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川村历史悠久。鱼川杨氏始祖杨宣义系宋理学家杨时的世族,宣义公于宋绍兴1131年间过江浙避地迁缙之鱼仓,至今三十余世。鱼川王氏始祖王公禄于明景泰年间从县邑城东隅窪尊山下徙居鱼川,繁衍生息,至今二十余世。村中主要王、杨两姓,世代聚居,耕读传家,樵商并举,诚信友善。鱼川村竹资源丰富。鱼川村现有户籍人口816户,2160人。耕地面积564亩,山林面积17000多亩,其中竹林面积一万多亩,是全县唯一一个拥有万亩竹林的村庄,竹林资源丰富,家家户户掌握一门传统工艺,那就是“笋干”制作。鱼川村也是历史古村落。鱼川村人丁兴旺,物质遗存丰富,是一个近千年的典型山区历史古村落。古民居建筑27栋,其中20栋古民居建于明、清年代,至今保留尚好的主要有王氏宗祠、杨氏宗祠、宣义公故居、秀竹公故居、碧峰公故居、树萱公故居,高仰斋书院等,建筑体量大,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景观价值。
我自2011年开始担任鱼川村党总支书记,一直以来坚持党建引领,带领班子成员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立足笋竹产业,引领乡村振兴,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扎实推进鱼川村各项事业发展,让鱼川的环境更生态、管理更民主、产业更有力、村民更富足。
1.坚持党建引领,建设文明乡村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班子成员凝心聚力谋发展,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建180平方米村便民服务中心,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将大会堂提升建成文化礼堂和新时代文化实践站,成为村级活动的重要公共场所。严格执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村务例会制度和村务监督制度,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党员先锋、代表表率作用,积极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在村重大事项决策、项目推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坚持产业兴村、建设富足乡村
坚持不忘初心,念好“山字经”,做好“竹”文章。自2008年来新建竹林道15公里,新建硬化竹林基地道路11.5公里,建设笋竹两用林基地2000亩,完善竹林基地设施建设,解决竹材下山难的问题。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种植林下竹荪50亩和林下黄精20亩。为拓宽竹材销路,向上积极争取用地指标4.5亩,争取项目资金175万新建村笋竹加工基地3000平方米,年加工笋竹5000余吨,为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2021年村集体收入达到48万元。
3.坚持保护古村,建设生态乡村
以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项目建设为契机,充分挖掘村庄人文历史资源,计划投入近万元,对古建筑、古遗迹进行修缮提升。目前,已修缮古民居、祠堂2000平方米,拆除旱厕1600平方米。为改善人居环境新建防洪堤300米,开展村庄环境大整治等活动,让古村面貌换新颜。
4.坚持人才强村,建设智慧乡村
村庄发展靠青年人才,积极助力6户返乡青年创业从事种养业。鱼川村充分利用乡贤人才资源,集思广益谋村庄事业发展,拓展村庄发展思路,实行引智、汇智工程,做好村庄规划发展。让鱼川村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