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大洋镇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
索引号: 002660432/2021-19609     发布机构: 大洋镇     发布时间: 2021-01-28 15:45:54

近年来,大洋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乘势赶超,奋力谱写大洋崛起新篇章,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回顾“十三五”,全镇上下力同心、砥砺前行,攻克了一系列难题,实现了一系列突破,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全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攀升。

具体工作和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我们始终坚持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江南藏北·云上牧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不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推介营销力度,打造了石亭、环湖两个茭白产业提升示范点,完成总投资1300余万元。总面积8000余亩的大洋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规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和合格证管理制度,完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创建。以农家乐为特色的生态康养旅游业蓬勃发展,荣获全省100个“避暑气候胜地”称号,被评定为浙江省AAA级景区镇,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

(二)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全市首个单体投资超百亿元的重大项目缙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顺利推进,完成项目涉及我镇漕头、环湖村542户1146人的移民动迁,1800多亩的土地征收和764穴坟墓迁移,圆满完成小仙都、三湖移民安置点排屋用地分配工作,全面启动移民安置房建设。创新实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成全国首笔基于GEP核算的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生态强村公司全面开展实体化运营,生态信用制度体系建设日益健全,助力乡村振兴起步良好。粮食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完成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成功举办清凉避暑节、茭白节、樱花节等特色节庆,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美丽城镇建设有序推进,完成大洋镇农产品仓储中心、古盐道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提升、污水零直排等一批美丽城镇基础设施功能提升项目,镇区功能短板不断补齐,城镇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力以赴做好招商引资,总投资1.2亿元的缙云县大洋镇生态养殖商品猪循环农业基地项目(标准化猪场部分)已基本完工。

(三)镇村面貌显著改善。开展全域洁净、厕所革命、庭院整容、洗衣截污、镇貌变脸“五大行动”,拆除各类点位900余个,清理卫生死角1300余处、乱堆放2000余处。深挖本地特色,建成括苍雄关、印象驿站、千年盐道等11个特色节点。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的34个整治项目,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高分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并获评省级样板乡镇,“高山清凉小镇、云中石韵家园”影响不断扩大。在此基础上,结合“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五清”、“六边三化三美”“整村推进、村村过关”等相关工作部署开展了全镇乡村环境大整治行动,以沿主要公路坦五线、重要通景道路的各村为重点,地毯式推进全域洁净。先后创城市级、省级、国家级卫生乡镇,完成创卫“三连跳”。

(四)社会民生稳步提升。坚持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大洋卫生院新院、新供电所、大洋学校综合楼、大洋中心敬老院改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等一批民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文化礼堂、文体站、游泳池、笼式足球场等文体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全面完成。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全面完成消除8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的工作任务。完成公路客运班车“村村通”。累计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整治地质灾害隐患点6个,全面完成大搬快治“清危解零”任务,惠及群众118户507人。扎实推进“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新西寮村新路自然村共计31户85人完成整村腾空搬迁。深入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开展“先跑”加“代跑”向“不跑”迈进的大洋特色模式,累计为群众受理业务百余件。各项社会保障能力全面增强,形成社会资源共享、社会环境平安和谐的局面。

(五)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镇上下形成了领导班子带头学习践行、各级党员干部踊跃跟进、上下联动的良好态势,共帮助解决群众问题1096个,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923件,其中镇党委班子成员累计解决群众问题77个,推动落实了一批发展大事和民生实事。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积极组织开展“重走红军路”、“青年干部大讨论”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10余次,不断加强对镇村干部的政治引领。积极开展农村宗教治理,严格按照“三必访、三必谈”的要求走访信教群众,通过党建阵地建设、走访信教群众、组织外出学习等方式,努力把信教群众团结到党委政府周围,杨梅山信教群众统计人员占比已从原先的90%多降至实际21.6%全面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深入开展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工作,基层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

二、2020年主要工作

(一)围绕“一个中心”,全面提升基层党建水平。

1.认真抓好村社换届工作。镇党委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坚持“干中换、换中干”工作导向,顺利选举出新一届村级党组织班子成员,党组织成员平均年龄45.88岁,较上届平均年龄降低4岁,高中以上学历26人,“一肩挑”组织意图人选全部高票当选,得票率96.99%,其中5个行政村得票率100%。目前,村委会换届选举投票前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将进入选举阶段。

2.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十个一”工程。紧密结合思想解放年比学赶超年活动开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争先进位,目前“十个一”工程皆有具体内容,项目推进情况顺利,基层组织基础不断夯实。

3.全面加强从严治党。坚守纪律规矩这个底线,强化政治监督和纪律保障。成立大洋纪律学堂,全年运用“第一种形态”约谈21人,其中提醒谈话21人,立案调查3人。开展疫情防控督查59次,发布检查通报七期,查找并整改问题51个。深入开展扶贫民生项目监督,查找问题5个均已完成整改。完成13个村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完成前村村、木栗村清廉村居建设。

(二)坚持“两个重点”,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战赢。

一方面,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按照省、市、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我镇始终以最快速度做好谋划部署,及时根据我镇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形势,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以最严的标准做好疫情防控,共实施居家隔离721人,集中隔离7人,全面排摸并建立境外人员信息清单183条。

另一方面,安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强化属地责任,特别是涉及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移民安置点建房及大央泱生猪养殖等我镇重点项目,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挂钩联系,奔赴企业复工复产一线开展“三服务”,协助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工作。

(三)实现“多点开花”,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1.聚焦绿色发展,生态经济持续扩大。

试点工作取得突破。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先行先试。创新实践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完成全市首笔基于GEP核算的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购买总价达279.3万元,交易案例被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相继报道,并作为胡海峰书记全国两会采访的典型案例被中新社报道生态强村公司全面开展实体化运营,助力乡村振兴起步良好。生态信用制度体系建设日益健全,与缙云农商银行签订金融赋能、“两山”转换战略合作协议,农商行将生态信用作为农户贷款的重要依据,向5名农户发放了首批“生态通”贷款,并向缙云县大洋生态强村公司授信3000万元。

生态农业提质升级。强化产业基地建设,新增4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发展“茭鸭共育”绿色生态示范基地建设1200亩,米仁基地500多亩,优质甘薯新品种引进与提质增效技术应用示范基地300多亩。在后村村开展高山茭白再生茭技术应用试点。落实新垦造耕地冬季绿肥播种面积1000亩,推广绿肥种子2.1吨,有效提高复垦耕地地力。有序推进规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和合格证管理制度,完成全镇茭白农药残留样品抽检527批次,完成率151%,合格率100%。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绿色防控应用面积4500亩,完成有机肥推广505吨、茭白专用肥265吨。

康养旅游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康养旅游品牌建设,完成大洋镇“康养600”整体概念规划,划定各项目红线,启动康养房产和医养综合体地块研究,并积极开展系列招商引资工作。落地建设大洋沿溪绿道项目,为百姓群众休闲运动提供好去处。举办“森呼吸”康养避暑节、摄影节、七月半等特色节庆活动,不断打造全域旅游新亮点。

2.聚焦项目建设,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继续做好抽蓄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工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在小仙都移民安置点、三湖安置点现场设立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站,使移民群众矛盾纠纷调解“多头跑”“重复跑”转变为“不用跑”,共接待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13件,成功化解13件,化解率100%,有效保障移民排屋安置建房顺利推进。截至目前,小仙都63户67幢房屋已全部结顶,三湖安置点已开工建设22户25幢,总开工率98.8%。小仙都安置点移民户建房资金发放、漕头村土地征收补偿款发放工作有序进行。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强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完善大洋“康养600”小镇招商引资项目库,多次赴外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并积极做好“三服务”,确保项目加速落地。全年共谋划项目7个,签订总投资16.9亿元项目框架协议3个,达成意向项目4个。在积极做好项目招引的同时,扎实做好招商项目的跟踪服务,去年签约的重点项目,缙云县大洋镇生态养殖商品猪循环农业基地建设项目(标准化猪场部分)主体部分已基本完工。

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402万元。总投资1172万元的大洋卫生院迁建项目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完成总投资1300万元的大洋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建成高标田面积8000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00亩。5处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项目全部完工并通过验收,19个饮用水点位规范化建设工作并顺利通过验收。新建和修建公厕13所,坦五线通乡公路改造提升、农村低等级公路提升、污水零直排等一批民生项目建设顺利完工。辖区年度垦造耕地项目稳步推进,可新增耕地面积508.18亩。

3.聚焦城镇品质,城乡环境更加宜居。

紧扣“五美”建设目标和“十个一”基本要求,全面推进美丽城镇建设,总投资1.36亿元的5方面23个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全面开工。持续推进“整村推进,村村过关”村庄环境大整治行动,地毯式推进全域洁净,仅“脏乱差”整治点位就达2500余处,拆除露天粪杠和简易厕所800余处。不断深化“三改一拆”和“无违建”创建工作,一年来拆除面积40931平方米。探索和实施了“交叉检查”“门前三包”“路长制”“建房挂牌和四到场”“村干部包干乱象整治”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村庄环境显著改善。大力开展“花漾大洋”行动,共种植各类品种花木2000余株,草花6500余盆,绿化美化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实现美丽经济活力的不断释放。

4.聚焦民本民生,民生福祉有效增进。

脱贫攻坚取得成效。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把扶贫力量挺在“第一线”,逐户上门走访,全面排摸核实相关数据,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全镇低收入户农户456户708人,均已录入省扶贫数字化管理系统。完成20户低收入农户危旧房改造治理。累计发放产业扶持、雨露计划、危旧房改造等各类补助资金34万余元,惠及农户200余户,全面完成消除8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的工作任务。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扎实推进“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新西寮村新路自然村共计31户85人完成整村腾空搬迁,成为了2020年全县“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第一个腾空率100%的自然村,创造了大搬快聚的“大洋速度”。完成低保低边年审的入户工作和经济核对工作,新增低保32户,16人,新增低边16户,36人。积极关怀慰问困难群众,我镇低收入农户中饮用水未消毒的上门安装净水设备,全年临时救助88户,发放金额4.7万余元。文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新建或改造提升游泳池、农家书屋、文化礼堂、篮球场等场所,并举办了篮球赛、村跑、乡乡一台戏、乡村村晚等文体活动,进一步满足群众文化体育活动需求。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完成大洋卫生院迁建这一大洋百姓最关心的民生工程,有效改善了辖区群众就医条件。

基层治理持续加强。强化党建引领,打造了党群示范点、农旅融合标杆、优势产业等党建“十个一”工程,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我们持续深化“党建统领+四个平台+全科网格”基层治理模式建设,推进“茭海守护者”、“移民矛盾调解工作站”“生态信用机制”等基层自治创新,全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90余起。深化平安大洋建设,统筹开展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隐患排查整治,全力维护辖区平安稳定,全年我镇未发生进京非访、集体访和群体性事件,办理各类信访件223件,办结率100%,完成交办信访积案化解3件,化解率100%举办首届邻里节,弘扬邻里之间团结友爱、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大力弘扬“慈孝”文化,统筹建好管好用好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农村文化礼堂等各类基层阵地,推动大洋基层治理更加和谐稳定。

三、“十四五”工作思路

(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做精做优特色农业。在发展壮大茭白主导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多元化农业主体,以发展现代科技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为抓手,加快构建大洋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1.优化茭白支柱产业。提炼茭白产业提升示范点成功经验,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茭白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农产品仓贮转运中心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茭白生产、保鲜、加工、储运等环节质量,不断提升大洋高山茭白品牌知名度、市场竞争力。

2.壮大新型农业主体。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农业设施条件改善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转变。积极培育生猪养殖、湖羊养殖、中药材种植等新型农业主体,提升大洋农业产业多样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3.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打造废弃物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的循环产业链,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科技型农业,推进整地、育种、育苗、栽培、加工、包装、物流、保鲜等全产业链集成技术的研发,强化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环节的应用,构建农业大数据服务新业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智能化。

(二)优化美化人居环境,发展休闲康养产业。

1.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巩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城镇、花园乡村建设成果,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严措施持续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在各村开展多种形式美丽载体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各村环境基础设施和保洁管理长效机制,争取各村整治出成效、出亮点、出特色,构建“点上出彩、线上美丽、面上风景”的美丽乡村新格局,做深做实“美丽经济”。

2. 强化公共服务供给积极探索偏远乡镇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路径,充分把握全县生态、生产、生活红线调整和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契机,理清镇域空间规划和布局,为大洋重点项目落地腾出空间。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推进城乡交通网、水网、能源网、信息网等基础设施统筹规划、互联互通,推进镇区商贸服务、社会民生、市政公用、旧村改造等基础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全面提升镇村生活环境质量,满足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和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发展休闲康养产业。围绕“高山清凉小镇,云中石韵家园”特色定位,打造高山清凉旅游风情小镇。利用大洋高山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探索发展特色高山气候价值化实现路径,将大洋镇打造成“康养600”特色小镇。依托丽水市中国摄影之乡优势,通过举办摄影节等相关节庆活动,打响名气,培育系列影像产业。组织区域性马拉松赛、村跑、越野赛等品牌赛事,举办高山清凉避暑节、茭白节等特色节日,扩大本土“七月半”民俗节庆影响,加快境内旅游景点开发及配套基础设施完善,打造国内知名休闲康养胜地。

(三)不断创新机制体制,丰富城镇发展内涵。

1. 推广应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机制,总结提炼相关经验成果,探索开展绿色能源、康养旅游、生态农业等不同类型的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推动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主动参与到试点建设中来,促进村民增收与集体消薄,实现辖区GDP和GEP双增长。

2.经营山区“乡愁”文化。围绕原始“乡景”展示,原真“乡情”感知,原味“乡土化”浸入等乡愁市场内在需求,深挖石韵、柴灰粽、番薯干、迎案等大洋特色乡愁文化底蕴,探索创新资本运作方式,着力将大洋特色自然环境、田园风光、建筑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融为一体,丰富休憩、观赏、度假、体验、娱乐、餐饮、购物等接待业态,打造美丽乡景,加深乡愁记忆,提高接待服务品质,促进经济发展。

3. 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牢把握住抽蓄、交通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聚力生态农业、全域旅游、康养产业等跨界融合发展,以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政策和服务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和集聚人才,做好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强化山海协作,在高山康养产业、特色农业、中高端民宿项目等方面的招商引资工作上发力,奋力开创新时代大洋崛起新局面。

(四)全面增进民生福祉,稳固社会发展基石。

一是切实强化民生保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返贫长效机制,落实重大病生活保障、教育专项救助、民政帮扶救助、防贫保险、产业就业扶持、社会力量防贫等防贫保障,全力抓好产业科技防返贫,提高低收入群体经营性收入。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可持续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是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保障,以康养产业提升、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现代医养结合等工程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特色康养示范区。树立“文化+”理念,把人文特质作为展现大洋魅力的核心要素,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挖掘大洋历史文化,加强品牌文化的队伍建设,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办学教学水平。切实抓好人口计生、全面健身、爱国卫生、档案、老龄、气象、人防、妇女、儿童、青少年、双拥等工作。

三是着力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党建统领+四个平台+全科网格+集成服务”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模式创新,不断完善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机制、“三治融合”等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实践“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茭海守护者”等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发展路径,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台风冰雪等应急救援能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2021年工作思路

(一)慎终如始,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

坚决抓好疫情防控,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和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继续严格落实好“健康码”准入精密智控管理机制,强化刚性纪律要求,牢牢守住农村“小门”。把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作为重中之重,加强从“国门”到“家门”的全链条闭环管理。加强无症状感染者筛查。

(二)集中力量,确保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一是全力保障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稳步推进。把保障缙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无障碍施工作为最中心的任务,营造支持和服务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确保项目后续政策处理工作及时到位,确保移民群众切身利益保障到位,并做好项目建设区治安维稳工作,推动项目早日建设,早日惠及广大群众。

二是积极推进民生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继续抓好商住综合体项目、沿溪绿道、城镇会客厅、邻里中心等一批美丽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补齐镇区功能短板。积极推进一批旅游公厕、道路硬化和绿化工程建设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小流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山区经济建设项目和扶贫产业项目建设。推进坦五线整治提升。继续加强村级文化礼堂建设。积极做好“十四五”重大项目谋划,争取光伏和风能等更多惠民项目落户大洋。

(三)持续发力,确保重点工作有序开展

不断深化美丽城镇建设。按照“农旅融合示范地、特色康养后花园”的发展定位,以增强小城镇内生动力为导向,持续改善镇村环境面貌,不断优化镇域空间规划,继续抓好商住综合体项目、沿溪绿道、城镇会客厅、邻里中心等一批美丽城镇项目建设,不断补齐镇区功能短板,全面提升美丽城镇建设水平。

总结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和实践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机制,探索开展绿色能源、康养旅游、生态农业等不同类型的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推动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主动参与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中来。继续探索实践生态强村公司实体化运营方式,助力村民致富和村集体消薄。持续推进生态信用体系建设,重点推进生态信用村建设,提高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持续推动生态惠民。

强化旅游康养品牌建设,建好大洋“康养600”小镇。深化农旅融合,提升驴道、绿道建设力度,举办特色旅游节庆活动,增强文旅有效融合,打造全域旅游新亮点。积极谋划精品度假酒店、高中端民宿、商业地产、医养结合体等项目,通过跨山统筹、山海协作等方式争取签订投资协议,打造康养600小镇。

(四)统筹兼顾,确保重点责任有效落实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推进精准扶贫,抓好扶贫工作建设,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增强经济薄弱村内生发展动力。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切入点,保证各项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户。加快建立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动态全覆盖。规范残疾人之家和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行,不断提升老年群体生活品质。加大对民生工程的财政投入,扎实做好各项民生实事工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全力抓好基层治理创新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四个平台”建设,健全“正道讲和团”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全力抓好初信初访,全面推广阳光信访、法制信访、精准信访理念。持续关注漕头移民重点对象动态,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防灾减灾、信访维稳、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各项工作,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巩固升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紧密结合“两个年”活动开展,推进主题教育制度化日常化,不断激发干部潜力和活力,让守初心担使命成为自觉终身践行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十个一”工程,强化“一切工作到支部”导向,加强分类指导、督促检查和党员队伍梯队管理,创建组织活动载体,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抓好村社换届工作后新一届村干部队伍管理,充分调动干部争当“重要窗口”建设者维护者展示者的“精气神”,切实打造一支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干部队伍。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