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换届后,监督难度加大,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如何更好地发力?缙云探索出了一套“图解+交叉”的动态循环双重监督机制。 今年以来,缙云县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向乡镇(街道)纪(工)委监察办报送问题信息343条,其中转问题线索9条;开展交叉监督、联合检查202次,提出整改意见143条;召开工作例会114次,乡镇监察办开展驻站指导132次,收集廉情信息752条。 蓄力——“1单+2库”让“家底”更清 为使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更好地掌握本村以及其他村的基本情况,乡镇监察办建立各行政村“一单两库”。 “一单”即村级集体资产“三资”清单,“两库”即包括村干部、党员的重点人员信息库,以及涵盖工程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等内容的“10+X”重点事项信息库,并根据村务村情发展情况,动态更新,实时同步。 “通过这种方式让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能够知人、知事,实现精准监督。”缙云县纪委县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比如许多乡镇发现,误工登记和发放不规范问题在各村普通存在,于是乡镇(街道)纪(工)委将这一问题放入重点事项信息库中,要求全面推行“误工月结制”,由联络站站长负责监督落实。“人情误工”“空派误工”“短时误工”问题逐渐消失。 发力——“43张流程图+77项要点”让方向更明 为切实解决众多新任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履职能力有所欠缺的问题,缙云县对照省纪委省监委的“两张清单”,设计制作了两本册子——履职指导手册和监督操作手册。 履职指导手册汇编了各类村级事务性工作涉及的法规制度和政策文件;监督操作手册详细列出了农村宅基地审批、发展党员、村务公开等各类村级事务性工作的办理流程图43项,明确了重点环节的监督要点77项。 有了这样图文并茂的“操作指南”,村镇两级纪检监察干部就能更好地“照单履职”了,真正做到“心中有底、手中有招”。 乡镇街道牵头开展实操实训。比如新碧街道纪工委组织各联络站开展“一月一主题”交叉监督,分别开展了新任村干部的履职情况监督、村监会履职情况监督、村民代表会议实施专项监督等工作。通过街道纪工委手把手教、个对个落实,监察联络站站工作人员履职能力提高明显。 助力——“站长1+1”让难题破解 5月底,仙都街道铁城村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章孟祥发现,村里3张广告制作发票,总价近3万元,但他印象中村两委会议未对村办公楼广告制作工作进行过详细研究,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向街道纪工委监察办报告情况后,街道指派另外一名丁剑雄站长与章孟祥一起开展核查,有了不受人情干扰的有力“外援”,事情快速查明,这三笔广告费用确实与市场价格确实存在一定出入。街道纪工委监察办责令相关单位核减了广告制作费用,并于6月27日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提醒谈话。 事情的快速圆满解决得益于缙云推行的“站长1+1”动态循环双重监督机制。“站长1+1”是指在乡镇(街道)纪(工)委监察办的统筹安排下,一村同时接受“1名本村站长+1名流动站长”的监督,流动站长定期轮换,实现交叉监督常态化。 目前,这一制度已在全县18个乡镇(街道)全面推开,着力破解农村社会人情干扰多、同级监督难、内部监督难的问题,提升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履职质效。 各村还制作了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监督联系卡,卡上标明“两名站长”的工作职责和联系电话、微信二维码,分发到户,形成覆盖全村的“家门口监督点”。 这一监督机制构筑了一张更加严密的村级监察网,横向上,村村互联双重监督;纵向上,“乡镇监察办+村级监察联络站”联体监督,横纵联合让村级小微权力运行得到更好约束。 “我们通过动态循环双重监督的工作模式创新,切实解决村级监察‘不想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的问题,提升村级小微权力监督质效,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缙云县纪委县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