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缙云县教育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
索引号: 00266072/2021-76814     发布机构: 缙云县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1-12-31 15:24:14

缙云县教育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信息化正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加艰巨的发展任务。为充分地发挥新技术在教育系统性变革中的内生变量作用,加快缙云教育数字化改革进程,高水平推进缙云县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根据《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计划》《丽水市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和《缙云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缙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现实基础

(一)发展成效

1.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加固

缙云教育网络出口总带宽达3G,基本形成千兆互联、百兆到桌面的有线网络格局。无线网络覆盖中小学校的主要办公和教学场所。交互式多媒体、录播教室、同步课堂等覆盖率达100%,建成技术支撑的新型教学空间18个。中小学计算机生机比达到3.5∶1,创新实验室和学科教室覆盖率为60%,生均图书册数达33.86册,市智慧校园达标校创建率达75%。

2.教育数字化改革有序推进

建成数字教育现代化监测平台,实现面向社会服务、面向教育管理、面向教学支撑三大领域的融合应用。优化入学入园、教育缴费、学后托管等民生服务办事流程,推动高频教育政务服务事项的智能“秒办”。依托“学在缙云”平台,提供报送审批、教务管理等数字化办公应用,实现教育电子政务的高效协同。2021年,《基于多跨用户的智慧食堂场景应用》入选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实践案例。

3.教学信息化应用持续深入

在全县域开展电子网阅,依托网络阅卷系统,多所学校开展课前导学、课中分层教学和课后个性化错题本等创新应用。常态化开展“互联网+同步课堂”,其数量规模达年均每校20节、网络研修15次。自主开发各类信息化应用20余项,集成各类优质数字资源5000余件,“之江汇”师生网络空间开通率接近100%。2019年,缙云县成功入选浙江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方案,并获得省级千万奖补资金。

4.教师信息素养再上新台阶

有序开展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专业教师及信息化服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利用网络名师工作室,共同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科研究、教改探索和教学磨课,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推进网络研修共同体建设,协同开展网络备课、在线评课、主题研讨等网络研修活动,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十三五”期间,圆满完成了教育信息化的各项建设任务,其主要约束性指标的完成情况对照表如表1所示。

表1:“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对照表

序 号

指标项

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1

普通中小学交互式多媒体覆盖率(%)

100

100

2

普通中小学计算机生机比(%)

4∶1

3.5∶1

3

普通中小学无线网络覆盖率(%)

100

100

4

普通中小学生均图书册数(册)

30

33.86

5

义务教育同步课堂环境覆盖率(%)

80

100

6

普通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和学科教室覆盖率(%)

60

60

7

普通中小学录播教室覆盖率(%)

100

100

8

市智慧校园达标校创建率(%)

50

75

(二)面临的形势

1.宏观机遇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研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机构负担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当前,全国各地都积极探索应用信息化手段支撑“双减”政策落地。国家教育政策的宏观导向为缙云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拓展指明了方向。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各领域正面临以人工智能为主要特征的技术革命,这一技术革命对教育信息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涌现了移动互联的网络环境,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基于人工智能的实验空间。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为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2.现实需求

“十四五”期间,省教育厅制定了《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市教育局立足丽水市实际相应出台了《丽水市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缙云教育面临贯彻落实省市教育数字化改革文件精神和完成教育数字化改革落地的一系列艰巨任务。缙云县确立了“教育资源优质、教育体系完善、教育特色明显、教育质量满意”的“十四五”教育发展总目标,部署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高教育多元特色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特殊教学健康内涵发展、终身教育全面和谐发展六大任务,这些工作的推进都需要信息化支撑与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

面向省市教育数字化改革的新路径、缙云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需求和信息技术快速迭代的新形势,缙云县教育信息化还存在明显短板和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

1.信息化应用不够深入

对照“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新要求,缙云县在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方面存在不足。由于各系统平台之间的数据标准不统一以及同县电子政务数据的横向融通还存在信息孤岛,无法实现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动态监管、科学决策和精准管理。如何融合适切的信息技术与缙云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走出一条缙云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还任重道远。

2.协同机制还有待完善

缙云县在县级层面很重视信息化工作,也出台了阶段性的信息化发展规划,但在系统平台建设、应用服务推广、数据有效共享等具体环节的实施路径有待进一步清晰,县校协同推进的模式机制尚需完善。构建“上层指导、中层协调、底层推进”的协同机制,开展县校一体的整体区域智治是深化教育数字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3.教师信息素养尚需提升

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学校的管理要求,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局限明显,老教师队伍中还存在对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的抗拒现象,骨干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示范引领作用不突出。差异化提升面向学校领导的信息化领导力、面向专职信息技术队伍的信息技术能力、面向学科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迫在眉睫。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打造美好教育为根本出发点,以教育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以促进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为主线,以数字赋能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队伍专业化和师生信息素养提升为保障,充分发挥新技术在教育系统性变革中的内生变量作用,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对教育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打造数字教育的“重要窗口”,为建设缙云“宜学”新高地和打响“耕读缙云”品牌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系统谋划、融合推进。围绕全县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准确定位和系统谋划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和业务协同,强化省、市、县、校融合推进,汇聚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整体全面推进县域教育信息化工作。

2.机制创新、数字赋能。通过数字赋能和机制创新,推动缙云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优化缙云教育治理,创新教与学方式,坚持以人为本,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终身化的学习支持和服务。

3.问题导向、典型引领。聚焦育人模式转变、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教育优质均衡、教学与评价方式变革等教育重难点问题,鼓励各校因地制宜,先行先试,总结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培育典型应用场景和模式,以点带面,引领和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4.开放共享、绿色发展。不断扩大数字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积极推动校内校外开放融通、跨部门跨行业开放协同、县内外开放交流合作。坚持以人为本和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技术安全与应用伦理,坚持底线思维,实现绿色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总体建成面向区域教育现代化的信息化支撑环境。加快实施IPv6、5G、大数据等新技术的部署应用,夯实教育信息化的新基建。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建成一批“AI+教育”的典型应用场景,培育若干技术赋能的未来学校。统筹数字教育技术应用和制度创新,推进教育治理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基本形成“政务服务便利、协同办公高效、监督管理精准、教育决策科学、数据开放有序、资源应用共享”的缙云数字化教育治理模式,有效提升县域教育治理科学化、精准化、协同化水平。主要完成指标如表2所示。

表2:“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项

2020

2025

1

教育城域网万兆互联覆盖率(%)

10

70

2

普通中小学建有新型教学空间的学校比例(%)

30

100

3

普通中小学拥有综合性实验室的学校比例(%)

10

95

4

普通中小学普通教室教学环境升级改造率(%)

0

50

5

普通中小学智慧校园普及率(%)

10

95

6

建有校本资源的学校占比(%)

10

70

7

常态化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师比例(%)

10

70

8

普通中小学建有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学校占比(%)

5

50

9

培育技术赋能智慧教育试点校(所)

0

10

10

提升工程2.0参训学校与教师比例(%)

15

100

(四)推进策略

1.魔方工程牵引策略

以浙江省“教育魔方”工程为总牵引,实施好缙云“教育有数”数字化改革新部署,立足缙云美好教育发展的新需求,协同打造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教育治理数字化场景及典型应用,同下教育数字化改革“一盘棋”。

2.典型应用先导策略

以教育数字化改革、教与学方式变革、推进区域优质教育均衡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为导向,采用典型应用先导策略,通过数字赋能,实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从而纵深推进应用普及。

3.模式机制并举策略

将模式创新和制度设计作为缙云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泵和先行者,强化技术平台、应用模式和管理制度三者紧耦合,注重资源和数据的开放共享,加强县、校的多级联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生态。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数字化改革,赋能教育整体智治

加强数字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及制度建设,推动技术、业务和数据的三融合,赋能缙云教育治理体系建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1+3+N”的数智管理体系,推进教育局各职能部门履职方式和校园治理模式的系统性重塑。以“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集成理念,开展管理服务流程再造和异构数据整合,推动缙云教育的整体智治。

(二)深化融合创新,引领教育教学变革

加快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实践应用,创设适合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空间和丰富可选择的数字化资源,深化“大数据+精准教学”、“人工智能+教育”、“线上线下混合研修”、“互联网+同步课堂”等创新应用,推进融合人本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式变革。探索教育数字化评价的实践应用,推进教育评价的手段创新。

深化省级人工智能教育试验区建设,发展人工智能教育、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深化“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项目,构建“互联网+教育”城乡教育共同体,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积极探索OMO教育,发展高质量在线教育。推进“三个课堂”建设和应用,创新教育资源供给方式和教学组织形态,支撑常态化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积极开展区域大规模教育活动在线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提升教育效率,减轻教师负担。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内容审查机制,加强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和教育类APP的规范和监管。

(三)优化基础环境,打造信息化新基建

按照多样化、情境化、课程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优化信息化基础环境资源配置,推进传统技术装备的迭代升级,构建融合校园文化、融通校内外数据资源、满足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新型教学空间建设,支撑课程改革实施、“双减”政策下的“四点半课堂”、新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和育人模式变革。开展教育主干网的升级改造,实现IPv4/IPv6的双栈接入,加快构建云、网、端、数一体化系统,为促进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和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创造条件。打造开放互联、智能感知、虚实融合的智慧校园环境,探索和形成一批技术赋能教育的新应用场景。根据课程改革要求,建设复合型综合实验教学环境,深化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继续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缩小城乡教育信息化设备配置的差距。

(四)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强化信息化应用能力

面向教育管理者、学科骨干教师、信息化技术人员、普通教师、首席信息官的不同需求,开展多途径、分层级、常态化的信息化培训,提高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化领导力和管理能力,培养一批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转变全体教师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理念,让更多的教师掌握应用新技术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提升教育数据素养与技能,以适应教育数字化改革的新要求。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建设,引导学生从学习用技术到用技术学习,培养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的数字公民。

(五)健全网络保障体系,增强安全防控水平

强化网络管理员、信息化系统管理员、全体师生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开展常态化网络安全态势分析和预警工作。强化安全技术防范措施,提升风险隐患发现、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形成严密可靠的应急处置、网络安全协调防控、指挥调度为一体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确保基础设施、教育数据、业务系统、信息内容安全。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全员提升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的鉴别、发布能力,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开展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和数据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师生教育数据素养和网络数据安全意识。

四、重点工程

(一)区域教育数字化改革工程

建设目标:深化数智教育建设,构建“1+3+N”数智管理体系,“1”即大数据中台,“3”即学生管理信息库、教师管理信息库、名师教学资源库,“N”即社区教育监管、综合素质评价、校园安全管理、学生健康管控等“N”项特色服务。

建设内容:

1.打造“1”个教育大数据中台

纵向对接国家和省市级教育数据中心,横向打通县电子政务数据资源,在开展标准化及动态化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建立缙云县教育大数据中台,提升教育数据从采集、存储、加工到分析的全过程能力,实现数据资产、数据治理、数据服务等模块信息数据的互通共享。

2.建好“3”个教育基础资源库

依托缙云县教育大数据仓,充分发挥局、校、家三方力量,共建全面、丰富、精准、完善的学生管理信息库、教师管理信息库和名师教学资源库,为局校开展教育数字化改革提供精准的基础数据服务。

3.提供“N”项特色服务

以缙云县教育大数据仓及教育基础资源库为基础,提供社区教育监管、综合素质评价、校园安全管理、学生健康管控等“N”项特色服务。建成集学生学籍、教师管理、教师培训、学生资助、政务服务、党建工作等业务治理和数据共享于一体的教育综合服务系统,推进教育“一件事”改革,实现高频教育政务服务事项智能“秒办”和各类教育公共服务集成优化及主动服务。

(二)基于技术的教与学建设工程

建设目标:构建局校一体的个性化学习平台,遴选3-5所县内初中学校开展课前导向性教学设计、课中分层教学和课后个性化作业等基于技术的教与学模式创新。

建设内容:

1.县校教学协同平台建设

以缙云县中小学网络阅卷系统为基础,构建学情诊断评价、学生数字画像、学科异构知识库为一体的个性化学习平台。面向学生和学科教师,提供课前导向性教学设计和个性化智能分组、课中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课后个性化作业和补偿性教学,面向县教研员及学生家长,提供系统性的教研分析及可视化数据统计。

2.推进常态化教学应用

依托县平台,以“局-校-端”三级的万兆网络连接为基础,遴选3-5所县内初中学校构建智慧环境,开展数学、科学、英语等学科的个性化学习应用,同步采集学科考试数据、日常作业数据和随堂测试数据,为县平台的学情诊断、学生数字画像及可视化数据分析提供实时数据来源。组织学校开展基于教学数据实证的精准教学研究,出台学校开展精准教学工作的评价制度,激励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常态化做好精准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三)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工程

建设目标:实现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全覆盖。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服务教师专业成长。

建设内容:

1.开展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

推进层级化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开展面向教育部门管理人员、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强化信息技术学科专业教师及信息化服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推进普通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全员开展教育数据素养课程普及性学习,提升全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数据素养,为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2.推进分层分类考核

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提升工程,有序推进缙云县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达标考核等相关工作。

3.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建设

继续创建名师网络工作室,共同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科研究、教改探索和教学磨炼,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教育信息化新基建工程

建设目标:充分应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持续推进教育新基建建设,教育城域网万兆互联覆盖率达70%,新型教学空间的学校覆盖率达100%,综合性实验室的学校覆盖率达95%。

建设内容:

1.构建教育行业云网端一体化系统

遵照“多云融合、多网互通、多端智联、应用支撑、统一管控”原则,充分利用全省统一的政务云基础设施,规划与选择适宜全县各类学校个性化应用的教育行业云。建立统一的数字教育应用访问入口,实现监控、门禁、电器等物联终端的集成整合。

2.推进智慧校园升级改造

深化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校园中的应用,基于省级智慧校园建设规范,全面推进县域智慧校园建设。深化智能教室、学课教室、创新实验室、劳动实践室等新型教学空间建设,支撑教学的模式创新。改造中小学校实验室,配齐配足实验仪器设备和数字化资源,推进实验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的信息化、智能化,提升实验教学成效。

(五)教育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

建设目标:聚焦教育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因地制宜探索开展创新实践,构建县域教育信息化品牌,建成浙江省区域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争创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实验区。

建设内容:

1.打造浙江省区域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

深入贯彻数字化改革理念,推进“教育魔方”工程实施,推动教学流程再造和教学组织重构,有序开展区域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与实践探索,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实现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探索积累可推广的先进经验与优秀案例,形成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新途径和新模式。2021年力争通过省区域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县评估,全力打造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实验区。

2.培育技术赋能智慧教育试点校和示范校

围绕信息时代教育教学改革核心问题,推动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建成精准教学、个性学习、智能评价,培育技术赋能智慧教育试点校10所、示范校2所,培育“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5所、示范校2所,形成一批支撑服务教育现代化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进一步健全县、校两级教育信息化组织机构,落实教育信息化工作“一把手”责任机制。进一步明确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强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统筹规划。完善教育信息化工作分工协作机制,提高总体质量与效能。在已建立的县教育信息化工作互助小组的基础上,建立缙云县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制度,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指导、咨询和技术服务。构建学校首席信息官制度,强化顶层设计,提升信息化工作的执行力。

(二)制度保障

建立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制度,积极争取上级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形成全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合力。完善各类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及绩效评价制度,将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纳入中小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考核,强化我县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增加教育局和各类学校教育技术人员编制数量和岗位设置指标,以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加大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考核、评优、晋升职务职称的重要依据。

(三)队伍保障

构建多层次、多形式、重实效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制度,建立一支具有信息化领导力的校长队伍、一支胜任学校信息技术运维与指导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骨干队伍和一支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师队伍。加强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培养,发挥其技术应用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提升县、校两级服务及保障体系的支撑能力。建立教育数据专员工作制度,提升教育数据创新应用的能力与效能。

(四)经费保障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切实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培训和运维等经费纳入预算。整体规划与有序选择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科学预算教育信息化投入经费,积极争取财政经费支持,合理安排学校公用经费投入教育装备建设。创新投入机制,丰富教育信息化供给方式,探索多种方式引导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渠道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安排全县教育信息化经费的使用,加强对农村和偏远地区学校的经费支持。强化经费投入绩效评价,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五)安全保障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原则,进一步明确网络安全责任制。完善网络安全监督考核机制,将网络安全工作纳入领导班子考核。贯彻《网络安全法》,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增强安全预警、应急处置和灾难恢复能力,形成完备可靠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配齐用好网络安全设施设备,提升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安全态势感知与研判、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置能力。

开展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建设覆盖公共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数据提供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日志汇聚、监测分析、安全审计,形成公共数据分级分类和预警处置机制,建立事前管审批、事中全留痕、事后可追溯的安全监管体系。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