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缙云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
索引号: 73602067x/2020-30939     发布机构: 缙云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发布时间: 2020-02-20 10:24:53


今年以来,县文化旅游局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浙西南革命精神为指导,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顺时势、讲担当、求时效,稳步推进机构改革工作,积极实现文化旅游、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服务融合,物化、活化、具象化激活文化旅游价值,探索出了文旅融合新路径、新方法,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一、2019年工作完成情况

仙都景区完成创建工作,河阳古民居新晋级景区,壶镇机床小镇创成级景区,新建镇创成省旅游风情小镇,创成A级景区镇5个,A级景区村庄27个,完成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2个,举办节庆活动42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5.53亿元,同比增长17.3%。入选“2018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获评“最佳品质旅游县”,仙都景区获评首批“浙江省诗路旅游目的地”。新增各类文体场馆73个(家),开展乡村春晚185场、民俗文化72场、大型文艺演出活动25场、送戏下乡249场,创编红色婺剧小戏《三担米》。成功通过浙江省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认定。高规格举办轩辕黄帝祭祀大典、仙都国际半程马拉松等活动、全国滑翔伞定点联赛,县域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85.53亿元,同比增长17.3%。

(一)坚持惠民导向,丰富文艺生活

以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线,开展一系列文旅活动。

1.乡村春晚深入人心。2019年春节期间开展乡村春晚演出185场,民俗文化活动72场。同时开展乡村村晚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共评出最美春晚乡镇(街道)9个、最美乡村春晚村庄29个、最美乡村春晚人94名、最美乡村春晚通讯员15名。选送婺剧《婺韵撷英》参加2019全国乡村“斗”春晚演出。

2.文艺演出精彩纷呈。策划、组织、承办、协助开展第六届缙云县道德模范发布会、英雄赞文艺晚会、首届戏剧“十大名角”评选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干部职工合唱大赛等各类文艺演出活动25场次,全年组织开展送戏下乡演出活动249场次,组织开展文化走亲活动17场次。

3.文艺创作硕果颇丰。创作婺剧小戏《三担米》在全县巡回演出10余场,且成功在学习强国APP上架;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汇报演出,获传统戏曲精品折子戏金奖;创编婺剧《辕门斩子》,参加省第六届乡镇(街道)社会艺术团队文艺汇演,获戏曲类金奖。创作舞蹈《爽面》参加丽水市第四届原创舞蹈大赛,获金奖。创作红色歌曲15首,入选丽水市原创歌曲大赛3首,并获3金。

4.书香缙云持续发力。编制书香缙云建设规划,完善城市书房建设布局,完成新区亲亲家园城市书房建设,谋划新区西桥世家小区城市书房选址,完善城区阅读圈,提升缙云城市旅游品位。全年接待读者1537057人次,参加阅读推广活动769447人次;图书总流通301464册次;送书下乡40696册次。开展2019全民阅读节、第十五届未成年人读书节、2019年长三角阅读马拉松大赛等阅读推广活动1019场次,其中,2019“暑期好书名师导读”活动受益学生近1.5万人,成为我县独树一帜的“阅读推广品牌”。与浙江图书馆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举行“黄帝缙云·人间仙都”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红色缙云革命史图片展”等各类展览114场次。

5.非遗传承可圈可点。《缙云烧饼制作技艺》成功通过省级审核,报送至文旅部;《千年古罗汉”叠出“缙云新风尚”——国家级非遗“迎罗汉”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案例入围省级推荐名单,报送至文旅部。胡源乡胡村村被命名为第5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民俗文化村)。非遗传承人刘夏英创作的《仙都风景》系列剪纸成功入选首批100项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缙云县选手杨伊晨荣获第二届“少年非遗说”浙江传说故事讲述大赛一等奖。

(二)坚持需求导向,完善公共服务

始终把群众、游客满意度作为提升公共服务的标准,通过大投入、大整合等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内外交通更加通达。在缙云壶镇设站的金台铁路将于2020年正式通车,杭丽高铁将缙云拉入杭州1小时交通圈。县内通景公路和城乡绿道成为美丽风景线,旅游专线、观光车、共享单车等多元化交通方式实现无缝换乘;缙云城市绿道获评2019年浙江省“十大最美绿道”;仙都风情绿道获评省十佳“运动休闲绿道”。

2.接待体系日益完善。在建五星级标准酒店1家,四星级标准酒店1家,改造三星级标准酒店1家,推进民宿集聚区建设,形成“星级酒店+乡村休闲酒店+精品民宿”的多元化接待格局。2019年新增5家旅游标准民宿,其中,宋哥香墅民宿客栈被评为金宿级民宿,河阳记忆民宿客栈、初阳小院民宿客栈、别舍民宿客栈、十里青山民宿等4家被评为银宿级民宿。

3.旅游更加智慧便民。旅游大数据中心和“缙云智慧旅游在线”全面升级,推进建设“缙云智慧文旅在线”微官网,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进一步提升,实现“一图游缙云”。2019年目标创建的12座旅游厕所已全部完工。

4.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助力发展。我县成功通过浙江省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认定工作。新增城市书房2个、非遗展示馆1个、图书馆分馆1个、书吧6个、文化礼堂28家、乡村戏苑17家。

(三)坚持品质导向,优化供给体系

深入推动“旅游+”、“+旅游”,把握文旅发展大势,突出核心吸引物,推进文旅产业的纵向延伸和跨行业、跨领域的互融互通。缙云县被获评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最佳品质旅游县、2018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

1.游在缙云。进一步巩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成果,对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指标体系评价表》进行提升与完善,梳理创建工作重点、制定创建任务书。仙都景区成功获批国家级旅游景区,标志着丽水“破零”,河阳古民居创成,壶镇机床小镇创成,全县高等级景区达到8家;新建镇创成全县首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级景区镇,前路乡、三溪乡、大洋镇、大源镇等4个乡镇创成级景区镇;新增27个A级景区村庄,其中前路村,前村村、大源村等3个村创成级景区村庄。

2.玩在缙云。普化高山滑漂获“世界最长山体水滑道”吉尼斯认证;黄龙景区研学等文体旅融合新业态不断涌现;户外运动蓬勃发展,汽车越野(缙云猛峰尖)、无动力滑翔伞(缙云羊上航空飞行营地)、彩弹射击(缙云仙都黄龙景区)等3项获评省级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5条红色旅游线路广受欢迎,《红色研学导览地图》生动有趣。

3.娱在缙云。非遗进景区、婺剧演艺、剪纸体验等文旅活动层出不穷,汉服影视体验、汉式成长礼、古韵音乐展演、瑜伽大会、禅心之舞等文化体验活动丰富多彩,2019年共举办各类乡村节庆活动42场次,参与活动人次达到300多万。

4.吃在缙云。组织以“诗画浙江·百县千碗”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组织缙云烧饼师傅参加省市会展活动5次,协助组织“2019缙云烧饼节”,吸引游客达50万人次。积极推广“百县千碗”品牌,组织缙云智慧旅游平台线上开展寻味缙云活动,推出缙云烧饼、缙云爽面等“缙云十大碗”。

5.诗在缙云。积极响应全省“诗路文化带建设”,仙都景区成功获评首批浙江省诗路旅游目的地,启动文旅融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梳理培育黄帝缙云、缙云烧饼、缙云婺剧等文旅融合IP和金名片;完成推出2条诗人行踪精品线路,并在缙云智慧旅游微信、浙江日报等平台上进行全面推广。

(四)坚持市场导向,扩大品牌影响

充分利用合作媒体、山海协作等渠道及平台,扩大“朋友圈”,提升“黄帝缙云 人间仙都”品牌知名度。

1.创新引领。在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获得“2018年度浙江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政务新媒体运营奖”。在省文旅厅诗画浙江·文化和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应用工作情况与“浙里好玩”的维护情况通报中名列全省县(市、区)第一,并在全省文旅系统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培训班上做典型经验介绍。开展缙莲青旅游线路融合推广,创新政府、行业和市场共同参与、主客共享的全域营销机制,共组织文旅企业参加省市文旅主管部门在上海、南京、云南、天津等客源地市场举办的各类旅游营销活动共23场次,自行组织和跨区域抱团开展营销活动共6场次,策划完成线上智慧营销活动12场次。利用好全省首个“政企合作模式”微信宣传营销平台——“缙云智慧旅游在线”,发布图文资讯稳居全市前三。借力今日头条、马蜂窝、驴妈妈等知名媒介,开通缙云旅游攻略号,多渠道、多媒体开展线上营销。

2.问海借力。主动融入金丽温衢、瓯江山水诗之路旅游联盟,积极对接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浙皖闽赣旅游协作区,深化与德清、富阳等山海协作平台。与杭州富阳区、湖州德清县、宁波奉化区、上海市闵行区文旅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与兄弟县市开展“山海协作文旅走亲”活动。

(五)坚持融合导向,提升全域发展

以项目建设为主轴,以基地培育为抓手,以大型赛事、活动的举办为契机,部门协调、产业联动,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1.项目建设及招商有新突破。今年由我局牵头的36个文旅项目,其中包含推进项目9个,前期项目15个,谋划项目12个,牵引全域旅游发展。完成十四五文旅融合课题研究及《大洋山区块旅游发展规划》评审稿。基本完成潜明水库文保建筑搬迁工程百廿间、廿四间、胡氏宗祠三幢文物建筑的大木、小木、墙体、屋面、地面的复建工作及推进附属工程建设;西寮休闲旅游度假中心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5亿元,完成酒店8层建筑;石头城文化主题酒店完成投资0.2亿元,完成5幢独立式酒店主体及酒店主楼基础工程;完成大佑山农旅项目、户九三秋、猛峰尖越野车运动项目招商;通过猛峰尖越野车运动基地项目、云归处民宿项目、大佑山农旅项目的准入评估。

2.基地培育有新进展。成功培育省级采摘体验基地2家,其中黄龙生态农业特色庄园获评浙江省钻果级采摘体验基地,石板路果蔬采摘基地获评省银果级采摘体验基地。培育旅游标准民宿5家,其中宋哥香墅民宿客栈获评金宿级,河阳记忆民宿客栈、初阳小院民宿客栈、别舍民宿客栈、十里青山民宿等4家获评银宿级。联合县教育局认定2019年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4家,其中浙江省华洋赛车研学实践基地、缙云县博物馆研学基地、缙云县仙都景区研学基地等3家获评市级2019年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缙云县仙都景区研学基地获评2019年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3.文体活动有新亮点。全面融合文化、体育、旅游等多方面产业,实现全域提升、联动发展。己亥(2019)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配套开展多样化文旅活动,“华夏同根·曲韵情深”、戏曲音乐晚会、“致敬李阳冰——海峡两岸篆书名家邀请展”、缙台两地民俗文化风情节暨2019缙云县第五届乡村旅游季启动仪式等系列活动获一致好评。国内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航空赛事之一——2019“圣境山杯”全国滑翔伞定点联赛(浙江缙云站)在壶镇镇羊上滑翔伞基地开赛。2019缙云仙都国际半程马拉松鸣枪起跑,吸引来自10个国家及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共106个城市的近5000名选手共襄盛事,同时通过全方位营销,赛前通过宣传片和缙云名人VCR视频拍摄进行线上预热,赛中分别在网易新闻、中国网、央视网等16个网络平台上进行分发直播,共吸引了线上观看直播人数达268.51万。赛后积极开展“最美瞬间”摄影大赛,共收到摄影作品800多幅,不间断的宣传为“缙马”赛事和大美缙云提升了知名度。

(六)坚持发展导向,推动体育建设

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以推动全民健身、培育壮大体育产业为目标,加快城乡体育发展。

1.日益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加快健身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展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场地及空间,努力实现“15分钟健身圈”便民体育设施全覆盖。完成3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个笼式足球场、2个拆装式游泳池、1个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11个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的建设任务,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86平方米,增幅达到4.6%。

2.组织健全群众体育网络。加强县级单项体育协会、体育健身俱乐部等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新成立篮球协会、围棋协会、羽毛球协会等协会,进一步完善了我县群众体育组织。推动体育组织争先创优,县体育总会通过省先进体育总会复评;全县体育社会组织“”达标率达到48%,其中“”6个、“”6个。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3期,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群众免费健身指导30余万人次。

3.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坚持以有影响、有规模、有创意、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为原则,挖掘特色体育健身项目,承办“农夫山泉杯”浙江省全民健身第二届生态运动会(缙云站),获省优秀组织奖,指导开展2019全国中式台球超级对抗赛(缙云站)、壶镇镇第十一届篮球联赛、2019年缙云县第三届足球联赛、全县职工台球赛等赛事活动。全年举办80人以上规模的全县(市、区)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65次。

4.着力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切实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项目训练基地的选才育人导向作用,坚持边办赛边学习边提高,完成2019年青少年注册工作,先后承办浙江省第十二届中学生篮球联赛超级组等赛事,参加2019年部分国家、省级锦标赛。配合市局组队参加浙江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我县运动员周诗哲获得撑杆跳和跳远两项冠军;配合市局组队参加浙江省青少年足球丙组冠军赛、乙组冠军赛。配合缙云县教育局完成举办缙云县2019年小学生篮球比赛。

5.切实加强运动产业培育。组织编制《缙云县户外运动发展规划(2019-2025)》,已完成讨论稿。全年实现体彩销售5917万元。羊上航空飞行营地入选省体育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库引领性项目,猛峰尖勇士乐园——汽车越野入选省体育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库重点项目,共争取省体育产业引导资金141万元。三溪乡创建省运动休闲小镇已经通过省专家评估,进入实地考察阶段。金棒运动器材有限公司创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已经上报国家体育总局评审。

(七)坚持联动导向,维护市场稳定

1.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2019年共办理了审批事项276件,其中承诺件115件,即办件161件,其中体育类审批6件,文化类审批161件,广电类审批109件。行政审批事项在丽水市数字化转型晾晒台的六项指标都实现省领跑标准,包括跑零次实现率、即办率、承诺期限压缩比、网上办实现率、掌上办实现率、材料电子化率全部指标达到100%。我县公共体育场地设施100%纳入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下的全民健身地图,接入“浙里办”APP。

2.强化市场执法与风险管控。建立线上线下联动的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结案率和满意率均为100%。文旅融合以来,文化和旅游常态化实行联合检查,日常巡查出动检查1367人次,检查出动1344家次,违规26家次;举报(督查)受理1件,属实案件1件;行政处罚立案调查25件,办结案件26件,警告8家次,没收违法物品24个。未出现较大的违规经营事件。

3.落实“双随机”目标任务。组织实施27次“双随机”抽查“摇号”工作,抽取执法人员55人次,检查各类场所328家次,其中违规45家次。

(八)坚持人才导向,为文旅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联合社会组织与志愿服务。组建300多人的旅游志愿服务队伍,设立志愿服务站5个,开展常态化的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组建社会应急救援队伍5支,形成政府与民间紧密配合的旅游救援体系。

2.强调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举办戏曲文化讲座、2019年浙江省“耕山播海”基层文艺培训、乡村春晚导演培训、公益舞蹈培训、非遗传承人培训等文艺类培训和讲座91场次。积极组织各乡镇开展“三团三社”创建工作,目前全县共建有“三团三社”108支。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举办红色讲解员培训、景区景点讲解员培训、导游专题培训、导游素质提升强化培训,进一步提升我县导游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

(九)推进机构改革,为文旅发展夯实事业基础

按照时间节点,顺利完成发布新单位“三定”方案,改革后本系统编制人数共86名,行政编制13名、机关工勤1名、参公21名、事业编制51名。内设机构按照机关日常运行、公共服务、资源开发和发展、市场管理、机关党委等工作实行综合设置,控制在10个以内,局长1名,副局长3名,股级职数9名。事业单位按照部门职责同步划转相对应的下属事业单位。同时积极配合县委宣传部落实从原文广出版局的新闻出版、电影管理职责、人员等事项,划转至县委宣传部,确保了各项工作无缝对接,不出现“空档期”。配合开展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文体站划入乡镇管理,文化员转隶到乡镇(街道)社会事务综合管理中心。开展执法队伍改革,组建缙云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于在缙云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挂牌。

(十)较好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

1.助力完成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完成仙都创、书香缙云、健康缙云等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用文旅融合的活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2.强化作风建设。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守初心、践行初心,认清使命、扛起使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做到守岗有责、守岗负责、守岗尽责。

3.加强廉政建设。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风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28条办法”和“六条禁令”、市“28条办法”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提升行政效率。实行“一岗双责”,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4.扎实推进综治、平安、消防、安全生产、信访、统战、统计、档案等工作。积极落实各项工作领导责任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干部协助抓。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各项防范措施,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狠抓防范措施落实。加强信访、统战工作的领导,扎实做好党外人士、民族宗教、港澳台侨等统战工作,引导更多乡贤助力缙云大花园建设。

二、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是我县时代的启始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县文化旅游局将以高质量绿色发展为目标,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扎实做好“五篇文章”,落实“五大举措”,着力打造“诗画浙江”最佳体验地、中华人文始祖朝圣地、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

(一)奋力书写“五篇文章”,绘就缙云大美诗篇

1.做精“诗画缙云”文章。以仙都为引领,着力打造“诗画浙江”最佳体验地。一是创建提升,构建全域景区体系。大力实施“百千万”景区化工程,启动景区城创建,完成5个景区镇、20个A级景区村庄创建,持续推进五云、三溪风情旅游小镇创建、岩下石头村级景区创建,积极构建1个、3个、6个、100多个A级景区村庄的“众星拱月”旅游产品体系。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200亿元,增长15%以上。

二是整合资源,打造特色节庆品牌。指导举办各类节庆活动不少于45场,并将周村慈孝节、双溪杏花节、舒洪杨梅节、三溪音乐节等节庆活动纳入旅行社线路;谋划举办第6届乡村旅游季活动;组织开展非遗“五进”及传统节日宣传展示活动,打造“张三寨七七会”等非遗传统节日文化品牌;谋划举办缙云县首届非遗文化节。

三是串珠成链,推出主题精品线路。根据季节不同设计推出“春季踏青探花”“夏季戏水避暑”“秋季洗肺赏叶”“冬季观冰欣雪”等10条以上主题精品线路,并在OTA旅游平台上进行造势销售,实现景区资源互补、客源共享。

2.做强“文化缙云”文章。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为宣传主题,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一是巩固“中国民间戏曲文化之乡”创建成果。计划完成浙江省公共文化示范项目戏曲上山下乡工程,加强推进传统工艺、传统戏曲和曲艺的保护和振兴。进一步推动戏剧进校园,总结提升婺剧进校园的经验做法,做好国家级戏剧进校园优秀保护案例的申报工作。开展濒危非遗项目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开展民营剧团帮扶工作。

二是组织开展各类演出活动。计划开展乡村春晚演出不少于150场;并开展乡村春晚优秀节目展演活动。推进文化“百、千、万”工程,全年计划开展送戏下乡演出180场;组织群众大型文化演出活动不少于12次;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文艺团队下基层演出不少于40场次;计划在绿道驿站、乡村戏苑开展常态化演出。

三是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利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做好展览18场次以上;推进馆藏恐龙化石鉴定工作;推进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溪摊窑址群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文本编制、图纸规划、基础材料汇编等工作;推进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村尚书房和尚书坊(二期)、吕逢樵故居修缮等文保工程。

四是传承并活化文化遗产。开展缙云非遗展示体验馆(缙云爽面馆)展演活动,加快对接缙云非遗展示体验馆(原电影院)的建设工作;继续打造一批省市“非遗展示体验点”及“非遗主题小镇(民俗文化村)”。加强与文旅部和省文旅厅对接,做好缙云烧饼制作技艺国遗申报工作;编辑出版省级传承人口述资料、《缙云非遗丛书》;组织上报县第7批非遗名录。

3.做深“黄帝缙云”文章。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炎黄子孙寻根问祖、全国知名文旅品牌——中华人文始祖朝圣地。一是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地方影响力。开展黄帝文化基因解码研究,使文化“活起来”。加强与陕西黄陵、河南新郑两地交流合作,创建国家级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扩大“北陵南祠”和南方黄帝祭祀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国家非遗——轩辕黄帝祭典规格,争取在2022年前升格为省政府主祭。

二是植入特色文化,提升景区竞争力。以非遗文化进景区为切入点,推进婺剧、叠罗汉、钢叉舞等特色民俗活动在景区常态化演出,提升景区文化体验感;利用缙云是浙东唐诗之路与瓯江山水诗之路的交汇点的优势,挖掘诗路沿线历史古迹、名人故居,打造瓯江诗路寻仙游。

三是创新文旅产品,培育景区新业态。充分利用仙都景区的资源优势,积极对接东永缙影视文化产业带,做大影视产业;加强景区改造,开发景区夜游经济;充分发挥高等级景区的带动作用,推进民宿集聚区建设;加大缙云烧饼、黄帝养生餐和黄帝系列文创产品的推广,培育“百县千碗·缙云味道”体验店,推动旅游惠民。

4.做好“书香缙云”文章。以“书香缙云”全民阅读创建为推手,以标准化、均等化服务要求为标尺,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图书服务体系。一是健全阅读服务体系。完善全县“”公共阅读圈创建,打造新区西桥“阳冰书房”,推进新建镇佑文书院分馆建设、壶镇镇壶镇书院分馆搬迁工作。结合送书“文化快车进万家”等馆外延伸服务,不断夯实图书馆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确保良好的公共阅读资源提供、服务时间保障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免费开放。

二是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整合推进县图书馆、县文化馆的资源,组织图书馆之夜活动,以全民阅读节、未成年人道德文化节和未成年人读书节为带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公益讲座、培训、展览等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培育以“好书名师导读”、“成长摇篮”绘本导读等为代表的具有本馆特色的阅读项目和服务品牌。

三是加强图书业务建设。以全市统级公共图书馆管理系统为契机,更新“力博管理系统”为“图创管理系统”,实现与全市公共图书馆间的通借通还服务。开展公益培训、展览、讲座80场次;开展“万册图书送下乡”活动,至少完成10000册送书下乡任务,促进书香缙云发展。

5.做靓“运动缙云”文章。以体育现代化县创建为抓手,促进我县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全面提升。一是完善基层体育设施。稳步推进体育现代化乡镇创建,按照省民生实事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求,完成3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个笼式足球场、1个游泳池、11个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推动体育场地设施进文化礼堂,建设百姓健身房。协调落实新建居民小区按政策配套建设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工作。抓好登山步道、滑翔基地等户外运动设施建设,完善我县户外运动信息平台,服务全域旅游发展。

二是做好群众体育服务。不断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推动全民健身公益培训和健身科学指导志愿服务工作;抓好体医结合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县国民体质监测网络服务体系;鼓励社团组织参与体育赛事活动的承办,组织群众体育赛事50场以上;加强竞技体育工作,积极组织参加省、市各类体育竞赛,重点开展(2019—2022)第十七届省运会备战工作,力争完成市政府下达金牌目标任务。

三是夯实发展体育产业。指导开展普化高山滑漂等项目申报创建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三溪天门坪漂流基地申报创建省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三溪乡省级运动休闲小镇创建培育工作。指导华洋赛车、涛涛车业等企业申报省体育制造业示范企业。指导相关体育企业开展省体育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库入库项目申报工作,争取引导资金补助。

(二)全力聚焦“五大举措”,推动文旅提质升级

1.聚焦重点项目提速。将县文体中心项目建设作为2020年“一号工程”,全力推进项目落地。一是完成一批规划。完成《十四五文旅产业规划》《大洋山区块旅游发展规划》《低空空域旅游重大课题研究》《缙云县户外运动发展规划(2019-2025)》和文旅资源普查工作。

二是续建一批项目。争取完成西寮水库周边综合地块开发项目的酒店主体结构、石头城文化主题酒店的酒店主体结构,计划完成黄龙景区素质教育基地项目、潜明水库文物搬迁项目。

三是新建一批项目。计划完成全域旅游标识标牌项目。羊上飞行、千鹦鸟舍、户九民宿、大佑云天、三溪漂流游客中心、梵书院、德菲利农庄改造提升、鹿坪山寨改造提升、高山绿谷等一批农旅项目争取土地挂牌开工。

四是谋划一批项目。谋划瓯江山水诗之路系列项目(如七里艺术中心)、岩下民宿项目,推进大洋山旅游度假区招商。

2.聚焦品牌赛事提质。挖掘资源禀赋,打造“一乡一品”的乡镇体育品牌,培育缙云特色运动品牌。一是打造经典,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的知名度。坚持以有影响、有规模、有创意、有地方特色为原则,认真筹划组织仙都国际半程马拉松、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缙云站)、第五届县全民运动会等品牌赛事活动,充分彰显全民健身、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宗旨。

二是培育特色,提升全民健身活动的参与度。挖掘乡镇街道体育资源禀赋,打造“一乡一品”体育活动品牌,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拓宽体育赛事活动平台,加强同部门单位的合纵连横,强化县体育总会的龙头作用,激发体育社会组织热情,培育篮球、台球、足球、气排球等项目赛事活动品牌。

3.聚焦市场管理提效。积极打造和谐文化、文明旅游、平安广电的美好缙云。一是加强“最多跑一次”。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深化“证照分离”改革。

二是加强文旅市场检查。切实加大网吧市场、游艺娱乐场所、歌舞娱乐场所执法检查力度;认真推进“双随机”抽查;积极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做好重大节点以及其他重要时段文旅市场安全大检查工作;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文物执法工作;积极推进“阳光执法”。

三是加强广播电视监管。不断强化建章立制,不断规范安全保障管理,通过扎实有效的自查自纠,努力使安全保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确保实现安全播出全年无事故。

4.聚焦文旅品质提升。一是景区提升。按照省、市相关要求,完成黄龙景区整改工作,完成笕川花海整改工作,做好仁岸景区、大龙门景区等提升工作。加强景区日常监管,做好“争牌”“创牌”的同时更要做好“保牌”工作。

二是人才提质。面向基层举办各类社会文化艺术培训班不少于20期;创作编排各类文艺作品,参与省市级比赛和跨区域文化走亲活动;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继续举办政务讲解员培训、导游人员在职提升培训等系列培训班,为我县文旅事业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是营销提速。拍摄完成新版缙云文化旅游宣传片;开展重点市场营销活动5场次;邀请重点城市网红达人、自媒体大V、旅行社老总来缙踩线;邀约潜在旅游粉丝举办目的地旅游分享会。利用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搜狐、网易、微信等平台资源触达目标人群;策划举办抖音挑战赛、达人秀等创新玩法,帮助缙云文旅品牌带动传播发酵,实现矩阵式覆盖。

5.聚焦业态融合提优。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以融合发展为主线,深入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一是推进全域旅游。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对照国家创建标准,完善创建机制,制定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方案,梳理创建重点项目。

二是培育新兴业态。巩固深化文、旅、体、工、农、林、水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基地;培育特色的生态度假旅游产品,启动大洋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富缙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加大文化资源挖掘阐发力度,做深诗路文章,大力发展禅修养生、研学旅行、低空飞行等体验游。

三是打造乡村旅游。加快乡村旅游市场化进程,推进农旅融合集聚区的培育和创建工作,整合资源、丰富产品、植入文化、完善旅游配套功能建设,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四是发展红色旅游。实施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程,推进壶镇红色旅游集聚区、三溪红色旅游景区项目建设,促进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