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伯,我们是新建镇政府的干部,今天过来看看你,最近身体还好吗?儿子女儿今年回不回来?他们收入可还行?你现在一个月收到低保金有多少元?”新建镇纪委委员杜建锋在开展扶贫领域专项督查时跟低保户章某拉起了家常。在了解到章某新购置了一台微耕机,却未享受低收入农户购买生产加工设备可享补助的政策,杜建锋第一时间与驻村干部、镇农办进行了沟通对接。 为切实加强基层小微权力监管,打通监督执纪问责“最后一公里”,新建镇纪委、监察办将箍紧“小微权力”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通过开展“分门别类”“靠前监督”“自省查摆”等“三步走”环节,扎实推进“小微权力”规范运行。 
实施“分门别类”,精准监督方向 镇纪委、监察办以“三资规范化管理水平”“涉纪信访量”“村级项目量”“低收入群体数量”“宅基地审批量”等为依据,对全镇27个行政村进行“分门别类”,突出问题导向,找出监督重点。通过抓“关键”,盯“少数”,找准问题症结“对症下药”,提高日常监督效率。如针对丹址村存在低收入群体占全村村民数8.5%的现状,镇纪委、监察办及时到丹址村收集廉情民意,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对部分低收入农户存在较大争议后,第一时间将情况反馈责任科室,并要求严格按照规定开展低保年审,通过审核核减了不符合条件低保人数13人,低保边缘人数25人。一年来,镇纪委、监察办通过对各村党员发展、宅基地审批、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精准监督,共发现帮扶政策不到位、党员发展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信息14条,提出整改意见16条。  推进“靠前监督”,规范权力运行 紧盯土地征收补偿、项目资金使用、扶贫领域、村集体“三资”等小微权力敏感领域的重点环节、关键岗位,持续开展廉政教育、约谈提醒、重大项目督查等前置监督工作,实现监管“全程化”。定期围绕村级“三务”公开、宅基地分配、项目申报实施等开展“过筛子”监督,发现并督促整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11个。如在村级工程项目建设中对中标单位及行政村责任干部进行廉洁履职提醒谈话,要求中标单位不得将工程项目分包或私发给村干部,打好村干部不得参与本村工程项目建设的“双重预防针”,一年来,镇纪委、监察办累计与村干部、中标单位签订《廉洁履职承诺书》54份。 
定期“自省查摆”,寻出问题症结 镇纪委、监察办实行“两会”制度,即按照“一月一主题”组织27个行政村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召开工作例会,实行“动态循环双重监督”月度考核机制,各站长月度述职,镇纪委、监察办对其履职情况进行阶段性评分,评分作为年终考核依据,对履职不到位的负责人由镇纪委、监察办干部强化驻站指导和约谈提醒,截至目前,已对4名站长进行了约谈,有效推动了联络站成员从“被动履职”到“主动履职”;每季度联合三资办、项目办等职能科室组织召开小微权力运行问题查摆会。重点围绕当前季度各村工程项目、“三资”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小微权力平台运行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分析违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问题为突破口,逐条解决“疑难杂症”。 
“基层小微权力的运行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权力跑偏了,不仅损害了群众利益,侵蚀了干群关系,更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我们必须紧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小节、小问题,把‘最后一公里’走深、走实。”新建镇纪委书记、监察办主任徐静红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