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全称 | 缙云县溶江乡人民政府 | 机构简称 | 溶江乡 |
机构地址 | 缙云县溶江乡洪坑桥村106号 | 联系方式 | 3940011 |
办公时间 | 周一至周五 | ||
机构职能 | |||
[概况] 溶江乡位于缙云县境东部,自1992年5月由原溶溪、雅江二个乡合并而成。乡政府驻洪坑桥村,距县城16.2公里。东临双溪口乡,东南界大源镇,西南接胡源乡,西连舒洪镇,北毗三溪乡。区域总面积50平方公里,全乡6654户、148个村民小组,15708人。全乡农民以种养殖、来料加工和外出务工为主,农业主要产业有茶叶、黄花菜等。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 迅速启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一级响应。出动乡、村两级干部群众721人次,累计排查1269人,全面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整合纪检监察、公安、市场监管等力量,设立乡、村两级卡点,严格守好“小门”,对600余名居家医学隔离人员实行“一对一”管控。党员干部、志愿者主动奉献,为隔离对象提供购买蔬菜、日用品和送餐上门等代办跑腿服务,各界乡贤倾力付出,提供强大物资保障。全乡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扎实有序,取得了全年“零感染、零疑似、零确诊”的抗疫答卷。 [经济] 坚持统筹“两战”,深入实施“暖春行动”,积极推动乡内企业复工复产。开展“点对点”纾困解难。组建企业复工评估专项工作组,逐一走访全乡13家工业企业,解读复工复产相关政策,指导健康码上岗操作等业务。在全县率先开展金融助企工作,第一时间联系农商行开展抗疫帮扶活动,累计为18家茶叶企业和家庭农场发放贷款800多万,有效缓解疫情期间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全乡所有企业和工业个体全面复工。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集茶叶生产、展示、培训、表演、研发于一体的黄茶时代项目已列入规划,黄茶手工皂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升茶叶附加值。成功创建市级农业发展示范区,省3A级景区乡镇,岩门村被评为省3A级景区村庄,雅江村、大黄村、田洋村的岩坑自然村被评为省A级景区村庄,岩门景区创4A被列入县“十四五”规划。以绿植直播为代表的电商直播行业风生水起,全乡共有影响力较大的网络企业2家,从事网络直播近60人,年收入约2000万元。在省台办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云招商”、“云洽谈”模式,引进“台湾农文旅综合体”项目,首期投资达650万元。 [民生民情] 扎实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完成66户低收入农户危旧房修缮工作;172户、339个低收入农户产业项目获得20.4万元帮扶资金,同比增长213%;乡生态强村公司与市农投公司签订结对帮扶协议,有效解决低收入农户农产品销路问题。2020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幅15%以上。分2个批次申报实施6个中央和省级扶贫项目,全乡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消除,8个村实现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总收入20万元以上,超过目标任务数的160%。高质量完成医保、养老保险、浙丽保等收缴工作。设立公益性岗位5个,申报残疾人各类创业就业扶持10人。慈善助医、助困、助学、助老、赈灾救助69户,救助金额14万元,给予临时救助97户,救助金额12.7万元。免费接种流感疫苗项目517人、接种肺炎疫苗276人,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1380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文化] 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深入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雅江烈士墓被评为缙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着力打造胡公文化品牌,丰富和拓展胡公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迎胡公案列入县级非遗名录。新建成文化礼堂1家、乡贤馆1座,溶江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正式投入使用。成功创建省级文明乡镇。 [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 持续推进三改一拆行动,全年共处置新增违法建筑30起,拆除乱搭乱建点位300个,面积2000多平方米,200%超额完成县年度任务。完成花楼山等村“整村推进”工作。全面启动洁美乡村创建工作,累计清理乱堆乱放900余平方米,垃圾数量1300余吨,清理卫生死角700余处,消除露天粪缸116个,新种各类苗木约1.5万株。修复水毁污水终端1个,新建公厕两所,实现全乡行政村垃圾分类全覆盖。扎实推进五水共治、秸秆焚烧等常态化治理。新西坑村成功创建省“一村万树”示范村,岩门村、雅江村成功创建县洁美村庄,上官坑古村落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获得全市第一、全省第六的好成绩。基本建成石上至雅江通自然村道路,完成溶雅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及乡“四好农村路”破板修复、边坡治理工程和下官坑桥危桥修缮工程招标。大湖水库项目获县发改批复,花楼山、岩门等村农饮水提标达标工程建成投运,田洋村坟亭口水库完成除险加固。大雅畈玉坑晒场山海协作项目、陈村村通公墓道路建设项目,陈村村、岩门村生态公墓以及田洋村办公楼修缮工程全部完成。建成溶江乡卫生院省级示范中医馆并已投入使用,溶江乡中心幼儿园迁建项目顺利启动,敬老院二期工程项目顺利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