚕农收入,另一方面要继续大力发展、扩大蚕桑基地,完成蚕桑基地配套项目建设。加强杨梅基地科学管理,培育胡源特色杨梅,积极打响品牌特色。
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1、加大基础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公建项目,完成几个村的公厕、垃圾池建设工程,完善村民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做好农村公路路肩养护工作,加大城乡美化、绿化、亮化投入。加强集乡管理,推进中心村建设。
2、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搞好村庄规划建设,继续认真实施生态文明村建设,不断加快“三村推进”步伐。
3、继续做好危旧房改造工作。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是一项利民惠民的实事工程,对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拉动内需有着重要作用,全乡上下要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努力营造农村危旧房改造的浓厚工作氛围,切实把这项工程抓紧抓实。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建设,以乡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为阵地,开展诸如文艺演出、儿童书信文化比赛、乡村农民运动会等文化服务,组织开展“孝德、诚德、爱德、仁德”的青年户评比以及关注未成年的思想建设工程。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组织规范化水平。
1、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经过2011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后,我乡由原来的22个行政村合并为7个新行政村。将重点抓好村治整顿工作,做好新的一届村级班子建设。依托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与村务公开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村级事务、干部行为,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现代化、规范化,从源头解决农村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
2、深入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抓好党群共建、全面落实党组织和党员承诺制,把创先争优活动纳入农村党建工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好落实的良好局面。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职能转变。
1、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健全乡党委班子学习制度,乡干部每周例会制度。完善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坚持科学民族决策,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2、利用微博问政新方式改变政府职能,促进政民沟通。微博具有的简洁、快速和互动的传播优势,已成为当前网络问政的利器。通过网络工具微博,运用网络及时公开信息,发布动态以及澄清事实真相,打破时空界限、破教育水平限制,进行参政、处理政务等活动,与民众进行近距离的交流。加强转变政府职能和提升政府形象的,并不断切实提升自身的行政管理能力。
六、狠抓社会稳定,打造平安胡源。
维护社会团结稳定,推动平安建设。加强全民法制宣传教育,遏制邪教组织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不断拓宽法制文化宣传教育渠道。切实做好法制安全宣传,强化下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积极做好创建平安村创建活动。
一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群防群治长效机制,坚持排查、调解、防范、综治相结合,健全相关制度。二是继续加强信访工作,积极推进依法信访,处理和终结一批信访老户。三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积极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企业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的检查整治力度,健全应急预案。
七、继续抓好其他几项工作。
抓好民政残联工作。继续抓好优抚、救济、救灾、助残工作,进一步落实低保政策和农村特困户救济政策,切实帮助贫困居民解决生活困难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组织好一年两次的透环妇检工作,继续加大力度征缴往年社会抚养费。
胡源乡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