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毛竹栽培技术(一 )
索引号: 00266074X/2016-20562     发布机构: 缙云县林业局     发布时间: 2016-07-01 00:00:00

       1、造林整地 
       通过整地可以创造适合毛竹成活和新竹成长的环境条件。整地工作应在造林前的秋、冬季进行,包括清理林地、开垦和挖掘栽植穴等三个工序。坡度不大的造林地采用全垦整地,坡度较大(15-20度)的造林地采用水平带整地,在坡度25度以上陡坡的造林地则采用块状整地。全垦整地是将造林地内的杂草、灌木全部砍除、清理后,全面深翻25-30厘米,将表土翻入底层,且除去土中的大石块和粗树兜、树根等,再将表土翻入底层,且除去土中的大石块和粗树兜,树根等,再定点挖栽植穴。在坡地上挖穴时,应注意穴的长边与等高线平行。带状整地即整地带与等高线平行,带宽带距视坡度缓陡及栽植密度而定,一般为3米左右。整地带上先劈除杂草灌木,后沿带开垦,翻土深度40厘米左右,再在已翻土的带上按造林密度和株行距挖穴。块状整地是根据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确定栽植点,清除各栽植点周围2米左右的杂草灌木,按栽植点挖穴。无论那整地方式,都须在挖栽植穴前确定好造林密度和株行距。毛竹移竹造林每亩密度20-35株;株行距可用5×6米或4×5米;栽植穴的规格穴是长1.5米,宽0.8米,深0.5米左右。 
       2
、造林季节和方法 
       毛竹造林的良好季节是冬季和早春。造林方法有移竹造林、移鞭造林、截秆移兜造林、实生苗造林和鞭节育苗造林等。其中,移竹造林法在生产中应用最广。移竹造林首先应选好母竹。母竹以竹龄2-3年生、胸径3-6厘米、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竹节正常、无病虫害的林中竹为宜。挖母竹前应作好标记,使之在竹林中分布均衡。挖掘时,应判断好竹鞭的走向,再细心扒开土找到竹鞭,向母竹引申过来的鞭称来鞭,留30-40厘米截断;延伸出去的鞭称去鞭,留70-80厘米截断,然后沿鞭两侧逐渐挖掘。挖取时要多带宿土,做到不伤鞭根,不伤笋芽,不伤“螺丝钉”,不伤母竹。挖出后,留5-7盘枝,砍去竹尾。母竹运输的路途和时间越短越好。远距离运输必须用稻草或蒲包包扎,保护好鞭芽和“螺丝钉”,并随时浇水保湿。栽植时先在穴底垫上表土10-15厘米,然后解去母竹捆扎物,轻轻将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密接,再填土、踏实。填土深度要比母竹原入土深度高3-5厘米,填土成馒状形,以防积水烂鞭。填土踏实时,要防止损伤鞭根和笋芽。栽后浇足“定兜水”。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