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胡源乡简介
索引号: 736021082/2016-14937     发布机构: 胡源乡党政办     发布时间: 2016-06-13 10:45:08

         胡源乡地处缙云东南部山区,总面积47.7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委员会,152个村民小组。人口15150人。2014年度农业总产值4105万元,工业总产值179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550元,2014年财政总收入0.091亿元。

经济建设。蚕桑4905亩、茶叶3276亩、杨梅8465亩,为胡源乡的三大主导产业。缙云仙都黄贡茶业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红茶新品种,荣获国际金奖名茶。来料加工产业实现了对全乡22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全覆盖,全年实现加工费1751万元。

社会建设。2014年完成乡卫生院项目、乡邮所工程并正式投入使用。盘溪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坦五线路面大修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章村防洪堤工程等项目大力提高胡源乡新农村建设生产生活条件。

精神文明建设。2011年,胡源乡的张山寨庙会和叠罗汉项目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乡党委政府依托一年一度的“七七”张山寨迎案活动,结合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红色革命之旅资源,形成民俗风情一条龙旅游特色。

 

【名胜古迹】献山庙:又称“张山寨”,与溶江岩门相对,同为仙都景区属地,位于招序村近旁,章村隔水上东山村,山麓崛起高耸海拔五百米高的山顶上,山势雄壮,景物清幽,形象狮子蟠窝。庙中供奉陈十四娘娘以及她的五位结拜姐妹和她的兄弟陈法通、陈法清等。每年农历七月七为庙会,香客来自四面八方,人众多时达数万。庙会会表演本土特色节目:叠罗汉、十八狐狸,三十六行、刀棍武术等。

上宕万松书院遗址:位于上宕村内,是宋朝进士胡份在当时上堂村创办的缙云第一所私办书院。据缙云县教育志记载,胡份在古方山附近上宕村建房造屋,创立较大规模的学馆,名为“尚有堂万松书院”,书院设备完善,藏书充盈,“经史子集,无一不蓄”,并“择士之朴茂,有闻望者为领袖,以率其闾里之后学者居焉。”大明正德年间,皇帝钦赐他“道学正宗”之匾,

古方塘水库:位于上宕对面古方山上,据传为三国时吴赤乌二年(239)所筑,距今近1700年。1979年扩建成水库,库容128万立方米,兼灌溉、发电功能,造福一方。水库藏深山中,群山倒映,波光粼粼,为盛夏休闲避暑胜地。

叠箱岩、佛星岩、飞来石:入蛟坑隧道,内侧有10余块长方形大石相叠而成的上小下大的石塔。高30余米,酷似石箱叠成,故称叠箱岩。距叠箱岩不远处又有巨石耸立,高80余米,四面凌空,悬崖峭壁,沿涧漫步,怪石嶙峋,顶上有三尊石佛像,有石独立中天,入僧人持卓锡,作揽星摘月状,因名佛星岩。在佛星岩东侧的半山腰上有一巨石,高20多米,径10米,与地面接粗只有4-5平方米,李在陡坡上,有摇摇欲坠之势,故称飞来石。

马鞍岭摩崖石刻:位于蛟坑峡谷,叠箱后面的古道“马鞍岭”石壁上,海拔650米,坐东北朝西南。长为1.5,宽为1.15米,字体为楷书,上记载“清咸丰元年(1851)修”。

抱骨岭:距佛星岩三五里,其地铁壁矗立,细流有声,罅生绿树,崖开红花,称抱骨岭。明代曾押囚犯于抱骨岭脚开田,又称犯人田。犯人田共有16亩多,田边坑中有一石头,上刻著字,是三国赤乌年间开。田边上下还有当年犯人开田的许多棚基。新中国成立,当地人以开田闻名。

 “将军桥”: 马鞍岭坡陡,民国1934年冬修新路,经过蛟坑“缸潭”需建造一座桥。时任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樊崧甫将军:(1894——1979),原名芝壁,字仲哲,号哲山。北门樊家老二。独资五百元大洋兴建。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桥南头石壁上刻有“樊哲山造桥”五个大字,笔力浑厚,字迹清晰可辨。此桥原为无名桥,2007年缙云县独峰书院诗词学会在上坪村的特邀下参观上坪风光,给此桥取名为“将军桥”。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