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年3月份以来在新碧街道、新建镇、七里乡等水稻主栽区乡镇进行田间稻桩取样剥查,二化螟平均每亩残留虫量8696条,幅度1000-18750条/亩,自然死亡率1.67%,平均亩残留虫量是去年的3.89倍,整体残虫量高,防控形势严峻,预测今年二化螟将为中等偏重发生。二化螟是我县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危害程度重,抗性发展快,防控难度大。近年来我县二化螟对双酰胺类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二化螟发生数量和为害呈明显逐年上升态势,而市场上缺乏防治二化螟的高效药剂,二化螟已成为我县水稻安全生产的重大威胁。
当前是越冬代二化螟防控的关键阶段,而通过早期翻耕灌水杀蛹,结合性诱剂、诱集植物、灯光诱杀,杀灭越冬代螟虫,能有效压低虫口基数,对全年二化螟的发生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01灌水杀蛹技术
在越冬代二化螟化蛹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统一翻耕冬闲田,将残留稻桩、稻草翻入土中,并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杀灭越冬代二化螟蛹,降低田间虫源基数,减少后期大田防治压力。
02性诱剂诱杀成虫
从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开始(4月底),以二化螟性诱剂诱杀雄性成虫,减少越冬代二化螟交配率,减少田间有效落卵量,从而控制二化螟群体数量。大面积连片使用,采取持效期2个月以上的长效诱芯,平均每亩1-2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间距20米左右,采用外密内疏的布局方法,在稻田四周田埂边放置诱捕器。诱捕器放置高度为诱捕器底部高于地面50-80cm。
03种植诱集植物—香根草诱杀螟虫
诱集植物香根草比水稻对二化螟有更强的吸引作用,能够有效诱集二化螟雌成虫在其上产卵,但孵化出的幼虫在香根草上不能完成生活史,从而减少对水稻的损害。香根草宜在机耕路边成行种植,株距3-5米,香根草对稻田螟虫的控制效果随种植年份增加而加强。
04太阳能杀虫灯—定时诱杀害虫
从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开始(4月底),傍晚19点至23点定时开关机,利用二化螟成虫的趋光习性进行诱集灭杀,从而减少二化螟群体数量。每15亩—20亩安装一盏杀虫灯,棋盘式连片布局。
缙云县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
2019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