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缙云县文广旅体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贯彻落实省、市文旅部门要求部署,坚持守正创新,稳中求进,全力提质增效,奋力实现文广旅体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文”自一脉,薪火相承,群众共享
1.文化基础设施加强建设。122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覆盖全县18个乡镇街道,2家城市书房(崇学城市书房、益明城市书房)、1家文化驿站(壶镇镇壶溪驿站)、5家乡村博物馆(锯博物馆、官店村戏曲展览馆、缙云恐龙馆、胡源民俗展示馆和丽金台温边境革命纪念馆)均已完成建设,并通过省厅验收。其中锯博物馆公布为丽水市乡村博物馆示范点,全市唯一。完成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成功举办李震坚诞辰一百周年师生作品展等6场临时展览。图书馆总馆大楼实施“微改造 精提升”,为读者提供了更加现代化、便利化、智能化、舒适化的阅读环境。
2.黄帝文化成就斐然。作为仙都黄帝祭典的重点部门,在2021年省祭规格提升的基础上,秉承“精进细节 提升形象”的理念,完成了祭祀大典演艺、音舞诗《春风又绿江南岸》、岩宕沉浸式演出《清泉石上流》、黄帝文化标识建设成果展、“黄帝养生宴”文化赋能以及第七届乡村旅游季等相关工作。“黄帝文化”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文化标识建设创新项目,入选省示范级文化和旅游IP。邀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对金龙洞遗址进行抢救性挖掘,对妙庭观遗址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勘探。经过近两个月的工作,出土了大量宋元时期的瓷片及建筑构件,实证了仙都道教洞天地位和轩辕黄帝祭祀历史,目前正针对出土文物及前期采集的小金龙逐步开展文物定级、分类、保护、研究等工作。
3.文化基因解码获得佳绩。完成文化基因解码20个重点项目的解码报告。缙云爽面制作技艺和缙云地母庙会被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轩辕祭典”、“缙云烧饼”入围浙江省文化基因解码成果展。缙云烧饼作为省示范级文化和旅游IP代表之一,在全省作交流发言。河阳村入选首批浙江省美育示范村。为加强保护和传承缙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并通过了第二批共37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开展庆祝党的二十大非遗宣传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各级各类活动44场次。缙云县李函睿、王芊之两名选手包揽第五届“少年非遗说”瓯江山水诗路特等奖,缙云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荣获优秀组织奖。
4.文艺创作亮点纷呈。浙江省第三十三届群众戏剧小品大赛题材讨论会、作品加工会;《括苍山下》申报浙江省“五个一工程”,《一对银手镯》申报浙江省艺术基金舞台艺术类;创作婺剧小戏《生日红包》参加浙江省第十一届群众戏曲小戏大赛获银奖。选送节目器乐合奏《赛马》获2022浙江省青少年艺术大赛(音乐专场)金奖。选送舞蹈作品《腾》《十岁那年》《柔弱的坚强》《最后的名单》获浙江省线上首届青少年舞蹈大赛丽水赛区选拔赛一等奖。组织人员创作小品《手镯》《不离不弃》参加丽水市第六届原创戏剧小品大赛,其中《手镯》获创作金奖、表演金奖,《不离不弃》获创作银奖、表演银奖。
5.文化活动多姿多彩。文化馆共计组织各类文化活动181场次,人才队伍培训27次,文化走亲22次,开展文化展览25次,送戏下乡40余场次。常态化在“缙云县文化馆”微信公众号推出全民艺术普及视听随赏系列,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图书馆接待读者总数646616人次;文献外借187929册次,数字资源访问量1683292次。共开展读者活动374场,参与195081人次。其中,暑期好书名师导读共开设读书指导课107场次,惠及学生9000余人次,首次将活动送到16所乡村学校。“4.23”世界读书日邀请省朗诵协会会长刘忠虎、杭州电视台主持人诗琨等朗诵名家爱好者们齐聚表演。
(二)“旅”字一文,稳进提质,发展为要
1.旅游经济运行平稳。前三季度,缙云县实现旅游总收入26亿元,同比下降10.7%。全县主要旅游景区共接待旅游者200.65万人次,同比下降11.64 %;实现门票收入3496.07万元,同比下降15.97 %。新增缙欢游旅行社、竞新旅行社2家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4家规上其他盈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62.56万元,合计增速128.49%;1-12月,限上住宿业预计实现营收9414.04万元,合计增速61.18%。共计兑付2021年度旅行社旅游地接奖励68.4406万元,旅游人才培养6.35万元,旅游企业品牌创建19万元,暂退旅行社质保金278万,实现暂退率100%,支持旅游行业发展。修订《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于9月8日通过县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
2.旅游体系日益完善。缙云县连续4年蝉联“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缙云县博物馆成功创建3A级景区,全县A级景区数量增至9个。完成644个文旅资源单体普查工作。完成省级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5A级景区镇(仙都)、3个4A级景区乡镇(大洋、大源、东方)、2个3A级景区村(仙都前湖村、下洋村)及30个A级景区村的验收工作。12家旅游等级民宿入选全省首批“百县千宿”培育名单,数量居全市第一。成功培育1家省级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蜂皇谷),1家省级2A果蔬采摘基地(双溪口乡果蔬采摘基地),省级以上“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增长至39个;成功培育2家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河阳古民居研学基地、北山狼户外研学基地);培育4家首批“丽水山景”示范基地。
3.微改精提再创佳绩。“微改造、精提升”工作获得2021年度全省第12名;2022年第一、二季度,均获得全省第1名,第三季度排名全省第8名。相关工作先后获得新华每日电讯、浙江日报等权威媒体报道,并成功承办全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业务培训班。缙云县获“浙江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2021年度实践案例评选”综合实践奖,全市唯一。完成市级民生实事22个旅游业“微改造”示范点建设,完成率达100%。山区26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考核获得2021年度全省第8名,成功承办全市山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暨旅游专班会议。
4.“双招双引”更加有力。截至11月,完成文旅系统项目投资59.33亿元,完成率105.9%。西寮休闲养生旅游度假中心(锦江国际大酒店)完成全部项目验收和投资任务;石头城主题酒店已完成建设并被征用为临时隔离酒店;羊上天空之城已完成正式签订并完成土地挂牌出让。此外,大佑云天、千鹦鸟舍、三溪漂流游客中心、梵顿书院、蜂王谷、七里香榧森林公园等一批农旅项目有序推进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主体结顶,争取早日建成营业。启动《前路温泉康养小镇发展规划》前期策划和招引工作,共同推进《大洋山区块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共谋南乡区块旅游发展。积极对接杭商旅集团、长峰集团(龙之梦)、吉利科技集团、携程集团等知名企业来缙考察旅游投资环境;完成缙云露营基地的调研招引和政策研究等工作。
5.宣传推广集聚人气。缙云县文旅大脑支撑模块入选全省“文旅大脑”改革试点名单。全年在马蜂窝、小红书、微博等11个平台发布原创游记文章合计65篇次,阅读量达212.49万人次;在抖音、携程旅拍等平台发布原创短视频91条次,播放量达1766.9万人次。完成“空灵山水,仙人荟萃”、“宜动宜静,皆是奇遇”、“大好时光,一起撒野”等11条主题线路的编辑和推送工作,全网推广总曝光量及互动量高达7650.9万人次;3月,配合李玉刚团队完成MV《清明客》的拍摄;6月,牵头举办“莲缙青云景”文旅联合体在安徽黄山和江西景德镇的推介活动;7月,成功招徕安徽“千人团”游客,为缙云文旅复苏按下“启动键”;11月,联合浙江省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第二届大学生创意营销策划大赛,吸引丽水学院、浙江树人大学等107组团队参加。
(三)“体”之一项,健康缙云,活力迸发
1.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有序推进。聚焦“体有所健”目标,新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3个,百姓健身房4个,体育设施进公园项目1个,目前已完工5个,其余3个预计12月底前可完成建设。2022年新增体育场地11572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预计可达3.51平方米。发布《关于在新建居住区标准化配套建设体育设施的通知》,要求壶镇世茂云图、云璟庭、鼎园、泊璟庭等新建居住区严格按照《浙江省居民住宅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标准》落实好群众体育设施的配置。结合目前“双减”政策,关注青少年儿童群体的健身需求,与市政园林管理处对接,在县城公园改造过程中配置完善青少年儿童游乐设施。经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决策,文广旅体局作为责任单位,协助市民发展中心项目专班高效推进全民健身中心和游泳馆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了项目供地,并实现项目实质性动工。
2.体育赛事活动丰富多彩。7月10日,骑纪中国黄帝缙云首发——浙江缙云站机车巡游嘉年华正式启动,来自全省各地21支队伍,300余名机车骑手参与,全网曝光破3000万,《骑纪·缙云》短视频分别在浙江教科影视频道、浙江民生休闲频道等平台播放,单期平均播放量达400万。8月起,启动缙云县第五届全民运动会,全县8大系统、18个乡镇共26支代表队3000余名运动员参赛,完成了10个项目的比赛与广播操展演活动,赛程为期近三月。先后承办2022年第七届浙江省中式台球公开赛、浙江省社区运动会(缙云站)拔河及飞镖比赛、浙江省首届乡村青年篮球争霸赛、丽水市第十三届羽毛球双打精英赛、丽水市老年人木球交流活动、丽水市健身气功站点联赛等省市级赛事活动。
3.竞技体育成绩优异。完成2022年缙云县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共1800余人参加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4%;实现新型少体校建设,目前共开展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等14个项目的业余训练。我县运动员吕美叶获得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集体项目轮舞金牌和速度过桩女子甲组银牌,国际跳棋项目收获1金2银,武术散打项目收获1银1铜。少体校培养输送优秀体育人才,运动员施佳宏获得2022年陆上赛艇世界锦标赛冠军;运动员周诗哲获得2022年“菲普莱杯”全国U18田径锦标赛撑杆跳高项目冠军;缙云籍运动员陈锦超获“韵味杭州”2022年全国空手道锦标系列赛(第一站)男子个人组75kg级冠军。
4.运动休闲旅游业态培育。金棒运动成功入选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猛峰尖汽车越野、黄龙景区彩弹射击、羊上无动力滑翔伞等3个项目成功复评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山道、绿道、古道等资源,谋划环丽步道缙云段的路线165公里。低空飞行、滑漂、漂流、露营、赛车、越野、驴行、户外拓展等户外运动新业态不断涌现,形成涵盖“山水陆空”的多方位休闲旅游体系。
(四)“安”治为本,全面攻坚,综合落实
1.文旅市场平安稳定。2022年共出动出动检查1393人次,检查出动567家次,行政处罚立案调查12件,办结案件9件,警告8家次,罚款7800元。全年抽取“双随机”计划35个,其中本部门22个,跨部门13个,检查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单位118家,实现领域全覆盖。开展“护苗2022”“净网2022”“秋风2022”等专项行动,针对校园周边环境、“预防未成年网络沉迷”宣传教育、网络文化安全、非法卫地设施、盗版侵权等方面开展专项整治。成功承办全省文化和旅游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培训班。
2.“除险保安”百日攻坚。围绕省、市“除险保安”百日攻坚行动,高标准完成各项规定动作,组织召开季度行业安全会议,逐级签订责任书,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举办全系统应急演练和专题培训,提升应急能力;共出动检查人员871人次,排查点位数360个,风险隐患数61个,整改61个.重点做好涉水项目、文物消防安全、旅游用车、食品安全、疫情防控、燃气用气安全等专项工作。协同应急、市监、消防、自规等部门开展旅游新业态项目等联合检查10次,出动检查人员1393人次,检查567家次,发现并整改隐患87个。
3.疫情防控全面落实。严格按照省、市、县疫情防控部署和要求,不断加强文旅行业执法监督、安全监管,坚决守护疫情防控文化旅游阵地。在日常巡查的基础上,通过“5+2”“白加黑”等方式,从严从细抓好全县公共文化场所、星级酒店、旅行社、网吧、KTV、艺术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等场所的“守小门”工作,全年组织召开文旅行业疫情防控工作会议9次;因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当场改正60余家次,责令关停整改疫情防落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4家。按照“非必要不举办”“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从严控制文旅聚集性活动,对文旅经营场所1000余名从业员的疫苗接种、核酸检测、扫码工作实行动态管理。
4.法治政府有力推进。积极配合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根据要求动态调整权利事项划转和人员下沉。按照法治政府建设要求,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三项制度”工作的责任感。积极开展队内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提高执法人员办案能力,规范执法人员办案程序,进一步提高案件文书规范性。定期参加司法局开展的案卷全面评查、指定案卷抽查、问题案件复查,对存在制度执行和程序方面落实不够到位,处罚事项环节不够严谨规范等进行进一步完善。
(五)“责”任在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1.党风廉政工作深入强化。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持续以“拼”的状态,“争”的意识,高标准开展,高质量落实清廉机关建设,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强化政治责任,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思想认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局党组全年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题会议4次,认真开展各项工作情况报告,对县委巡察发现共性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
2.意识形态主体责任落实。强化落实“一把手”主体责任,运用好周一夜学、月度例会、理论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等平台,党组书记带头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讲者,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全面学,增强理论学习效果,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坚定性,全年开展13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其中包含4次集中学习讨论。10月25日,召开全局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会,党组书记、局长曹雄英作专题宣讲;11月30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组书记、局长曹雄英作“贯彻二十大 岗位争先”工作点评,并邀请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尚雄作《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专题宣讲。
3.组织人才工作不断提升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培训,面向群众,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婺剧曲牌、司鼓培训、全民艺术普及课程等公益性质的线下培训活动,共计培训570人次。举办旅游统计培训、品质旅行社评定专题培训、文旅行业安全技能专题培训、导游素质提升培训、应急救护专题培训等旅游行业提升培训活动,共计培训500余人次。重视干部队伍建设,11月,启动中层干部调整,提拔中层干部12名。调整后,30周岁以下年轻干部4名,3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11名,将继续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从根上解决干部队伍建设“断层”问题。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重点工作
一是继续推进“浙文惠享”工作,围绕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扎实开展2023年度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乡村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工作,对标总体要求及考核目标,提前谋划,合理布局,确保建设任务圆满完成。二是谋划实施“五百五千”工程,围绕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建设,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缙云味道”“缙云乡墅”“缙云有礼”“缙云仙游”“缙云雅集”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品牌,在扩投资、拓消费、稳就业、促转型中发挥独特作用。三是深入实施“文化基因解码”,以《中共缙云县委关于实施“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八项工程”的决定》为指引,加快打造以黄帝文化为核心的新时代文化标识,形成一批全省有影响力的文旅IP。四是谋划实施“文艺星火赋美”工程,计划每月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如永宁星座、老电影院、永宁步行街、文化驿站等地点)开展不同门类的小型演出活动,跟社会团体、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等团队开展合作,让“文艺星火”散发在我县的各个角落。
(二)文化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全民艺术普及,计划到全省各县、市(区)以文艺演出、图片展览等形式,年度开展文化走亲活动不少于6场。计划开展戏曲、综合性晚会等各类文化活动12场以上。组织社会团体等开展送戏下乡演出活动,计划开展送戏下乡演出50场以上。继续开展二胡、朗诵、戏曲、书法、绘画班等业务门类的“百艺”公益课堂。二是继续做好“书香缙云”工作,从2023年元旦开始,延长总馆一周7天每天13小时连续开放服务,为读者提供更便捷、优质的阅读服务体验。以春节等传统节庆、4.23世界读书日、寒暑假期等节点为契机,广泛组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300场次。积极配合建设壶镇镇城市书房,同时争取创建舒洪镇(仁岸)书房、大源镇书房等。三是守牢文物安全“警戒线”。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依据国家文物局《文物安全防控“十四五”专项规划》,深入开展全县文物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项目攻坚,全面落实文物安全相关要求,推进文物安全防范体系和文物监管的“数字化”提升。同时,系统推进文物复核工作,完成三普登陆点12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核查工作。
(三)旅游工作
一是继续推进涉旅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好项目落地工作,完成壶镇四星酒店、万地五星酒店等高等级酒店项目;继续推进大佑云天、梵邨书院等文旅项目建设;争取羊上天空之城二季度开工建设;继续做好温泉康养度假区等项目招引等工作。二是继续推进“百千万”工程,提升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建设水平,做好金3A景区村、旅游休闲街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等创建工作。接续做好“微改造、精提升”及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以文旅产业赛马机制工作为抓手,推动文旅产业加快复苏,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做好文旅宣传推广工作,数字化工作及省级文旅大脑试点相关工作;做好缙云(杭州)文旅专场推介会活动,开拓杭州工会疗休养客源市场;做好2023年度区县联合体文旅推广活动;做好2023年度文旅营销人才培训工作。
(四)体育工作
一是注重品牌赛事的培育,围绕全民健身的普及与推广,积极打造缙云健身活动品牌。筹备举办仙都马拉松、骑纪中国之浙江缙云站活动、省滑翔伞定点联赛等赛事活动,持续推进宣传,做足做靓缙云特色。增加活动的体育元素,往打造体育品牌赛事方向努力,借助赛事推动地方旅游消费提档升级。二是进一步做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拓展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场地及空间,推动全民健身中心和游泳馆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一季度开工建设;推动体育场地设施进文化礼堂、绿地公园,推进农村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落实属地管理机制,保障全民健身设施安全使用;抓好环丽步道缙云段等户外运动设施建设,拓展户外运动场域空间。三是对标健康浙江考核,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履职和体育社团数字化建设工作。分项目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重点讲解“浙里健身”指导员履职平台的使用方法,进一步推行《缙云县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评选方案》,切实提升履职率。
(五)综合工作
一是加强执法规范建设,配合完成“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加强行政执法规范,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求,提高法制审核规范,规范执法案卷制作。二是加强“互联网+监管”,开展非法卫星拆除集中整治专项活动、高危体育场所联合检查活动及重点时段、重要时间节点的文旅市场的巡查工作。强化部门监管职责,确保广播电视播出安全。三是推进行业品质建设,指导锦江国际大酒店积极开展星级饭店评定、品质饭店创建工作;在全县文旅行业开展职业素质提升培训班;开展导游人员素质提升培训、景区景点讲解员培训和乡村旅游讲解员培训,进一步激励和提升我县旅游人才队伍素质。四是做好经济运行分析。做好常规行业统计,完成旅游消费结构调查,产业名录库更新等工作。持续做好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上规纳统、奖励申报、数据纳统等,力争新增2-3家旅行社上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