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331122000000/2012-02856     发布机构: 缙云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2-02-13 15:50:46

文号:

201229在缙云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缙云县人民政府县长吴筱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缙云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届政府工作回顾

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中共缙云县委的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三市并举战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毫不懈怠,顺利完成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所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缙云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五年奋斗,经济总量迅速壮大,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34.1亿元,是2006年的2.2倍;财政总收入6亿元增加到13.3亿元年均增长17.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从2.9亿元增加到6.6亿元,年均增长18.4%;工业总产值连续突破200亿元、300亿元大关,达到352.7亿元,年均增长26.2%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增加到44.3亿元,年均增长13.1%;自营出口总额达5.4亿美元,年均增长32.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亿元,年均增长17.5%

经过五年奋斗,结构调整有效推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农业效益不断提升,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产业化经营成效明显,农业总产值从8.9亿元增加到12.4亿元,特色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85%缙云麻鸭在全市首个列入国家遗传资源畜禽品种目录。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园区和壶镇镇工业总产值相继突破100亿元大关,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两个试点稳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入实施,企业规模迅速壮大。第三产业扎实推进,三产增加值从21.1亿元增加到47.1亿元,年均增长17.4%,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旅游总收入从6.4亿元增加到26.5亿元,在全市率先创建省级旅游经济强县。

经过五年奋斗,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明显改善。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累计投入建设资金7.1亿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功能配套更加齐全,三区互动更加协调,中等城市发展框架有效拉开。中心镇建设有序推进,壶镇镇列入全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7.5亿元,中心村培育、旧村改造、村庄整治等工作全面推进,农村通村公路、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在全市率先完成,完成山塘水库除险加固110座、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26个,实现农民异地转移8248人,滩坑水库移民安置任务顺利完成。

经过五年奋斗,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4096元增加到2389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4087增加到7995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32.3亿元增加到87.6亿元。社保体系更加完善,五费合征深入实施,参保总人数从39.9万人次扩大到74.8万人次,城乡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基本实现翻番。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成投运;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省级教育强县成功创建;文化事业亮点纷呈,群众性文体活动有声有色,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有序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重大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省级卫生强县创建深入开展。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平安缙云创建扎实有效,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更加有力,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人口计生、审计、司法、统计、气象、档案、方志、人防、双拥、人民武装等工作取得新进步;民族、宗教、侨台、外事、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实现新发展。

经过五年奋斗,改革创新卓有成效,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有效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有序开展,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行政村规模调整等工作相继完成。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民间投资有效激发,成功运用BOT模式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和壶镇污水处理厂。农村综合改革稳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在全省首创信用等级+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农村资金互助社成为全省试点并走在前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面推进,累计流转面积达4.8万亩。区域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全省率先获批实施;垦造耕地工作扎实推进,连续16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新设立金融机构6家,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建成220千伏变电所1座、110千伏变电2座,电力供应网架更加牢固;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有效,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省级生态县成功创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双赢。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贯彻执行监督法,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等社会监督。五年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16件、政协委员提案674件。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全面推进。第二次经济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五五普法规划如期完成。

各位代表,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紧紧抓住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点工作,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财政总收入增长3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8.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1%,工业总产值增长25.4%,自营出口增长38.4%,全面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总结一年来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项目投资掀起高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4.2亿元、工业投资21.8亿元、房地产投资3.3亿元,三大领域投资协调推进。看守所(拘留所)迁建、农机培训学校等重大项目建成使用;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缙云段、42省道壶镇至早宅段改建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岩沿至西岸公路改建、330国道莲都至缙云段改建、好溪水利枢纽潜明水库大坝基础试验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缙云抽水蓄能电站、金台铁路缙云段、金丽温天然气干管缙云段等重大项目前期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是产业培育亮点纷呈。工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首次对企业亩均产值、亩均税收进行排名和表彰,浙江寿尔福化学有限公司实现按期停产并启动转产工作,转型发展导向更加突显;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规范出让方式,加强后续管理,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更加完善;完成工业用地出让1305亩,出让速度明显加快;实际利用县外内资13亿元、外资380万美元,成功引进全球新能源500强企业——德国肖特集团,选商引资取得突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4个,质量强县战略全面启动;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6家、超10亿元企业3家,新培育产值超20亿元企业1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积极应对宏观形势变化,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设立融资性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和企业应急转贷专项基金,及时做好帮扶解困,企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现代农业规模效益进一步提高,投入资金1.1亿元,新增粮食生产功能区8000亩、主导产业示范区2个、特色农业精品园7个,黄茶、油茶、中药材等高效生态农业初具规模,农业两区建设全面推进;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0家,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新增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26个,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仙都景区西入口、曲溪路等项目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增长30%,旅游总收入增长31.8%,旅游开发深入推进;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发展网商2970户,实现网上销售额3亿元,现代商业不断壮大;紧密对接外地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挂牌营业,现代金融业不断繁荣;路网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机械装备城等重点项目前期基本完成,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推进。

三是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城市建设稳步推进,顺利完成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在全市率先获批实施县域总体规划,编制实施重点区域、重要集镇和中心村规划;开工建设42省道与330国道连接线工程,制定完善县城新区项目建设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政策,一批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具备开工条件;完成建设数字城管,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成住宅用地供应506.8亩,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181.7万平方米,多层次住房供应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中心镇建设有效推进,壶镇镇小城市培育全面铺开,下放各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70多项,五大中心建成投运,强镇扩权改革深入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多项指标增幅名列全省27个小城市试点镇前列,小城市培育工作成效显著;新建、舒洪等中心镇建设加快推进,农民异地转移舒洪安置小区加快建设,集聚发展功能不断增强。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投入各类建设资金4.3亿元,中心村培育稳步开展,三沿整治有效实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全面铺开,完成村庄整治70个,启动旧村改造18个,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6834;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入有利时机,成功争取并启动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8亿元,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

四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县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8.2亿元,87%的新增财力投向民生领域;金保工程启动建设,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从60元提高到70元,80周岁以上的城乡老人享受30元高龄补贴。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7%,农民增收“61”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新碧初中迁建项目全部竣工,缙云中学仙都分校投入使用,湖川初中迁建项目加快建设,集团化办学有效实施,教育资源更加优化;百千万文化下乡活动深入开展,新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基层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改革全面启动,县人民医院通过二级甲等复评;计划生育标创工程深入推进,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

五是攻坚克难成效显著。全力破解要素制约难题,共争取到各类建设用地指标3640亩,增长49.3%,报批新增建设用地3420亩,增长47.2%,完成土地征收3532.7亩,增长98.4%,新增供地2804亩,增长48.7%,土地要素制约得到有效破解;共争取到中央资金6723万元,加大金融机构信贷扶持考核力度,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54.1亿元,增长18.3%,贷款余额107.5亿元,增长21.1%,新增本外币贷款余额位居全市第一,资金要素制约得到有效缓解;220千伏河阳变建成使用,110千伏雁门变建成调试,以企业单位用电产值和税收作为衡量标准,按照有保有压原则做好有序用电,电力保障和调控能力明显增强。全力开展政策处理攻坚行动,制定完善土地征收管理、省级重点工程拆迁、临时用地管理等相关意见办法,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妥善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做好一批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前期调查摸底、处理方案制定工作,顺利完成一大批城市、交通、工业等重点项目政策处理工作,确保重点项目顺利落地,政策处理攻坚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六是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管理体制更加优化,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启动。决策程序更加科学,出台进一步加强科学民主决策相关办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绩效考核更加完善,出台政府重点工作考核办法,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健全。法制建设更加规范,政务公开扎实推进,行政处罚裁量权得到细化和量化,411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得到清理和规范。审批服务更加便捷,工业投资一口子收费制度全面实施,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推进,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各位代表,总结过去的五年,我们深切认识到,要推进缙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争创一流、赶超跨越,时刻保持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忧患意识,狠抓项目投资,促进产业提升,加快壮大经济总量;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深化改革中激发活力,在强化创新中增添动力,在区域合作中凝聚合力;必须始终坚持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加强执行力和公信力建设,营造凝心聚力谋发展的良好环境,形成和衷共济创大业的浓厚氛围。

回顾过去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发展的活力更加显现。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共缙云县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历届政府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更离不开全县人民的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和艰苦创业。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建设者、劳动者,向支持、监督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为缙云改革发展稳定作出积极贡献的省市驻缙单位、驻缙部队官兵、政法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缙云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济总量还偏小,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和层次还较低,转型升级有待进一步加快;资源要素制约还比较严重,保障发展的需求有待进一步满足;创新社会管理水平还相对较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少数政府公务人员的工作作风还有待转变,服务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将直面问题,正视不足,采取更加扎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新一届政府的奋斗目标和基本思路

展望未来五年,我县正面临着人均生产总值从5000美元向8000美元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宏观经济形势尽管复杂,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省委、省政府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持续加大,丽水市全面开展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有利发展的因素不断增多,只要我们紧紧把握机遇,坚持不懈推进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完全可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的飞跃;转型升级任务尽管艰巨,但政策、市场等各种倒逼机制不断强化,随着产业政策不断健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聚不断增强,我们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道路上可以大有作为;资源要素制约尽管严峻,但低丘缓坡开发潜力巨大,金融体系不断健全,电力网架更加完善,我们在保障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只要全县上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我们必将在建设富民强县,幸福家园征程中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根据县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以及市委三市并举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富民强县,幸福家园的总目标,按照五个一的工作要求,深入实施生态富民,工业强县两大战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城乡统筹,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现壮大总量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改革创新与稳定和谐五个同步推进,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在全市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更加雄厚。实现人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旅游总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六个倍增;在全省90个县市区和26个欠发达地区综合排名中的位次前移。

——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效益大幅提升;工业强县战略深入实施,现代产业集群效益突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不断丰富,现代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不断提高。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新型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现代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壶镇镇小城市培育取得重大进展,中心镇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一体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和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更加宜人。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保护设施更加完善,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和省级园林城市,生态富民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

——坚持项目建设不动摇,努力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抓投入增后劲,牢固树立项目是第一政绩理念,全面实施五个一百工程,切实增强项目投资对全县经济的拉动作用。狠抓项目投资,扎实推进市政设施网、综合交通网、安全水利网、能源保障网、高速信息网等相关项目建设,着力提高城乡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构建项目梯队,按照前期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完工一批的思路,全力抓好一批事关长远、技术含量高、经济支撑力强的重大项目建设,形成科学有序、安排有度、投资有力的项目梯队。优化投资结构,积极探索实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市场化建设模式,提高民间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方协调、保障到位的项目投资新格局。

——坚持产业提升不松劲,努力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并进

调结构促转型,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构建互为依托、互为带动、互为补充的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全面实施农业发展“586”行动计划,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调整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加速工业集聚化,大力拓展工业发展平台,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品牌培育、对外贸易、上市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断扩大缙云工业在全市的领先优势。促进三产特色化,全面推进全县大景区建设,深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抓好重点服务业项目,统筹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坚持城乡统筹不失衡,努力促进城乡联动快速发展

重集聚强功能,把推进城市化进程与建设美丽乡村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推进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开发,完善城市路网,拉开发展框架,营造城市靓点,彰显城市特色,切实提高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建设现代、生态、休闲和功能多样的新型现代城市。切实抓好新型城镇建设,全力抓好壶镇镇小城市培育试点,加强规划控制,健全配套功能,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建设富有活力的县域副中心城市;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推进中心镇建设,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优良、特色鲜明、人居舒适的魅力乡镇。着力抓好美丽乡村建设,按照经营乡村思路,加快中心村培育,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形成村美、民富、风正的农村发展新气象,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生态新家园。

——坚持改革创新不畏难,努力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

理体制重保障,立足全县大局和长远发展,注重制度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发展保障,积极构筑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进行政、经济、社会、农村等各个领域改革,努力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各类体制弊端,切实增强发展活力。积极推进区域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海西经济区、浙中城市群,密切产业协作,承接要素转移,强化选商引资,努力推动错位发展和借力发展。切实强化发展保障,加强节约环保和生态建设,狠抓节能减排,做大环境容量;多渠道吸纳各方优质要素,不断强化土地、资金、能源、人才等资源保障,努力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坚持民生改善不懈怠,努力谋求全县人民最大福祉

解民忧惠民生,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牵挂在心,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高度重视就业社保,积极构建灵活多元的就业体系,不断提高全社会就业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受惠面。切实抓好社会事业,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扎实推进均衡发展,建成省级教育现代化县;立足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争创省级卫生强县;大力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努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加快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维护社会长治久安,扎实推进平安缙云建设,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三、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工业总产值增长20%。财政总收入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争取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进出口总额达到6.5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增长16%,争取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上级确定的目标要求。

要完成上述目标,必须始终坚持在中共缙云县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稳增长、创亮点工作主题,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务实创新,狠抓各项工作落实。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以严格管理和强化保障为重点,大力推进项目投资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启动金台铁路、金丽温天然气干管缙云段等工程,争取开工330国道缙云东渡至永康交界改建、35省道壶镇至三溪段改建等重点项目;加快好溪水利枢纽潜明水库、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缙云段、岩沿至西岸公路改建、330国道莲都至缙云段改建、三网融合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42省道壶镇至早宅段改建、消防队迁建、商检大楼等重点项目建设;抓好缙云抽水蓄能电站、大洋山和括苍山风力发电等重点项目前期。

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理顺前期管理机制,在立项、可研、初设以及前置审批等环节上,做到能快则快、能简则简;完善招投标管理机制,严格项目标后管理,严厉打击资质挂靠、相互串标等非法行为;健全项目征地拆迁机制,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完成一批拆迁安置房建设,努力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实行项目六项机制,推行一线工作法,强化项目督查考核,广泛凝聚建设合力;健全民间投资管理服务机制,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加大服务力度,同步督查考核,努力把民间投资培育成项目投资新的增长点。

努力破解要素制约。积极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确保不低于去年水平,争取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指标3000亩;消化转而未供土地2000亩,全年出让土地不低于3000亩;完成土地开发1万亩,并做好明年开发2万亩前期准备,努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探索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公司制投融资平台,创新运用BTBOT、发债等投融资模式,切实做好项目资金保障;努力引进浦发、中信等金融机构,设立壶镇小额贷款公司,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二)以平台打造和科技创新为重点,加速工业转型升级

积极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强化规划引领,完成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按照东拓、南延、西扩战略,启动工业园区扩区开发;根据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推进的思路,启动壶镇转型提升区建设。完善基础配套,加快建设道路、供水、排污、电力等基础设施,不断健全金融、商贸、教育、卫生等配套功能,切实增强集聚服务能力。加快用地出让,完成工业用地出让1500亩,新开发工业发展空间2000亩,确保一批工业项目顺利落地。

全力加快产业转型提升。积极发展大产业,扎实抓好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两个试点,不断完善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特色主导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支持自主创新,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切实增强科技创新服务水平;深入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切实提高产品附加值。扎实培育大企业,坚持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力度,鼓励开拓国外市场,积极培育具有领军示范作用、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切实增强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大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名联系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套落实方案的要求,全力推动肖特新康、浙江云塑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确保尽快落地,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形成有效投资和产出效益。加大选商引资力度,配强招商队伍,严格责任考核,大力营造氛围,认真实施浙商回归工程,积极吸引浙商、外商、央企、国企来缙投资,努力引进更多战略性投资和产业投资。

切实优化企业发展服务。加强指导帮扶,引导企业强化实体经济,坚守实业求发展,专心经营求突破,把产业做专、做精、做实,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加强资金帮扶,全面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严格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缓停相关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金融机构指导督促,严格执行三严五禁规定,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扩大新增工业贷款份额;进一步完善融资性担保风险补偿、企业应急转贷等政策措施,推动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加强服务帮扶,继续开展涉工部门民主评议活动,积极做好企业帮扶解困,大力营造重商、亲商、兴商、安商的浓厚氛围。

(三)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重点,扎实推进三农工作

着力提升现代农业。重点抓好两区建设,扎实推进小仙都、三溪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新建黄茶基地2000亩、香榧基地1000亩、油茶基地1000亩、毛竹高产基地2000亩;加快启动舒洪农产品加工功能区建设,努力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大力发展产业化组织,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8家、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有效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和组织化水平。切实强化农业服务,加快农业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组织社会化、技能专业化、体系产业化的服务格局。

努力建设农村新社区。大力建设美丽乡村,继续抓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续工作,加快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实施经营乡村行动计划,加快中心村培育,深入推进村庄连片整治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强特色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切实优化生活环境,扎实推进三沿整治,重点抓好330国道、金丽温高速公路沿线整治;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农村住宅建筑风格的引导和管理,整治农村住房赤膊墙,大力推广体现乡村风格、与山水环境相协调的农村住宅建筑方案;加大农村土地违法违章行为联合防控力度,严格农村建房管理,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全面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综合整治山塘35座,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60亩,改造灌溉渠道44公里;完成全县范围A类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工作;加快完善农村联网公路;推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

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扎实开展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实现70%以上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全面完成农民增收“6+1”目标任务。扎实开展下山脱贫工程,完成农民异地转移舒洪安置小区一期主体工程,尽快启动壶镇、新碧安置小区建设,实现农民异地转移2000人。扎实开展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完成农民培训2000人,实现农民转移就业3500人。扎实开展农民创业帮扶工程,扩大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资金互助组织试点,完善扶贫小额信贷制度;推动林权抵押贷款增量扩面,实现贷款余额2.8亿元;做大做强来料加工业,实现加工费发放2.3亿元。

(四)以旅游开发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努力壮大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加快旅游开发,大力推进仙都景区开发建设,切实抓好仙都景区西入口、曲溪路等项目,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理顺河阳古民居管理体制,开发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继续抓好黄龙景区和大洋山、括苍山森林公园开发,加快省级地质公园建设。强化旅游招商,制定出台政策,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工商资本注入旅游业。丰富旅游产品,充分依托山水优势,挖掘乡土特色文化,大力发展农家乐、农业采摘、休闲农庄、民俗体验等休闲旅游业,建成一批乡镇风景区或特色旅游村。注重旅游营销,通过媒体推介、节庆宣传、民俗活动等载体,加强旅游宣传,扩大市场影响力,开拓新的客源市场。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鼓励工业企业主辅、产销分离,发展壮大现代物流、科技服务、金融服务、设计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引导城乡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转变,大力发展特色餐饮、医疗服务、卫生保健、家政服务、体育健身等生活性服务业;启动建设带锯床及特色机械装备服务业集聚区,上马建设仙都景区西入口宾馆、晨龙太空主题公园宾馆等一批高档次宾馆项目,争取开工建设汽车城、电力生产基地、石材市场等项目,开工建设壶镇机械装备城、万客隆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加速推进路网物流中心建设。

切实提高三产管理水平。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统筹推进全县旅游开发;归并各项服务业管理职能,理清服务业发展思路。重基础,加快编制商贸流通发展规划,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制定出台服务业扶持发展专项政策,不断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抓统计,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确保服务业统计的全面性和精确性。

(五)以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为重点,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

抓好中心城市建设。大力推进新区南区块开发,加快建设42省道与330国道连接线工程,开工建设坦五线舒洪至问渔路大转盘段改建、仙都路南段延伸、名山至郑坑口联网公路等工程,启动后陈山公园二期和滨江公园二期等工程。加快老城区重要节点改造,积极推进朝晖路南延伸段改造、国药公司搬迁和原印刷厂拆除等工程,努力缓解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提高数字城管运行效率;采取错时限行等综合措施,加强交通秩序整顿;严格城市外立面设计和建筑色彩管理;做好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续工作。努力强化城镇住房保障,继续加大商住用地出让力度,加快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加快中心镇发展。大力推进小城市培育,开工建设壶镇中山街、便民服务中心和一批高档住宅小区项目,完成建设壶镇水厂、污水处理厂、湖川初中迁建等项目,深化壶镇中学迁建等项目前期;不断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扎实推进中心镇建设,继续抓好其他重要集镇发展,不断增强综合承载、开放集聚、辐射带动和公共服务能力。

努力优化人居环境。积极开展生态创建,全面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活动,启动省级园林城市建设,积极争创省级森林城市。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完成壶镇镇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完善城乡污水收集管网,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率;加快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新取水点选址与建设,推进饮用水源地自动监测站建设,努力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目标责任,不断降低能源消耗,有效减少污染排放;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环保、节约的文明消费模式,扎实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

(六)以满足民需和解决民忧为重点,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大力推进文化繁荣。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民生文化园建设各项工作,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积极开展百千万文化下乡活动,建成乡村戏苑8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0个、农家书屋100家,基本完成全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着力构建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大力培育黄帝、石头等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积极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大力扶持婺剧产业,发掘保护名剧名段,传承创新绝技绝艺,规范优化演艺市场,切实提高婺剧文化影响力;大力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保护、传承和创新,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着力构建文化事业管理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稳妥做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文化市场监督管理,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规范发展。

切实做好民生保障。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800人,帮助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5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80人;继续抓好五费合征,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推进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抓好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加快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开展争创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工作。积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化,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和合理配置,努力创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建设上等级幼儿园3所;加强职业教育资源、专业整合,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打响职业教育品牌;完善学生接送车管理制度,切实强化安全监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快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和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基本药物制度村级全覆盖;做好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前期;抓好重大疫病防控。

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大信访、大调解格局,着力化解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加大社会治安管控力度,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重视网络信息和社会舆情收集研判,主动回应群众呼声,及时解决合理诉求。加强社会安全管理,重视防灾、救灾工作,不断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基层安全监管网络,严格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防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同时,进一步夯实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加大违法生育查处力度,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完善职工权益保障机制,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认真做好档案、方志、体育、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人防、双拥、人民武装、移民、民族、宗教、外事、侨台等各项工作。

(七)以提高效能和优化服务为重点,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坚持恪尽职守,着力提高执行能力。严格政府重点工作绩效考核,延伸部门责任考核体系,密切跟踪督查,不断提高工作效能;扎实开展攻坚克难行动,形成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于拼搏,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的工作氛围;大力推进以立说立行、速决速行、雷厉风行为主要内容的执行力建设,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坚决克服有头无尾、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确保政令畅通。

坚持务实为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准则,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倾听民声,充分尊重民意,努力使政府工作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普遍意愿;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抓好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做好增收节支,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加速壮大地方财政实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把更多的新增财力投向民生领域。

坚持依法行政,不断规范行政行为。认真执行监督法,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及时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高度重视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落实科学民主决策制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提高行政决策科学水平;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扎实推进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应诉。

坚持清正廉洁,切实抓好反腐倡廉。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严格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监管,认真治理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2012年,我们将按照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要求,继续做好十大民生工程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将是缙云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的五年,也将是我们大展宏图、大有作为的五年。让我们在中共缙云县委领导下,励精图治,埋头苦干,团结一心,发奋图强,为全面建设富民强县,幸福家园而努力奋斗!

2012十大民生工程内容

一、就业促进工程。新增城镇就业1800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5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农民培训2000人,实现农民转移就业3500人。

二、社保安民工程。继续抓好五费合征加快医保一卡通建设,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推进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整合。

三、社会救助工程。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对90名贫困重度残疾人给予免费助听助行助明,落实80名重度残疾人托安养,争创扶残助残爱心城市;进一步完善住房救助制度,新增廉租住房受益家庭70户。

四、农民增收工程。开展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实现70%以上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完成农民增收“6+1”目标任务;完成农民异地转移舒洪安置小区一期主体工程,尽快启动壶镇、新碧安置小区建设,实现农民异地转移2000人;扩大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资金互助组织试点,完善扶贫小额信贷制度;实现林权抵押贷款余额2.8亿元;实现来料加工费发放2.3亿元。

五、消费繁荣工程。完成五云蔬菜交易中心、镇东村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新建村级连锁超市25家;加强消费市场规范和整顿,不断优化消费环境。

六、文化多彩工程。开展百千万文化下乡活动,100场戏、4000场电影、10000册图书到农村;建成乡村戏苑8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0个、农家书屋100家;创建省级体育强乡(镇)1个、体育小康村20个;基本完成全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七、教育均衡工程。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建设3所上等级幼儿园;加强职业教育资源、专业整合,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打响职业教育品牌;资助11000名低收入家庭学生享受爱心营养餐,补助3000名困难家庭职高学生就学;完善学生接送车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监管。

八、医疗保障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快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和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基本药物制度村级全覆盖;做好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前期;抓好重大疫病防控。

九、环境保护工程。全面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活动,完成壶镇镇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完成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重点区域污水管网;加快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新取水点选址与建设,推进饮用水源地自动监测站建设;启动省级园林城市建设,

十、平安创建工程。大力推进平安缙云建设,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大信访、大调解格局,着力化解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积极开展平安村、平安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基层平安建设整体水平;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基层安全监管网络,严格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防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两个试点指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和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

BOT模式: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

壶镇镇五大中心指壶镇行政审批中心、综合执法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就业保障服务中心、应急维稳中心。

金保工程: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中央、省、市三级网络为依托,支持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等核心应用,覆盖全国的统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

农业发展“586”行动计划:“5”指提升畜禽、茶叶、蚕桑、果蔬、油茶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8”指形成茶叶、蚕桑、水果、蔬菜、油茶、毛竹、食用菌、畜牧养殖等八大产业带。“6”指健全现代农业投入、农业科技支撑、动植物疫病防控、农机化服务、农业信息化服务、林业生态安全保障等六大农业发展保障体系。

三网: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

BT模式:指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

三严五禁:指浙江省银监局为规范银行经营行为、减轻企业负担而向全省银行业提出的监管要求。三严指严格规范贷款用途审查,做到实贷实付受托支付,切断钱生钱的源头;严格落实利率风险定价机制,主动向企业让利,对小企业贷款利率原则上不上浮;严格落实全省1000家中小企业信用贷款试点任务,改变单一的抵押担保信贷方式,积极探索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长效机制。五禁指禁止存贷挂钩,不能要求企业事先提供存款或直接将贷款部分转为存款以作为发放贷款条件;禁止一切不合理收费,取消所有贷款承诺费、管理费、顾问费、咨询费等;禁止贷款时搭售任何理财、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禁止向民间借贷中介机构融资;禁止将银行自身考核指标压力以不当方式转嫁给企业。

“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指省政府决定在基本完成“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2004—2007年)、“811”环境保护新三年活动(2008—2010年)的基础上,开展为期五年的“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2011—2015年),具体包括设定生态经济等8个方面的目标,开展节能减排等11项子行动。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