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徐,你把老张也排上。”3月17日晚,我正坐在办公室电脑前编辑疫情排班表,镇纪委书记、监察办主任卢熠俊走进来对我说,他刚接到老张请缨电话,主动要求到高速公路出入口,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老张名叫张伟忠,是镇里一名临近退休的老干部,也是镇纪委、监察办的一名专职纪委委员,我一边在电脑里输入他的名字,一边为他那股子干劲肃然起敬。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壶镇镇党委政府立即拉响疫情防控警报,设立四个防疫服务点(高速路口服务点、打虎岭服务点、上东岸服务点、高铁站服务点),抽调部分镇干部职工轮流到各个服务点值班值守,对来往车辆和人员开展检疫防疫工作。 “小徐,我分到哪个服务点?”第二天一早,老张就来问我排班情况。 “伟忠叔,你患有风湿病,去服务点身体吃得消吗?”我担心地问道。 “没问题的,我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又是老党员,就应该带头示范,冲在前头,站好最后一班岗!”老张语气坚定。 根据分组排班安排,老张被安排到高速路口服务点,与同组的其他三人一天24小时轮流值班值守,一人一天平均值守6小时。 
“您好,请问您是从哪里回来的,有没有去过风险区?”“您好,请扫一下访客码,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 检查、询问、提醒……这是老张不断重复的检疫防疫工作。在高速路口服务点,平均每天车流量达2600车次左右,尤其是在车流高峰期,当一辆入界车辆刚检测完,下一辆车立马紧跟上来,完全没有丝毫停歇机会。即使这样,老张还是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个环节的检疫防疫工作,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和反光背心,穿梭在车流之中。 还有一件事情让我记忆深刻,记得那是3月24日,轮到我跟老张搭班值守,正值倒春寒时节,气温直逼十度以下,凌晨三点半,老张的女婿拎着一盒洋参丸前来服务点。原来是老张即将快生产的女儿,偶然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自己父亲执勤的照片,心疼得不行,却犟不过老张,只能让丈夫赶紧送来洋参丸,让老张累了吃一点,补充体力。 “洋参丸我会吃了,你放心吧,安心在家待产,老爸没事的。”生怕女儿担心的老张回了电话后,又马不停蹄地冲进雨中,继续检查入缙的车辆和人员。 凛冽的寒风夹杂着淅淅沥沥的雨水,不断地从老张的雨衣帽檐聚集、滴落,但老张的腰板没有丝毫弯曲,一直挺直,坚持工作。他一站、一喊就是数个小时,浑然不觉脚酸嗓哑。 寒冷的天气加上连续作战,连年轻小伙都连连喊累,而老张却未哼一声,默默工作着。自分派到服务点值班值守以来,他从未请过一次假,未申请调过一次岗,还不时鼓励身边其他人。作为青年干部的我们瞬间破防,老张的执着与坚守让我们自愧不如,也让我们倍受鼓舞! 
星光不问赶路人,在疫情面前,老张和无数个“他们”一起身披“战甲”冲锋“疫”线,他们无惧困难,挺身而出,共同战“疫”,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旗下的铮铮誓言,用实际行动守护祖国和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