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以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统筹实施县域电商“125发展战略”,即以建设电子商务创新发展高地为核心,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拓展新兴产业应用场景为主线,以“主体引育、集聚发展、要素赋能、配套升级、环境优化”为重点,构建特色鲜明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形成更为成熟的数字化生产、流通、消费环境,助推缙云成为全市高质量绿色发展排头兵,为缙云建设制造之城、开放之城、魅力之城作出新的贡献。
二、出台目的
“十三五”以来,我县以促进传统产业应用电子商务转型升级为重点,优化产业集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要素市场,发挥电子商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进一步激发电子商务的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业活力,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为更好应对新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趋势、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推进我县电子商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三、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立足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点实施县域电商“125发展战略”,统筹推进7大电商应用工程,积极开展16大专项行动,全面提升电子商务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水平,形成产业融合创新、产业服务完善、要素配套齐备的电子商务生态圈,实现缙云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到“十四五”末,全县实现网络零售额320亿元,年均增长20%;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年均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90%以上;新增电子商务企业200家,其中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2家以上;引培亿级以上行业领军型电商平台1家、千万级以上电商平台2家;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超20人,培育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1000人以上,开展专业电子商务培训200场以上,累计培训超10000人次;累计创建省级电商镇8个,电子商务专业村25个,省级直播基地1家,直播小镇1个。
四、文件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2号)、《浙江省数字贸易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浙商务联发〔2020〕136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扩大进口促进浙江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丽水市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丽政办发〔2020〕1号)、《缙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缙云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二十条意见》(缙政发〔2021〕2号)等文件。
五、文件执行范围和有关期限
我县电子商务产业,规划实施期限为2021-2025年
六、核心内容解读
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创新应用”两大核心主线,以市场主体培育、产业集聚发展为重要抓手,以创新要素培育、基础配套完善、发展环境优化为主要支撑,全面开展16项专项行动,推动电子商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 培育电子商务市场主体
1. 行业龙头企业引培专项行动
综合利用我县产业政策、特色资源、产业基础等优势,着力引进一批规模效益显著、品牌优势明显、带动能力突出的龙头企业或重点项目,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点。大力实施“凤凰行动”,扶持本地电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龙头企业采取联合重组、兼并收购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与市场份额,着力打造一批亿级电商龙头企业、十亿级产业集群。推动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协作,围绕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领域,引导龙头企业以委托加工、贴牌生产、特许加盟等方式,将部分生产环节剥离外放,形成一批从事生产上下游产品的配套型企业。引进和培育以应用型企业、服务型企业为主的跨境电商龙头企业,鼓励其创建跨境电商自主品牌。支持龙头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进一步释放示范带动效应。
2. 电商平台跨越发展专项行动
重点支持顺联网络等电商平台发展壮大。以不同领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着力培育一批本地化电商平台。在农产品领域,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搭建全程物联、全链可溯、全域可视的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探索“电商平台+合作社+农户”、“电商平台+基地+农户”、“电商平台+行业协会+农户”等合作模式,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在制造业领域,重点推动发展行业B2B垂直电商平台,为工业企业及大宗商品提供产品推广、生意撮合、品牌宣传、信息化平台建设、网络交易等服务。在跨境电商领域,依托文化运动休闲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试点的企业优势,支持跨境电商企业搭建自建站平台或独立站,拓宽线上业务发展渠道。在服务业领域,支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O2O平台、社区电商O2O平台、移动电商平台,进一步提升全县居民消费便利化水平。
3. 创新创业主体培育专项行动
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重点引导在校大学生、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大学生村官等群体自主创新创业,培育一批“新农人”、“农创客”等青年创新创业群体。重点鼓励农民工、农民企业家以及在外知名人士等群体返乡创新创业,培育一批外出务工人员创新创业群体。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技术研发人才创新创业,鼓励科研人员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开发、咨询、培训等服务,培育一批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群体。落实国家创新创业巾帼行动,鼓励更多女性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重点支持复转军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员等各类人员自主创新创业。组织开展电子商务创业大赛、创业沙龙、宣传推广等活动。在金融信贷、政策扶持、创业政策咨询、创业项目推荐、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等创业服务方面给予扶持,打造“创新创业”升级版。
(二) 加快电子商务集聚发展
4. 园区集聚集约发展专项行动
加快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推动缙云跨境电商园、五东电商园等园区发展,全面推进缙云建材家居及电商城项目建设,完善园区配套服务,打造一批高质量电商园区。加快电商总部经济大楼建设,重点引进跨境电商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等项目。加快传统电商集聚区转型升级,积极推动壶镇镇电商集聚区、新建镇电商集聚区跨越式发展,重点建设壶镇镇北山村电商文化产业村。加快推动物流园区发展,支持北山电子商务创业园等重点园区项目建设;规划建设网营物联(缙云)智慧供应链产业园,打造集电子商务、城市配送、供应链金融、交易展示、区域结算、大数据服务于一体的智慧物流全产业链服务平台。
5. 示范园区引领发展专项行动
聚焦数字农业、乡村振兴,以建设农产品电商供应链体系为目标,高标准开展舒洪黄龙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浙南早茶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园区数字化发展。优化提升缙云茭白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加工小微园落地,全力建设缙云茭白、黄茶、杨梅、米仁、蜜蜂、其他畜产品(麻鸭、鸽)等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构建五彩农业全产业链。推进主导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开展水稻、茶叶、食用菌、畜牧等产业“机器换人”,争创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支持具备条件的园区积极申报和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6. 创业平台升级发展专项行动
依托北山电商创业园、东渡镇雅村电商创业大楼等创新创业载体,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基地(中心)和众创空间建设。鼓励具备一定科研基础的大型企业等市场主体建立专业化众创空间。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有关公共服务机构联合共建孵化机构,为初创期、早中期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检验检测、财税会计、法律政策、教育培训、管理咨询、行业监测等服务。打造农村电商孵化园,重点孵化培育精品农村电商微型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合作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孵化点,并整合培训、物流、金融等资源,为农村创业青年提供电子商务创业一条龙服务,为农村创业青年提供交流服务平台。
7. 园区亲商服务优化专项行动
加强电子商务园区建设,与县人力社保部门联合开展电子商务创业园认定工作,探索开展跨境电商产业园区、特色电商街区等系列认定工作。支持电子商务园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数字园区建设;鼓励电子商务园区服务功能拓展和升级。转变政府管理方式,推动政务服务优化,开展县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评定,对获评企业给予相应奖励;定期举办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激发县域电子商务企业积极性,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开展县域内电子商务企业摸底调研,进一步掌握我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际,并了解企业发展诉求,针对性解决企业经营中面临的困难,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三) 培育电子商务创新要素
8.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专项行动
加快缙云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5G技术应用。积极推进技术创新,重点支持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I(人工智能)和VR(虚拟现实)等电子商务相关的新技术领域开展应用创新;在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信用管理、供应链、物流等关键环节开展产业化集成创新与应用。推动企业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的运用,加强行业市场情况监测与研判,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强化与上海闵行区、杭州等地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探索在上海闵行区、杭州建立“科创飞地”,充分利用上海、杭州高校、人才等创新资源,为我县提供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落地等相关支持。
9. 电商企业模式创新专项行动
引进和应用国际国内电子商务领域的先进理念、新兴技术、新型业态、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着力推动电子商务市场主体等开展战略、模式、服务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拓展商业模式创新渠道,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产业协同创新、“产品+服务”等方式,实现业务、品牌、服务、顾客等多方面资源整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创新营销模式,推动用户信息数据化,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技术,提高数据采集、存储、应用能力,利用数据模型进行用户画像分析,实现产品智能推荐和精准营销,提高用户转化率。探索建立缙云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库,定期发布商业模式创新案例,进行总结推广。
10. 专业人才引进培养专项行动
加快构建由政府、协会、企业、培训机构、高校院所为主体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服务体系。面向党政机关开展电子商务知识专项培训,提高政府对行业的理解和管理能力;面向传统企业开展电商普及类培训,提升传统企业管理人员的电子商务意识。支持学校、企业及社会组织合作办学,探索实训式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争取与国内电子商务专业强校联合,创办缙云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创建线上互联网大学等,扩大线上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开展项目制培训、特种作业操作培训、创业培训、高技能研修培训等针对性培训活动。结合我县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组织开展各类线上培训活动,深入实施“百万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计划”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更多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按照“精准对象、精准培训”的要求,以“知识化、技能化、职业化”为导向,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深入推进“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
(四) 健全电子商务支撑配套
11. 物流仓储体系建设专项行动
加快推进县级公共配送中心、乡镇级分拨中心、社区(村级)末端配送网点的三级配送网络体系建设。以东渡镇、壶镇镇为重点,建设县级城乡快递共配处理中心、共配站(点),整合中国邮政、顺丰、京东、“三通一达”、百世快递等主要快递企业,开展共仓共配业务,推动“多点合一,一点多能”,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配送效率。统筹规划建设具有流通加工、仓储配送、邮政和快件分拨、农产品冷藏及低温仓储配送等服务功能的镇级分拨中心,打造上接城区、下联村的农村物流中转节点,支撑农村物流各类物资的中转仓储和分拨配送。支持物流(快递)配送站、智能快件箱等快递末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寄递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快递业“两进一出”工程试点,全面推进“快递进村”、“快递入园”、“快递出海”,进一步提升快递供应链水平。合理规划布局物流仓储用地,引导社会资本进行现代化仓储、冷链物流设施投资建设或再利用。优化升级农村物流配送平台,全面建设农村电商快递配送、农产品供销、邮政服务和农村客运小件服务“四张网”。
12. 金融支付体系建设专项行动
着力引进金融服务外包、金融后台服务、互联网金融等机构。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依法设立互联网金融平台,合规开展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网络证券、网络基金等创新型网络金融业务。鼓励互联网金融企业探索建立面向中小微型企业线上、线下的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体系,在融资规模、周期、成本等方面提供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的产品和服务。发展面向农村市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结合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建设,推广银行卡助农服务。大力推广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支付方式,建立健全农村地区网络支付服务体系。
13. 信用认证体系建设专项行动
建立电子商务主体信用档案,推行电子商务主体身份标识制度,加强对银行信贷、合同履约、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信用信息及其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的记录和整合。落实网络实名制,完善网上市场信用监管机制,规范网上市场经营秩序。建立网络信用“黑名单”制度,加大对互联网失信企业的联合惩戒力度。建立电子认证信任体系。推动可靠电子签名、电子认证和电子合同在电子商务中的实际应用,促进电子认证机构数字证书交叉互认和数字证书应用的互联互通。加强电子商务交易各方信息保护,保障电子商务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
(五) 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14. 电商营商环境优化专项行动
提升电商经营者注册登记效率,对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特别对仅通过互联网开展经营的个体工商户,探索更便利的登记方式;做好电子营业执照的发放并指导协调电子营业执照的申领和网上亮照的应用操作,深化“三服务”等活动。针对虚假广告与虚假宣传、侵犯知识产权、刷单炒信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行为,开展网络市场集中整治。规范电商平台经营者。督促平台经营者全面履行法定义务,提升平台治理效能;鼓励电商平台建立健全在线调解机制,提前化解纠纷,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大网络销售商品的质量抽检力度,对消费者反映集中的商品提高抽检频次和批次;开展对服务类电商经营者的检查,规范电子商务经营行为。
15. 区域协同联动发展专项行动
按照“接轨发展、借势发展、集聚发展”的原则,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地区在基础设施、要素市场、产业平台等领域的资源整合、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我县地处丽水、金华、温州、台州四市交界的区位优势,将我县建成为长三角经济圈、金义都市区、温州都市区、宁波都市圈(甬绍台舟)产业溢出的重要承接地。积极开展区域交流合作,学习先进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经验。推动各类电商企业与国内外企业进行服务资源互动对接,带动产销合作,服务更多中小微企业。支持开展电商课题研究、重大活动(论坛)、学习考察、专题会议、宣传等活动。鼓励电商企业参加由商务部门组织的国内外知名电商展会。
16. 对外开放环境营造专项行动
支持和鼓励各类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及时收集、传递和发布境外市场、境外项目信息,帮助企业了解国际监管形势、规则,强化公司治理规则和企业社会责任,加强电子商务领域的对外投资合作引导,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培育一批有国际水准、懂国际规则的企业。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加强与国际机构、当地机构的深度合作,搭建跨境投资生态系统,加强跨境电商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七、重点领域和举措
结合我县电子商务发展特点及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创新应用”两大重点领域为主线,重点实施电商融合应用“七大工程”,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 加快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 电子商务促进生产制造升级工程
深化制造业电商融合应用。紧抓疫情背景下企业采购行为线下转线上的契机,加快推动我县现代装备、健康医疗、智能家居三大优势产业数字化升级,加快培育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构建形成以数字经济为时代特征的工业电商产业体系。鼓励生产制造型企业利用中国制造网、找钢网、敦煌网、慧聪网等一批国内知名的工业电商B2B平台或大宗商品垂直电商平台开展B2B网上交易。鼓励龙头企业、行业组织或第三方服务企业牵头搭建行业垂直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一批制造业电子商务示范项目。支持生产制造、电子商务、物流快递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大力发展供应链电子商务。深入开展“上云、用数、赋智”,大力推进产网融合,重点支持现代装备、健康医疗、智能家居领域龙头企业建设面向私人定制、协同制造、远程运维等智能制造和研发设计、工艺优化、在线检测等资源共享的工业云平台,全面推动企业深度用云。
加快生产制造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实施“互联网+”“5G+”“智能化+”行动计划,开展“未来工厂”“超级工厂”建设试点,推进工艺装备、生产过程、终端产品及生产运维的数字化改造。推行“互联网+大数据+定制化生产”模式,运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升装备制造等传统行业,支持企业发展C2B定制生产,鼓励在高端装备制造、运动休闲、服饰等企业中应用在线产品选配、3D扫描和建模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终端订货应用等支撑服装、设备的个性化与功能设计定制。鼓励生产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信息管理公共平台等现代信息手段,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优化网点布局,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 电子商务促进农业农村增效工程
完善以“县、乡(镇)、村”为核心的公共服务体系。改造提升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进一步发挥公共服务中心枢纽作用,统筹农村电子商务运营、电商物流、培训孵化、展示体验、信息咨询、网络推广等工作,积极探索“公共服务中心+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合作社、供应链企业”等帮扶机制,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批乡镇电商综合服务站(点),依托超市、邮政网点、供销社等已建成载体,合作建设乡镇电商服务站(点),并完善网络销售购物(代购代销)、网订店取(送)、农产品信息采集、缴费支付、创业咨询等服务功能。改造提升一批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点,整合邮政、供销、快递、金融、政务等资源对现有的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点进行升级,拓展其代买代卖、充值交费、金融服务、信息咨询、职业介绍、旅游出行等便民服务功能。
健全以农产品上行为核心的流通体系。支持涉农企业开展网上营销,组织涉农及加工、流通企业包括农民合作组织、农场主、种养大户、经销大户、农家乐等,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特别是国内知名电商平台、知名第三方代运营电商企业开设网上旗舰店、专卖店、特色农产品展销厅,开展网上营销,推销农特产品和农村生活服务,拓展网上市场,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用好数字乡村产供销全要素数字地图,开展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通过举办或参加网商采购大会等农网对接活动,使更多农特产品在网上交易;鼓励京东、苏宁易购等自建自营平台与涉农企业合作,将农特产品纳入自采渠道并网上销售。积极举办特产网购节(网上行)、乡村体验季等一批季节性、固定式的农网促销活动。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网上交易数据分析指导,实现农产品按需种植、定制化生产。拓展缙云农产品营销渠道,通过电视媒体专题推广、微电影宣传、网络直播推介等方式,加大营销推广力度。
构建以品牌品控为核心的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缙道”建设,深入挖掘缙云茭白、缙云黄茶、缙云爽面、缙云麻鸭等特色优势农产品资源,开展农产品品牌策划、品牌设计、产品开发、产品包装和营销推广。加强农产品品牌管理,着力完善品牌发展机制,提升缙云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打造县级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推进农产品在线化、互联网化和品牌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在公共服务中心设立产品质量检测服务窗口,为电商销售农特产品提供检验检疫和质量检测服务。建设特色农产品溯源体系,全面提高农产品“追溯、监管、营销”公共服务水平。
3. 电子商务促进商贸流通转型工程
推进商贸数字化转型。鼓励对综合体、商品市场、大中型商场、超市、连锁店和其他生活服务业场所进行“人、货、场”的数字化改造。推动日用百货、连锁超市等传统商贸企业开展网络零售,发展网上下单、即时送货、就近提货的经营模式。推动专业市场深化应用电子商务,引导有条件的市场设置电子商务专区,建立网上销售渠道,完善网络接入、仓储、配送等配套服务,形成线上线下双向融合发展格局。鼓励中小商贸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网络营销。
大力支持新零售发展。引导商贸企业、供应链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加快发展以供应链管理、品牌建设、线上线下一体为特征的新零售。面向生鲜、餐饮、农产品、日用品等领域,进一步整合传统零售与渠道电商资源,创新发展应用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精品电商等新模式,促进消费个性化、品质化发展。以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为核心,探索发展智能商业,推进商业网点数字化升级。鼓励各类卖场、社区店、便利店等实体商业打造数字化消费场景,增强用户体验。
(二) 拓展新兴产业电子商务应用,促进产业创新融合
4. 跨境电商创新发展工程
壮大跨境电商规模。以中国(丽水)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省级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建设为契机,加快缙云跨境电商发展。做大做强文化运动休闲产业跨境电商,引导其他特色产业发展跨境电商,培育新碧街道、壶镇镇为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基地。鼓励企业广泛利用速卖通、一达通、敦煌网、亚马逊、易贝等国内外知名平台开展跨境业务。组织发动传统制造企业、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充分利用境外搜索引擎与社交媒体营销推广。支持第三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增值服务,支持阿里巴巴国际站、敦煌网、环球市场网等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网络推广、个性化贸易撮合、线下供需见面会、国际市场贸易数据服务等电子商务增值服务。
构建跨境电商服务体系。以缙云跨境电商园为载体,推动园区功能提升与服务升级,引进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商,线上整合全球资源,线下布局服务网络,构建以跨境电商人才、物流、金融、品牌为核心的跨境电商服务生态体系。以“外引、内育”为重点,通过产业政策、创新创业发展氛围等吸引外部高端人才入驻,通过开设专项培训班、“人带人”培训等方式孵化一批电商专业人才,初步形成本地跨境电商人才体系。以跨境电商中小企业为对象,支持金融机构创新订单融资等产品,并在美元结算汇率等方面给予跨境电商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同等优惠待遇。以降低国际物流成本为目标,引进联邦快递、DHL等国际物流企业入驻,支持“云仓”扩仓建设,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自营或海外合作等模式,在欧美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设立海外仓,搭建配送辐射网点,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以跨境电商品牌打造为核心,支持企业通过自主培育、注册国际商标、收购国际品牌等方式,发展一批跨境电商自主品牌,不断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
5. 直播电商创新发展工程
构建直播电商生态。积极推动落实浙江省直播电商五个“一批”建设要求,依托缙云跨境电商园等平台,建设一批公共直播间,培养一批“网络营销师”,培育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直播生态企业,整合直播电商产业全链条服务,打造具有缙云特色的直播电商产业基地、直播电商小镇。以网红直播大赛、电商直播节等活动为契机,持续推进缙云网红“人才库”建立,培育一批网红直播达人,孵化一批网红品牌。发挥缙云产业优势,构建以淘宝直播、快手、抖音等大型直播平台及短视频平台为主,以中小直播平台为辅的直播生态。鼓励各类直播电商、直播导流、直播带货等新模式融合发展。鼓励县内企业通过与专业的直播机构、MCN机构合作,或引入和培育有实力的主播团队,构建适合自身的直播体系,实现向新型电商企业转型。
创新直播电商应用。推动直播电商在商贸领域的应用,引导商场、专业市场等主体开展“线下打烊、线上开播”新运营模式,鼓励传统品牌参与电商直播,组织开展电商直播节,加快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推动直播电商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通过直播电商引流带货,开展我县优质农特产品、滞销农产品线上销售,助力农户长效脱贫,提升本地农产品知名度。推动直播电商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应用,鼓励工厂、外贸企业通过直播方式开展跨境进出口商品营销。推动直播电商在文化旅游、住宿餐饮、教育办公等领域的应用,运用5G技术,促进直播与VR、AR技术融合,提升消费体验。
6. 休闲文旅创新发展工程
推进文化运动休闲产业集群发展。积极落实《缙云县文化运动休闲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实施方案》,加大政策支持,着力做好主体培育、模式创新、品牌打造、产业链构建、境外物流配送和营销服务体系建设以及监管服务创新等方面工作,形成符合产业集群特点的跨境电商发展模式和完备的产业体系,推动缙云制造业、外贸行业转型升级和跨境电商快速发展。以缙云跨境电商产业园、新碧运动休闲产业园、北山村等为抓手,进一步集聚人才、品牌等跨境电商创新资源,加快发展文教用具和户外装备产品的跨境出口业务。依托中国(丽水)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加快推广应用跨境电商B2B出口“9710”模式、“9810”模式,推动文化运动休闲领域外贸企业创新发展。依托三溪汽车越野小镇等省级运动休闲小镇,结合举办或承办的体育赛事活动,探索开展“互联网+体育+旅游”项目。
推动“电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以电子商务赋能缙云本地特色美食、文化、旅游、休闲农业等相关产业,加快多领域融合互促发展。以打造“全国小吃文化地标”为目标,加强乡愁文化挖掘、乡愁情愫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设,推动以缙云烧饼、缙云爽面等为代表的特色美食产品电商化;积极开展“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工程,开展线上寻味缙云活动,推动“缙云味道”品牌做大做强。推动数字文旅发展,搭建缙云文旅OTA线上旗舰馆,优化升级“缙云智慧旅游在线”平台,打响“缙情游”区域旅游品牌。深化“乡景”联动,着力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乡村旅游景点,加强“缙云乡墅”品牌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农文旅项目,打造农文旅应用电子商务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缙云样板。推进“乡村旅游+研学旅行”,加快浙大农业科技园“农旅学”项目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开创多业态融合新模式。强化线上体验和营销推广,应用互联网、大数据、5G、VR等新技术,探索“云”游爽面博物馆、“云”游河阳古民居等新体验;推进黄帝祭典、麦浪乡村音乐节等重要文化活动“上云”;举办“乡愁”系列节庆活动,打造线上文旅金名片。开展线上营销活动,利用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开展宣传与推广,探索全域旅游直播新模式,发展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模式。
7. “数字生活新服务”工程
建设“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与标杆。围绕我县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与居民新消费需求,以数字商贸、数字学习、数字出行、数字健康、数字文旅、数字政务等领域为重点,以促进网购商品消费、在线内容消费、在场服务消费、人工智能服务消费为突破,大力推进新服务带动新消费,开展相关应用试点示范建设,培育一批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推广一批“不见面”交易、“零接触”服务等新模式,满足居民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开展“缙情购”等活动,推动居民消费增长与消费升级。积极参与省级、市级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工程建设,高标准打造一批数字生活新服务特色镇和标杆企业或平台。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发挥缙云县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建立促进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目标考核机制,明确有关部门在电子商务重大项目推进、重点企业扶持等方面的目标和责任,把电子商务发展工作纳入监督考核内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二)加大政策扶持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浙江省各项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深入实施我县《缙云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二十条意见》(缙政发〔2021〕2号)。积极争取国家、浙江省相关资金的扶持。优化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利用市级财政各专项资金,加大对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科技提升、创新创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支持我县电子商务发展。
(三)建立专家智库
邀请国内电子商务领域专家成立缙云县电子商务发展咨询指导委员会,一是指导我县电子商务招商引资方向、国家级试点申报,对落户我县的重点电子商务企业项目可行性进行评估。二是每季度召开电子商务发展形势分析会,就我县电子商务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电子商务各领域最新发展趋势、电商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提供智力支持。
(四)规范市场环境
多部门联合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市场规律的治理机制和监管体系。坚持线上线下治理相结合,加大对网络侵犯知识产权、消费侵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价格欺诈等违法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公平诚信的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发展电子商务可信交易保障公共服务,加强个人信息在电子商务领域应用的隐私保护,引导建立良性竞争的电子商务市场环境。
(五)开展统计监测
借鉴商务部和浙江省有关电子商务的统计制度,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创新电子商务统计方法,搭建县级电子商务数据库,采用“多方联动、多点监测”的统计方式,设立电商运行监测点,建立以平台采集数据、企业直报数据、调研数据为依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新模式。建立电子商务统计工作常态化机制和发布机制,提升电子商务统计监测水平,加强信息分析研判,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九、文件要求的实施时间
规划实施期限为2021-2025年
十、有关政策扶持、优惠或其他帮助
《缙云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二十条意见》(缙政发〔2021〕2号)
十一、政策咨询渠道
解读机关:缙云县经济商务局;政策咨询电话:0578-3025792。
源文件网址:http://www.jinyun.gov.cn/art/2021/10/21/art_1229367706_4758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