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茶低产原因分析
1、实生繁殖,种性混杂
造成大面积油茶产量低的原因,最重要的是种性混杂,丰产结实株比例不高。长期以来,油茶采用实生繁殖。虽然经历了2000多年的栽培,人们也根据其结实好坏作过选择,也形成了结实性能较好的实生群体,产生了诸如“岑溪软枝茶”,“衡东大桃”之类地方当家品种,但是,这些品种仍然处于实生繁殖阶段,内部仍然存在极大的变异。根据树木结实性状遗传变异的一般规律,实生繁殖的群体内,总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植株是很少提供产量的,全林产量主要是由占群体不足三分之一的植株提供的。所以,采用实生繁殖的油茶林内,真正能正常结实的还不到整个林分植株数的一半。如果我们把不能正常结实的一半以上的植株,改造成也能正常结实的植株,产量马上就能翻一番。
2、过稀过密,主要是疏林过多
现有油茶林,多数是疏林。真正成片分布的油茶林,即使也来自实生苗,稍加管理也能有10公斤/亩的产油量。但是,统计时,每亩只有几株十几株的疏林,也列入了油茶林面积。对于这类疏林,即使株株丰产,单位面积产量仍然上不去。
也有一些人工营建的油茶林,栽后不作必要的调整,树冠密集,植株拼命往上伸展,结实面小,也难于高产稳产。
3、长期荒芜,杂灌丛生
油茶林很耐荒芜,即使长期不加管理,仍能生长结实。但是,长期荒芜的油茶林,林内杂灌丛生,早期耐荫的阔叶树种,树冠一旦超出油茶,会将油茶迅速完全遮蔽,而一些藤本植物,如葛藤之类,一旦扎根,就能迅速爬满林地,缠绕并完全盖住油茶。这样的油茶林,就很难正常结实,油茶植株必将逐步衰退,逐年死亡。由于长期荒芜造成的寄生植物的蔓延和某些病虫害如烟煤病、软腐病的大发生,也能给油茶生产带来毁灭性灾难。
4、不合理的垦复,水土流失严重
不合理的垦复,水土流失严重,地力衰退,也是许多油茶林无法高产的原因。长期以来,油茶林提倡全面垦复,垦复成了油茶林经营的最重要的措施。“一年垦复,当年有效,三年增产”,“七月挖金,八月挖银,九月十月,挖铜挖铁”,都已成了动员农民挖山的口头禅。挖山措施,虽然得到了,但也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油茶林多数位于山地,不顾客观条件的全面挖山,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据调查,坡度10度左右的林地,全面挖山后,遇有日降雨量50mm以上的大雨,每亩流失的表土超过1吨。随着坡度的增加,水土流失越益严重。表土的流失,不仅有土,还有肥。有人估计,每200年左右才能形成1cm厚的土壤,而不合理的垦挖,可以在几年之内使林地有限的土壤流失干净。这是许多油茶林根系裸露,枝叶枯黄的根源。
二、油茶低改技术
油茶低改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是垦复、施肥、整枝修剪、病虫害防治,最重要的是以新品种逐步替代老油茶树。
垦复是油茶大面积丰产的重要措施,要因地、因树制定垦复方法。地势平坦,坡度在10度以下的缓坡地可进行全垦,垦复后沿水平方向开挖宽40厘米,深20—30厘米的竹节沟,以拦截地表迳流,防止水土流失。坡度在15度以上,株行距不整齐的林,可进行带垦。垦复带和留草带宽各3—5米,第二年交替垦复。垦复的深度应达到20-30厘米,以利土壤熟化。坡度在10-15度之间采用撩壕垦复。垦复时间最好选择在冬季。
施肥以有机土杂肥绿肥为主,结合垦复进行,每株5公斤。整枝修剪要因树制宜,掌握强树轻剪,弱树适当重剪的原则。首先要修剪病虫枝、枯死枝和衰老枝,以及位置不当的徒长枝,重叠枝。对于树冠较浓密,郁闭度在0.7以上的密林,要疏掉高度少于45度的直立枝,以改善树冠的通风透光条件,增加结果面积。修剪以冬季及早春为宜。
病虫害防治,一般情况下,用整枝修剪等方法来代替,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除此之外,对稀疏的油茶林采用其他经济林,如杨梅,进行补植混复,每亩不少于20株,探索油茶经营新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2、品种改良
造成油茶低产的原因很多,但现有油茶林分存在大量低劣品种是致命的,据科技人员调查,油茶林分中的产量来自于不到10%的油茶植株。由此可见,改造现有油茶林必须依靠油茶品种改良。
油茶优良无性系品种种苗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江西试验基地引进。
造林整地采用沿水平带穴状整地,栽植穴规格40×40×35厘米,株行距3×3米,上下不对齐排列配置。
造林时间2-3月初,选择阴雨天气进行。
造林时,油茶苗用泥浆蘸根处理,栽植要做到踩紧、压实。
抚育要结合套种,以耕代抚,连抚三年。造林和试验管理按照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经济林研究组提供的试验林建设和管理技术要点进行。
3、嫁接换冠
油茶嫁接换冠是油茶丰产技术的治本措施。嫁接地选择标准,油茶林相要整齐,树龄一般在20年左右,生长较旺盛。
嫁接穗条采用引入油茶优良无性系穗条,嫁接方法采用插皮接或嵌合枝接。
嫁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也可以实行技术承包,包括扶撑、除萌、降温、保湿等管理工作,确保当年嫁接成活率在90%以上。
嫁接前林地要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适当施复合肥,用肥控制在0.25公斤/株。
3.5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是丰产潜力特大的好树种。只要注意选用良种,油茶的亩产量就能稳定在每亩15公斤油左右,只要稍加管理,基本满足了油茶稳定结实的营养需求,平均年产油量就能稳定在每亩30公斤以上。加大管理力度,合理施肥,亩产油可以超过50公斤。
3.5.2 低产林改造措施
3.5.2.1 更换劣种 对林内不结实或很少结实或感病严重的植株,可以通过嫁接换冠的办法,使其改造成高产品种。这种改造要在连续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防止对因营养不足而出现大小年的植株也作为低产株处理。改造低产林的换冠穗条可以来自中选推广品种,也可以就地选择。林内凡是年年产量高,成熟适当,又很少感病的单株,都可以作为繁殖对象采穗。更换品种时,还要特别注意果实的成熟期。因为同一片林分,只能在一个时间采收。所以,成熟期的一致与否,也直接关系到油脂产量的高低。
3.5.2.2 调整密度 疏林补植,是低产林改造的重要措施。补植的苗木,最好是培养了两至三年的优良品种嫁接苗,也要注意果实成熟期。凡是隙地面积大于9平方米的林间空地,都要补植新株。补植后,新栽树以冠幅2.5米为准计算,林地复盖度应当达到80%左右。对于过于密集的林分,也要适当疏伐。一穴多株的,可以砍除长势差,不结实或少结实的单株。对于特别衰老的油茶林,也可以预栽更新。按行距挖塬壕后施足基肥,填表土后种植更新优良品种苗木。
3.5.2.3 抓好管理 一是注重砍杂。凡是决定继续作油料林经营的荒芜油茶林,首先要抓砍杂。一定要将非目的树种砍伐干净,特别是将葛藤之类消灭净。每年至少砍杂一次。二是要适当整地,要根据坡度,做好条带式垦挖。三是要适当间作。在垦挖带上,最好间种绿肥或豆科作物。四是要适当施肥。最好能施用以有机肥为主的复合菌肥。不要片面多施氮肥,以免软腐病的大面积发生。
3、低产林改造技术
低产林改造技术根据林分、立地和经营管理等水平不同,可分为四类分别进行改造,一类是老林重新造林,一次性改造为油茶新品种;另一类为逐步用新品种替代老林分中的不结果株,经过3-5年后全部改造为油茶新品种林分;第三类为全林分加强抚育,提高管理水平,使林分成为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等生产基地;第四类是可通过高接换冠,用新品种更新老林分。
6 现有林的改造和更新
6.1 对于林分结构合理、品种类型半数以上优良、立地条件较好的油茶林,采取深挖、施肥、修剪、防病、治虫等集约经营措施。要求5年左右,产油量达到15kg/亩以上。验收面积为30亩。
6.2 对于立地条件较好,大部分植株处于中壮林,但稀密不匀,或老、残、病、劣株占全林的1/3左右,常年产油量在4 kg/亩以下者,则采取低产林改造措施。要求3~5年内,产油量恢复到10~15 kg/亩。
6.3 对于土壤较肥沃,土层厚度在1m以上,坡度在25°以下,老、劣、病、残植株占全林2/3以上,常年产油量在2 kg/亩以下者,则采取更新措施。
6.4 更新改造的作法是:稀林补植、密林间伐,劣林换种,老残林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