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我县主要树种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技术指南
索引号: 00266074X/2018-20579     发布机构: 缙云县林业局     发布时间: 2018-01-31 00:00:00

  香榧

  雨雪冰冻给香榧林造成的灾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雪压造成枝条断折、撕裂;雪压加雪后冰冻造成幼年树整株倒伏;雪后冰冻引起枝条断折、撕裂;气温低,在高海拔地区产生雾凇,引发枝条断折、撕裂;低温造成新造林“冻拔”现象;气温低,冻害引起大量落叶。对香榧苗圃造成以下灾害:雪压造成催芽大棚、育苗大棚倒伏;化冻后造成苗圃地积水;低温造成幼苗落叶。
  (一)抗寒防冻技术措施
  1、适量疏剪。枝叶繁茂的香榧幼年林,易因雪压承重过大而倒伏。应根据树体枝条位置及着生方向,及时疏剪过密枝、主枝竞争枝、大量结果衰败枝。疏剪以剪大枝为主。
  2、覆土、覆草。对新造林可适当增加覆土厚度或覆盖杂草保温,减轻冻拔危害。
  3、立杆支撑。对平展的大枝因就地取材用竹竿、木条支撑枝条基部(支撑点过度在外,不利于雪块自然滑落),减轻雪压断折、撕裂危害。
  4、清沟排水。对香榧苗圃地、种植平缓区,应及时清(开)沟排水,防止积水引起烂根。
  5、去棚去绳。育苗大棚应及时去除覆盖的薄膜、黑丝,减轻承重、防止大棚倒伏;对实行拉枝开展分枝角度的幼年树需及时解去拉绳,避免承重过大,引起枝条断折、撕裂。
  (二)救灾技术措施
  1、清雪除冰。及时清理树体积雪,若由于冰雪一时无法去除,对一些树体弱小,再也无法承担重压的榧树可采取“去小留大”的方法,即除去部分被冰冻住、被雪盖住的枝叶,以保住大的树枝甚至整株大树不至于压断压倒。
  2、立杆支撑。雪后冰冻严重,对未及时立杆支撑的幼年树仍应开展支撑工作。
  (三)灾后恢复技术措施
  1、截枝清理。对完全折断的枝干,留在树体部分应及早锯断削平伤口,涂以石硫合剂等保护剂,以防腐烂;若枝干中空,则必须先用水泥膏填平空洞后,再涂保护剂。对断枝上能做穗条的应尽早剪下,采用沙藏或冷藏方法保存加以利用,其余枝干尽早清理出林地。
  2、包扎抢救。对已撕裂未断的枝干,不宜轻易锯掉,宜先用支柱撑起、恢复原状后,再用绳索捆绑固定,伤口部用塑料布包扎,促其愈合,恢复生长。
  3、扶正加固。被大雪压倒树木,应及时扶正树体,培土加固,并用竹竿、木杆支撑树木。支柱桩与树干相接部分要垫上蒲包片,以防磨伤树皮。
  4、排水挡土。对坡度大、土层薄、肥力差、生长不好的林地,要砌坎培土,以免根系裸露。平缓地带易积水地方要开沟排水,防止积水引起烂根。
  5、嫁接补冠。对于品质、结实性能不良树体,若应雪害造成主干全折和大部分主枝折断的树木,应及时将裂口锯断削平,并适时采用优质穗条进行嫁接换冠。
  6、加强管理。天气晴好后,要及时垦复、除草,防止土壤板结。同时要重施有机肥,适施磷钾肥,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改善立地条件,加快受灾林地地力恢复和林木生长。香榧成年树分别在3、5、8月施开花肥、膨大肥和采前肥,秋冬季每亩施土杂肥2500公斤,施后即覆土。
  7、及时保果。针对香榧结果树,要在2月至3月上中旬选择晴天露水干后,喷施万果宝或爱多收,进行保花保果确保今年产量。
  8、踩土压根、适量修剪。对有冻拔现象产生的幼年林,应及时踩实种植穴土壤,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同时适当修剪枝条,减少蒸腾。
  油茶
  (一)油茶雪冻危害的表现
  从以往调查研究看,常绿树种受损程度远大于落叶树种。大部分经济林主要受损表现有:倒伏、主侧枝折断、雪压、果序、果实冻伤并落果、枝梢冻死、苗木冻拔、大量落叶等等。
  与杨梅、枇杷等亚热带常绿树种相比,油茶具有枝条柔韧性强,开花后幼果不易伤害等优点。但如果是严重低温也会使油茶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龄主侧枝折断  在树冠直立且缺乏管理的低产林分中表现明显。这些林分密度偏大,冠层高且外移,结果枝短而细弱,病虫害较严重。
  2、树木倒伏  油茶植株受冻倒伏主要发生在土层浅薄、坡度大的低产林分中,但发生株数占总体比例较少。
  3、造林苗木地下冻拔(当土壤含水量过高时,由于土壤结冻膨胀而升起,连带植物抬起)
  4、林苗木枝叶伤害  新造林普遍枝叶受损。主要表现在叶局部或全部冻坏,严重的甚至芽体和枝梢冻死。
  5、其他受灾表现  受冻后落叶量增大,减少了光合作用面积;造成落果,减少产量;冰冻雪压使植株冠形产生短时间不可逆改变等等。
  (二)油茶雪灾后恢复技术
  1、选择适宜地区发展油茶,新发展区域以中心栽培区和适生栽培区为主,避免在北部边缘栽培区及以北地区发展油茶。新造林地宜选择在海拔500 m以下,坡度25°以下,土层厚度40 cm以上的红黄壤山地或缓坡地,并尽量避免高山区、风口和迎风面造林。
  2、防止苗圃苗木受冻 油茶苗木培育选择在易排灌的立地,不易选择在山谷风口区,苗木移植宜在秋季或春季,寒潮影响时不宜移植。苗木在寒潮前要盖草或盖小拱棚,及时除去棚上积雪。
  3、及时救治受害植株 受冻害的新造林分在温度回升后要及时进行苗木扶正与培土,及时剪除受冻部分的枝叶,进行伤口保护;林地要进行开沟排水。对部分倒伏的油茶植株要及时扶正、培土,进行林地清理。
  4、选用早中花避寒品种补植或造林  补植苗木要求根系发达,苗高在30cm以上。选用由本地或比本地更偏北地区选出的早中花期的品种,提高抗寒性。避免跨区域调运物种或品种。北部产区尽可能选用早花丰产良种。
  5、加强造林后的管理 新品种林分造林后要及时打顶,并通过修剪、拉枝等方法早期培养树体不同方向骨干枝,促进形成矮化树体和匀称的树冠结构。
  6、进行林分施肥和间种,恢复树势  受冻林分应在4月上旬油茶开始新发枝前及时施追肥,以利于恢复生长。新造林头3年可进行绿肥、豆科低矮作物的间种,不宜采用藤本或高秆作物,间种作物不宜离油茶植株太近。造林头一年只施基肥,2-3年幼龄林每年施肥2次,每次每株100g复合肥。随树体扩大增加施肥量。结实林分春季芽萌动前,距树干30-40cm处环状沟施有机肥和复合肥,每亩施有机肥1000kg或复合肥50kg。秋季采果后加施磷、钾肥。
  7、建立林分合理结构 。要结合低产林改造,采用逐步替代、强化抚育、品种置换等方式,提高低产林分的结实能力。在低产林改造过程中,要强调降低林冠高度,培育合理的树冠、树体结构,最终形成均匀合理的林分结构。对于大树嫁接改造生产林分或采穗圃,嫁接成活后应及时去除萌生枝,对成活嫁接枝条进行疏剪,培育匀称枝组结构。大树嫁接后前5年要进行适当支撑。
  8、防控病虫害的发生重点防控油茶炭疽病、软腐病、蓝翅天牛、象鼻虫等油茶主要病虫害,特别是蓝翅天牛等可造成枝条局部伤害,使树体纤弱,极易受到冻害、雪害而折断。
  (三)加强圃地管理 
  为了避免或减少苗圃遭受雪灾冻害的损失,要注意:在树种主要生产区域培育种苗;选择排、灌方便的立地培育种苗;入冬前要清沟排水,施用磷钾肥;寒潮来前采取覆盖(杂草、薄膜)措施;春季撤棚不宜太早,寒潮来前采用盖稻草等覆盖等等。大棚防雪压,下雪天用小拱棚(特别是一年生嫁接苗易受冻),厚雪时及时清理防重压。如果不盖棚可盖放稻草等简易防冻措施。
  竹林
  (一)受害类型
  1.弯曲。竹株上因积存冰雪而致冠梢下垂甚至着地,单株竹秆弯曲成弓形。冰雪融化后弯曲竹会自然恢复,对竹林影响较小。
  2.折断。竹株上积存冰雪致使竹竿折断,且撕裂长度常不足一米。
  3.破裂。竹株上积存冰雪使竹竿折断,且撕裂成长达数米的篾片。
  4.翻蔸。竹株上积存冰雪致使竹竿被连蔸拔起,立竹倒伏翻蔸。翻蔸竹地下部分露出地面,破坏了林分的地下系统,对竹林影响极大。
  (二)灾前预防措施
  1.钩梢。钩梢是显著降低竹林冰雪灾害程度的有效措施。雷竹等中小径笋用竹在5-6月钩梢,留枝12盘以上;毛竹在10-11月钩梢,留枝15盘以上。
  2.适当提高竹林立竹密度。立竹密度低的稀疏竹林冰雪灾害受害程度比立竹密度大的竹林严重,适当提高竹林立竹密度可增强竹林抵御冰雪灾害能力。
  3.建立合理的竹林立竹年龄结构。幼龄竹遭冰雪灾害易竹竿开裂、拆断,是竹林受害的主要对象,适当保留竹林中部分的3度、4度竹(毛竹)或3年生、4年生竹(雷竹等)。
  4.提倡竹林混交经营。竹林中应适当保留一定数量的乔木树种,尤其是毛竹林易发生冰雪灾害的地区。
  5.土壤科学管理。林地垦复不能过于频繁,毛竹林6-8年一次,提倡带蔸伐竹、结合挖笋和施肥的免耕、轻耕作业。施用复合肥和有机肥,提高竹壁厚度和竹材韧性。
  (三)灾中减灾措施
  1. 除雪。用竹竿敲打竹枝或轻摇竹竿,除去竹冠层积雪,减轻立竹负重,防止竹竿弯曲、倒伏、翻蔸、开裂和折断。切忌用力摇晃竹子除雪。
  2. 斩梢。斩梢是减轻雪灾的主要应急措施。在积雪初期和化雪初期,对交通方便地区的竹林,尽快组织斩梢,即将竹株梢部斩去,留枝15盘左右。
  3. 伐竹。伐去严重压迫其它立竹的弯曲竹和倒伏竹。
  4. 排水。地势平缓的中小径笋用竹林开沟排水,防止积水烂鞭。
  5. 覆盖物清雪。覆盖竹林地表积雪及时清除,减轻对有机覆盖物保温效果的影响。
  (四)灾后恢复措施
  1.竹林清理
  根据竹林受害状况、受害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清理宜在笋期以后进行,竹株尽管雪压劈裂,翻蔸倒伏,但通常不会死亡,还能继续进行光合作用,生产同化物,过早砍伐,会形成“哭娘笋、哭娘竹”,对竹林更新极为不利。
  (2)待竹林出笋结束,新竹发枝长叶后,可对竹林进行清理,根据竹林受害程度不同而区别对待,弯曲竹宜尽量保留,梢部断裂竹如断裂部位高,可砍去梢部。对翻蔸竹、劈裂竹可全竹砍伐。
  (3)对于严重妨碍交通或竹林管理的翻蔸竹、劈裂竹可在雪停后即行砍伐。
  2.适当施肥
  受损竹林,吸收矿物质和制造养分的功能、系统内养分输导功能都受到损害,影响竹林正常的生长活动,有必要给竹林补充养分,进行施肥。
  大年毛竹林或中小径散生竹林,在竹林出笋前一个月施发笋肥,促进多发笋发大笋,每亩施速效性肥料20公斤;6月份再施一次复合肥,每亩30公斤,促进新竹和竹鞭生长。
  小年毛竹林,于6-7月份施一次长鞭肥,促进新鞭萌发和生长;9-10月份施一次孕笋肥,促进竹笋萌发。长鞭肥和孕笋肥每亩各施复合肥30公斤。
  3.护笋长竹
  受损竹林要多留笋长竹,尤其是受损严重的竹林,健康的小竹笋也要保留,让其长成新竹,待来年大秆径新竹长成后,再将它砍去。受损较轻的竹林,应择优保留大径级健壮竹笋(不低于原有竹林立竹平均胸径)长竹。
  珍贵树种
  珍贵用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发展珍贵树种资源是提高林地产出,逐步实现珍贵木材部分自给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目标,保障我国木材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但一些珍贵树种易遭受冰雪低温冻害,有些珍贵树种因树冠浓密易遭受雪压。冰雪灾后恢复技术要点:
  (一)及时苗圃除雪和保温。
  对于树冠较大的珍贵树种容器苗,应第一时间人工除雪,以减轻雪压对苗木造成的进一步危害;对于歪倒的容器苗,加强扶正和绑缚;对于易受冻害的珍贵树种如闽楠、红豆树和降香黄檀等容器苗,需及时覆盖稻草、薄膜等进行保温;及时清理苗圃周围的水沟,保持排水畅通,以免发生涝渍。
  (二)及时清理雪害林木,加强危害植株修剪。
  及时伐除断干、倒伏和翻蔸的受害木,避免因采伐对未受害植株和林下阔叶树的伤害;及时清理和修剪断梢,以减少发生病虫害等次生灾害,对于断梢植株可予以保留,但宜及时进行截干以促进促萌重新定干。
  (三)加强林地清理,及时进行苗木补植。
  结合清理雪灾受害木,清除林下杂灌和受害的混交伴生树种,加强对未受害植株的抚育和施肥,促进其生长。开春后选用2-3年生优质的大规格珍贵树种容器苗及时进行补植
  (四)病虫害防治。
  加强雪灾后的珍贵树种病虫害的防治。尤其是楠木和樟树等易发生枝枯病,可在4-5月利用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微胶囊剂对楠木枝枯病重要媒介昆虫黄胫侎缘蝽进行有效预防。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