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机制保障、平台打造、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突出“防为主,防为上”,有力推动全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一、坚持三个强化,实现保障全方位。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成立市级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湖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行动方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召开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推进会,围绕工作机制建设、组织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心理危机干预及预防等内容,落实各项工作,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强化部门合作。健全落实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孩子“五位一体”责任体系,全市宣传、政法、卫生健康、公检法司等20 余个部门多方参与、积极配合,全面构建教育培训、监测预警、帮扶助困、干预调适、治疗跟踪“五道防线”,建立健全教育、咨询、援助、诊疗、研究“五个一批”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已设立 5 家区县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71家乡镇(街道)心理服务站,免费提供心理评估、咨询及疏导干预等服务。 三是强化队伍建设。三年来组织各类心理专业师资培训 60 余次,培训心理危机干预骨干 1800 余人。全市 266 所中小学校均已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已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在职教师 1200 余名。基本实现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班主任和校级领导干部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学校心理健康师资队伍。
二、搭建三个平台,实现服务立体化。 一是搭建校内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和规范学校心理咨询室(站)建设和使用。100%的学校心理咨询室(站)达到省级标准化建设标准,42 所学校达到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标准及以上。全市定期开展心理教师研讨会和专题工作坊,组织心理健康负责人到各校开展实地考察、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活动,实现教研活动在学校、项目推进在基地、成果输出在学校。全市现有省一级心理辅导站 14 所,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 42 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1 所,吴兴区成功创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 二是搭建校外服务平台。 。建好用强心理专兼职教师队伍,打造全省首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公益平台“湖州 37度心理”,汇聚浙江师范大学与湖州师范学院心理系教授、心理健康教师等志愿者,制作推广心理剧、亲子游戏视频等教育资源。同时开展周末心理咨询服务,仅今年已接待咨询521 人次,接听电话 686 人次,开通至今共处理高危个案 5例。有 35 位专家主动走进学校开展公益活动 18 次,受援人数近 4 万。依靠湖州心理健康注重全社会心理健康知识普及。 三是搭建医教结合平台。主动对接卫健委,开通学生转介绿色通道,发放咨询联系单,学生可在首次就医时免去医院挂号。输送学校心理教师参加驻院见习实习,1 所学校成为省首批心理健康医教结合试点学校,有力推进学生心理危机筛查与处理工作专业化、科学化。统筹归集卫健委、红十字会等的热线资源,依托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专门开通湖州市青少年 24 小时心理援助热线——2251885(爱爱我要帮帮我),全天候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三、做好三个结合,实现活动多层次。 一是心理课和学科相结合。把心理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写入课表,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开课率达 100%,并保证每班每月不少于 2 课时,课程开设情况纳入学校各项考核评估体系。各校在全面开设心理课程的基础上,实施“全员心育”“成长导师制”,紧密结合学科教学,积极推出本校特色的心理活动课程体系。二是常规与重点相结合。组织开展常态化心理危机排查,每年 9 月对近 32 万中小学心理健康普查,次年 4 月对心理高危学生进行筛查,对三类危机对象建立“一人一档”、持续跟踪关注,及时提供干预与转介服务。各学校通过心理广播、心理课、团辅等常规活动普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同时抓住开学前后、春秋季、考试期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活动。如今年疫情后,全面落实“三开展三增强三计划”活动,运用大数据开展心理问卷调查,为所有中小学生送上开学复课
“心理大礼包”,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筛查、家访交流等活动,有效预防返校复课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三是学校和家长相结合。实施南太湖家长提升计划,通过家庭教育大讲堂等形式提升家长整体素质,提高协同育人实效。组织编印发放《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和《给全市中小学家长的信》。在基本完成全市家长学校全覆盖的基础上,探索线上家长学校授课模式。推广安吉“网上家长学校积分制”,着手建设“数字家长学校”,现已经建成线上家长学校 98 个,全市线上家长学校上传各类学习课程近 500 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