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综合页
新闻中心 监督曝光 审查调查 巡视巡察 党纪法规 以案说纪 廉洁文化 信息公开 网上举报
缙云廉政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以案促改 修复净化教育领域政治生态
(发布日期:2022-08-11 16:36:35  责任编辑:缙云县纪委)
 

为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缙云纪委监委运用“四责协同”清单,通过深化警示教育、完善规章制度、丰富监督路径,以案促改,以案明纪,不断修复净化教育领域政治生态。

敲响警钟,筑牢思想防线

“有期徒刑4年8个月,罚金42万,太不值了!”“没想到身边的老熟人会成为案中人。纪律之弦不可松,法律规矩不可忘。”在庭审现场旁听壶滨初中原校长吕维进受贿罪、挪用公款罪、贪污罪一案后,缙云县百余名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纷纷发出感慨。这是缙云县纪委监委深化警示教育的一个生动场景。

分析近年频发的学校“一把手”贪腐案,法纪意识淡薄、自我约束力缺乏是一项重要原因。缙云县纪委监委派驻第三纪检监察组“精准施教”,将“身边案”转化为警示教育资源,会同县教育局分类、分批召开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实现系统干部全覆盖。

同时,该派驻组把廉政谈话作为压紧压实学校领导班子责任、强化日常监督的重要载体,既有序前往全县60余所公办中小学,与各校的领导班子成员开展一次面对面的廉政谈话,又不定期约谈学校“一把手”,盯住“关键人”,不断传导压力,营造廉洁从教的清朗校园氛围。

完善制度,规范权力运行

“综合案件查办和专项监督的发现,你单位存在较高党风廉政风险,请立即整改。”在一次专项督查中,缙云县纪委监委向县教育局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

缙云县纪委监委派驻第三纪检监察组随即跟进,督促县教育局党委围绕“三重一大”事项监督制约机制缺失等问题,筛查病根,出台了《清廉学校建设工作规范》。该规范围绕24项学校小微权力清单,建立完善28项制度,堵塞41个廉政风险点。同时,该派驻组指导各学校修订规范小微权力使用制度及工作流程,建立学校风险隐患点排查机制,织密“不能腐”的笼子,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根据完善后的各项制度,该派驻组立足“监督的再监督”,推动县教育局开展教育乱象专项整治,着力摸清教育系统腐败问题的底数。截至目前,共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置问题7人,立案查处11人。

防微杜渐,丰富监督路径

“这批冷冻猪肉不符合验收标准,我们已通过智能电子秤发起退货,请在9:30前按要求完成换货。”“这批青菜太老了,达不到98%的使用率,请将这些老叶去掉再称重计算。”“缙云县中小学清廉食堂系统”上线后,这样的场景就成了缙云各中小学膳管会的工作日常。

学校食堂就餐人数多,收支频繁且金额较大,是廉洁风险高发区。在缙云县纪委监委的建议下,县教育局依托数字化改革,创设“清廉食堂系统”,形成“数据管人、流程管事”的新模式。在此基础上,缙云县纪委监委派驻第三纪检监察组推动各校成立膳管会,由教师代表、家长代表、校监会成员组成,作为“清廉食堂”使用的日常监督力量,实现食堂供配账目每日准确统计,提升食堂规范管理水平,为防范食堂管理廉政风险提供有力保障。

“案件查办能形成不敢腐的震慑,以案促改能完善不能腐的制度,要使反腐成果落到实处,二者缺一不可。”缙云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缙云县将以约谈、实地督查、回头看等方式,持续跟进监督,进一步深化以案促改工作,做好教育系统案件整改的“后半篇文章”,筑牢清廉学校建设“防火墙”。


分享到:
【关闭】
版权所有:缙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中共缙云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缙云县监察局 浙ICP备09055164号
技术支持:浙江万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 33112202000129号   网站标识码:33112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