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控辍保学政策,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巩固控辍成果,保持“零辍学”工作目标,县教育局始终将该项工作作为工作重点,贯穿全年工作始终。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列入常态化工作。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段学生的“控辍保学”工作,深刻认识保障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不辍学,不仅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更是落实党和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每学期开学初都会要求各学校对本校未到校学生,也就是籍在人不在学生进行排摸,高效落实“劝返”工作;每学年招生工作开始之后,各义务教育段学校会根据公安部门提供的本学区户籍生名单,结合新生实际报名情况,对本学区适龄儿童入学情况进行调查排摸,确保零辍学。
(二)加强控辍保学调查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每学期初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控辍保学”宣传工作。定期重点调查三类孩子:一是全国学籍系统中疑似辍学和辍学的学生;二是全国学籍系统和人口库比对出的学龄儿童但无学籍的人员;三是建档立卡儿童中,在全国学籍系统和人口库中均查不到信息的人。学校安排老师家访,并报告所在乡镇街道,请其协助做好劝学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困工作。
(三)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台帐。严格学籍管理,县教育局建立的统一学籍,一生一籍。严格休学、转学的手续,落实专门工作人员负责浙江省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系统“控辍保学”工作台帐管理,及时进行学生信息比对,落实疑似辍学学生劝返工作。一是建立学生家长通讯录,及时与家长沟通,从根本上杜绝学生旷课、逃学等现象发生;二是实施定期家访制度,与家长结合共同做好学困生和特困生的思想工作。
(四)做好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办学思想是否端正关系到辍学率的高低,我县认真落实教育部减负工作“三十条”,规范教育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全县学校全方位开展了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创新学习等课题研究,改变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改变单纯的知识型课堂,尝试启发式、自主式、研究型的课堂模式。不断推进我县农村小班化教学工作,构建具有小班特点的课堂样态,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进偏远山区学校与城区学校建立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和“互联网+教育”建设,让偏远山区学生能也享受城区学校的教学优质资源,使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
(五)开展学困生帮教助学活动。学习困难学生和行为偏差学生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最容易成为辍学的学生群体。我们要求各校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特别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热心帮助他们。耐心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防止他们因学习困难而辍学。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县教育局和学校还通过各种资助途径帮助贫困生,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激发学习的热情。如,九年级学生李某某,智力四级残疾,父母离异,2022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反馈该生未到学校报到。学校领导、教务处、班主任等先后进行了20多次家访劝导工作。经乡镇街道工作人员、教育局领导及分管干部、村书记等多次做工作,学校在校园附近为其租房由外婆陪同监护,解决其一日三餐并为其购买校服,解决了李某某一家的后顾之忧。学校反馈目前李某某在校状态良好,且很好地适应并融入了班级生活。又如小学学生张某某,2022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反馈张某某经常无故不来学校,且联系不上家长。县教育局领导和乡镇领导在得知情况之后,高度重视,采取多部门联合行动,一行人历经两个多小时到达张某某家开展劝返工作,为其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校旁边租房、暂时减免伙食费等,张某某现已正常到校上学。
二、下步工作举措
(一)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如宣传画、宣传单、宣传片等方式,深入宣传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政策,增强家长和学生对于义务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继续加强日常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对辍学学生进行详细跟踪,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认识到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性。
(三)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设施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增强学校的吸引力,让学生愿意来学校学习。
(四)强化日常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控辍保学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五)加强社会各界合作。通过与政府、社会组织等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控辍保学工作的格局。同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参与,为控辍保学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希望各部门能够相互协调,共同思考:如何有效地控制未成年人到商店购买手机?如何加强监督未成年人进入娱乐场所?
控辍保学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多种措施,确保“一个孩子都不少”,让每一个孩子都上好学,读好书,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