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件
索引号: 736021082/2013-43627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胡源乡党政办 成文日期: 2013-06-05
文号: -
胡源乡清理河道清洁乡村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 2013-06-05 11:50:50 文章来源: 胡源乡

 

抓好城乡河道清理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改善城乡居民环境的基础性工作,是建设生态缙云、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提升我乡环境卫生水平,有效解决脏、乱、差问题,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决定在全乡开展清理河道清洁乡村专项行动(以下简称双清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富民强县,幸福家园总目标,按照建设美丽乡村、实施六边三化两美行动的总体部署,以建设美丽缙云为依托,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根本,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突出重点、标本兼治,集中整治、长效管理,全面清理城乡河道,全面整治农村突出环境卫生问题,健全河道保洁和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双清行动,到2014年底,基本解决河道随意丢弃垃圾废弃物问题,河道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道;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本实现规范有序,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增强村民的卫生意识,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乡村河道保洁和农村保洁基本实现有责任主体、有专人负责、有经费保障、有完善设施,乡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巩固,为创建市级生态乡打下扎实基础。

三、任务要求

双清行动分集中整治、巩固提升、考评总结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集中整治阶段(2013415-5月15日)

(一)本阶段主要任务

1.集中清理并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着重清理打捞河道及田间地头的病死动物,并严格按规定实行无害化处理。

2.集中清理打捞河面废弃漂浮物。重点清理漂浮河面的垃圾、水葫芦及杂草、枯烂树枝等。

3.集中清理河岸垃圾。重点清理河岸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等。

4.集中清除河道障碍物。着重清除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有碍景观、影响环境卫生的障碍物。

5.集中清理农村乱堆乱放垃圾。大力宣传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理,重点清理处置农村沿路沿河、房前屋后成堆暴露的垃圾。

6.集中清理农村污水坑、臭水沟。大力宣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常识,开展河道疏浚、河沟池塘清淤工作,限期清理农村污水坑、臭水沟,不得随意填埋河沟池塘等水域。通过集中清理,着力恢复和拓展水域功能、改善水质环境。

(二)本阶段工作措施

深入宣传发动(417-22日)。召开全乡双清行动动员大会,下发实施方案,布置落实全县双清行动具体工作。各行政村根据乡政府下发的宣传方案,充分利用广播、公告栏、报语、专栏、发放倡议书等方式大力宣传双清行动,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积极发动党员干部、社会有声望者和志愿者,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清理河道、清洁乡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

开展专项行动周集中整治(422-28日)。确定422-28日为专项行动周。各行政村要根据乡部署的行动周计划,利用一周时间在全乡范围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垃圾大清理行动,组织发动村所有力量,党员干部带头,全员参与,对管辖范围的河道、村庄、公路的垃圾进行全面彻底的大清理。422,县班子领导及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头到各自联系村蹲点,参与集中大清理行动。在行动周中,各村要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认真完成行动周工作任务。

强化巡查督导(429-5月15日)。县乡两级双清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动员大会后,将对专项行动周的部署落实情况以及城乡垃圾、公路两侧垃圾和河道垃圾等方面的清理情况等进行重点跟踪督查,积极协调解决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对没按照要求进行部署落实和完成任务的有关村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到515,基本解决我乡村庄、河道、公路脏、乱、差问题,双清行动取得实质性成效。

第二阶段:巩固提升阶段(20135月-20148月)

(一)本阶段主要任务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持续深化、巩固提升。一是持续深化。在前一集中整治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在年底前的后两个季度,每个季度继续开展一次集中性整治行动,具体开展在县乡两级双清行动领导小组部署下进行。二是巩固提升。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办法,加快形成河道保洁、农村保洁的长效机制。

(二)本阶段工作措施

全面推进城乡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由水利部门和乡政府牵头全面排查辖区内河道污染情况,制定具体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措施和责任人。坚持一河一策、标本兼治,采取沿河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生态驳坎、生态修复等措施,着力消除河道黑臭现象。严禁河道采砂,加大对非法采砂行为的查处力度。深入开展万里清水河道建设,着力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整治,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河道基本功能。

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六边三化两美行动,重点清理村庄积存垃圾、卫生死角,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全面推行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模式,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努力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率。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随意弃置病死动物和病死动物产品等违法行为,积极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努力提高畜禽粪便、种植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

加快健全清理河道清洁乡村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针对本乡群众的文明素质和卫生习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资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和宣传方法,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间断地进行宣传教育,大力提高村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卫生意识。二是建立健全河道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各村属地管理责任,加大河道保洁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依法推进乡村河道卫生整治。严格落实水域环境卫生责任,加强河道日常保洁管理,严厉查处违法排污、向河道倾倒垃圾、在河岸乱搭乱建等行为,切实维护河道及两岸清洁。三是建立健全农村的保洁工作推动机制与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强化属地管理,按照县里推动、乡镇发动、村为主体、全民参与原则,各行政村要加强村垃圾收集中转站的建设和日常管理,建立健全中转站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确保户集、村收、乡中转、县处理模式真正落到实处。四是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村级组织监督,村民代表、党代表监督,群众组织监督等联合监督的长效监督机制,形成一套操作性强、既方便群众参与又方便监督单位监督的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健全考核机制,实行季度考核、年终考核的跟进性考核制度,并把考核结果与经挂钩,真正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同时,开展洁净乡村考评工作,评定洁净家庭、洁净村庄。五是建立健全经费保障与使用监管机制。要建立健全经费投入机制,用于必要的乡村保洁工作。同时要鼓励工商企业、社会各界人士捐资捐物支持各村的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与改造改善。要建立健全经费分配与使用监管制度,科学合理分配与使用资金,加强资金监管,确保阳光运行,全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调动有关村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阶段:考评总结阶段(20149月-12月)

双清行动纳入各村年终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同步考核。

四、任务职责

各行政村负责本村的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户集、村收管理机制,落实保洁责任,明确门前三包,建立保洁队伍,负责本村范围内的保洁、垃圾收集和清运等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乡双清行动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林子通任组长,乡长樊建亮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刘耀军副乡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根据制订的实施方案,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二)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广播、横幅、标语、报纸、网络等宣传方式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双清行动中的先进典型经验、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曝光各种陋习和不文明行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宣传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群防群治,为专项行动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资金保障。切实保障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河道垃圾收集处理必需的资金投入。县财政把农村保洁经费人均补助标准从原来的12-15元(县委办201161〕号文件)提高到40元,列入预算并建立财政专户,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确保工作绩效。各村要切实保障双清行动集中整治必需的资金投入,组织发动干部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双清行动。

(四)加强督查考核。县乡两级双清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将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双清行动工作督查和明察暗访,并以多种形式进行通报。对工作态度消极,工作进展缓慢的村发出整改通知书。对没有按要求完成任务的村和地段进行曝光。凡被发整改通知书一次、曝光二次以上的村主要负责人要作表态发言,扣除相应的保洁经费。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双清行动工作纳入对村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进行排名,并同保洁经费和村干部报酬直接挂钩。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