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站在新的起点,仙都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围绕高质量绿色发展主题,聚焦“提质扩容”谋划景区发展大格局,聚焦“黄帝祭典”扩大黄帝文化影响力,聚焦“信仰之问”打造基层党建新品牌,聚焦“改革创新”提升管理服务精细度,纵深推进景村融合、农文旅融合发展,奋力打造生态、文化、共富窗口,全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1.祭典活动圆满落幕
一是主干道沿线重要节点亮化美化。9月以来,持续的高温无雨天气,造成严重旱情,给种植养护时花带来巨大压力。为此,仙都多措并举,采用外挂储水袋、从河道抽水浇灌、安装喷淋和滴灌等方式,通过昼间与夜间、抑尘及洒水相结合,对景区内的绿化和新种的时花进行全面管养,累计出动人员300多人次,圆满完成了10余个项目和景区绿化养护任务,新增时花面积5万余平方米。黄帝雕塑转盘沿线的亮化工程,需铺设管线4700多米,连接364盏灯光,经过连续10天的日夜奋战,最终在以橙紫黄三种主色调的灯光照射下,仙都的夜晚呈现出别样的色彩。
二是岩宕活化利用。为岩宕艺术周做足准备,不断通过文化注入和业态创新,丰富和拓展祭典展现形式和承载空间,精心塑造缙云岩宕这一公共文化空间,把轩辕黄帝开启中华文明的首创精神和缙云人民勤劳坚韧、创新创变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10月3日晚,这是缙云岩宕沉浸式文艺演出的一次尝试,这是仙都业态升级与转型的一种缩影,标志着在此之后,仙都将借助岩宕这一新平台,输出更多更为丰富、更多元化、更具创造力的产品。
2.扎实开展环境提升
一是美丽城镇“文旅特色型”样板镇建设。在创成美丽城镇基本达标镇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美丽城镇“文旅特色型”样板镇创建工作,9月25日省美丽城镇考核组到仙都街道开展2022年度第一批美丽城镇评价验收工作,验收组对仙都街道创建美丽城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美丽城镇2022年度考核验收结果预计将于11月底公布。
二是省城乡风貌样板区缙云“溪山运行画卷”县域风貌样板区建设。结合美丽城镇样板镇、鼎湖村未来乡村等建设工作,持续推进重点节点风貌打造和环境整治工作,并同步推进县域风貌样板区相关台账资料整理与制作工作。于10月10日,浙江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专班办公室正式公布2022年度第二批城乡风貌样板区名单,缙云“溪山运行画卷”县域风貌样板区获正式命名。
三是村庄环境改造提升。鼎湖村建筑外立面改造、鼎湖村道路改造提升、鼎湖村污水改造提升、鼎湖村景观节点、鼎湖村篮球场建设等多项工程,总投资超1000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鼎湖村多轮环境综合整治、花园庭院建设、农家地景打造和樟树脚田园区块整治工作,已基本完成鼎湖村新村区块所有建设工作,包括新村区块外立面改造、污水改造、景观节点建设,鼎湖村道路改造提升工作已进入沥青铺设阶段,篮球场建设工作已经入地面铺装阶段,将于12月中旬完成新村区块所有项目建设工作。
四是做好洁美村庄创建工作和633环境整治工作。五清办持续把“五清”工作作为2022年的重点工作来抓,重点做好农村卫生环境整治、“花园乡村”创建、垃圾分类全民推广和田园农业垃圾清理整治工作。截至 12月份,街道新改造垃圾中转站点位1个,投资约16万元,改造面积约314平方米,已于10月建成投入使用,最大日转运量达50吨。村庄节点打造为本年度整治的重点内容,各村共发动参与4000余人次,清理乱堆乱放420余车次,消除卫生死角1800多处,清运垃圾260余吨,购置或替换垃圾桶230个。
3.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2022年列入《缙云县2022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计划》的政府性投资新建项目1个,社会投资新建项目1个,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3647.7万元。目前,1个新建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中。
一是缙云县仙都景区民俗文化展示中心重建工程。该项目总投资3106.87万元。9月2日完成EPC招投标,目前地下室主体建筑部分,2层楼面及以下主体部分,A区屋面及夹层部分已完成,C区二层柱、屋面梁、板筋已完成,B区模板已安装完成、正常钢筋制作安装。建筑南面已开始进行外墙样板安装。
二是缙云堂数字化改造。项目总投资99万元,7月26目完成采购招标,目前已完成全部设备安装、调试,已于10月18日完成验收投入使用。
三是仙都景区白马弄岩宕公厕。总投资32万元,目前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后续细节提升完善中。
四是缙云县仙都景区大路口千鹦花鸟园花境工程。总投资38.8万元,已于9月10日开工,目前已完成全部建设,准备工程验收中。
五是千鹦花鸟园及配套建设项目。工程用地已通过省重点项目调出永久基本农田,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准备办理相关建设程序。
六是千鹦鸟舍项目。原计划10月4日完成建设,因土地管理政策变化,大鸟网区域无法施工。目前已打包到中华黄帝文化园项目作为省重点建设项目调出永久基本农田,目前正通过2022年第二批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进行土地征收程序中,计划春节完工并试营业。
七是喜马拉雅签约入驻仙都白马弄岩宕。合作打造喜笑颜开有声书吧及咖啡厅,并于10月3日正式营业。
八是成功招引丽水松果露营管理有限公司。于9月1日完成倪翁洞大草坪露营基地经营权招标,现已完成场地布置并对外试营业。
九是招引项目。吉利科技集团到仙都调研西入口地块低空环飞项目选址;西班牙商会欧利华集团对接西入口地块招引开发工作;北京白日梦旅行平台与北京意象空间建筑工程设计公司对接白马弄岩宕区块高端树屋业态开发经营事宜。
4.优化服务创新业态
一是组织常态化导游培训。开展常态化的现场讲解。对“婆媳岩”景点的导游词进行重新梳理完善,组织现场讲解20次。进行地质文化、仙都岩宕等专题培训8次。邀请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蔡敏华教授进行政务讲解专题培训。2名导游入围浙江省诗路文化讲解员复赛,2名导游得处州游学十佳基地推荐路演第一名。
二是加速开发独具特色的研学游路线。结合相关学科及黄帝文化、地质文化、诗词文化等基地独特文化,先后开发完善有《山水仙境 寻根问祖——仙都黄帝文化研学之旅》、《倪翁洞考古》、《仙都24节气研学》等多个研学课程。在研学课程中设计完善研学工具包、研学手册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感受课程内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遗。
三是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影视剧《与凤行》、《一念关山》、《少年奇妙游》、《飞天洛神赋》等在仙都完成拍摄,落地《还有诗和远方》第三季拍摄,杨丽萍、李玉刚、华少、杨丞琳、白举纲走进缙云仙境,感受黄帝文化,进一步扩大了仙都美景和文化的影响力。
四是完善丰富演绎节目。打造常态化演出《仙境奇缘》,在《轩辕赞》实景演出基础上,培育出《华夏飞龙》节目,为仙都黄帝祭典做好演绎力量储备,向游客展示特色的地方文化与非遗传承、匠心精神的各项成果,全方位推动仙都景区高质量发展营造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
五是推动祭典市场化。成功承办壬寅(2022)年浙商全国500强论坛仙都黄帝祭典、百名学者仙都黄帝祭典、百名在浙台青祭祀轩辕黄帝大典、山区26县疗休养发展塈第三届秀山丽水疗休养区域协作活动祭祀轩辕黄帝仪式等多项祭祀活动,持续推动祭典市场化走深走实,不断扩大仙都黄帝祭典品牌影响力。
六是多元化尝试新业态。与咪咕数媒合作打造景区实景剧本杀产品,利用仙都现有场地及资源,围绕仙都深厚的人文底蕴,结合咪咕数媒AR等科技手段,打造仙都景区元宇宙剧本杀产品。举办“美在仙都”三八活动,开展“营在仙都”露营活动,举办骑纪中国、草地音乐派对、黄山千人游仙都等活动,极大地增加了景区的曝光量,增加知名度。
5.宣传文化再度突破
一是强化信息员队伍建设。精准聚焦中心工作,提炼仙都工作亮点,央视新闻、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丽水日报等上级主流媒体采用刊登稿件30余篇,“遇见仙都”“掌上缙云”等发布原创信息200余条,助推仙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其中,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办的《学习与研究》杂志刊发《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唱响“生态+文化”二重奏》一文,更是权威机构首次为习近平总书记仙都之行和“信仰之问”发声定调。
二是完成前湖村文化礼堂新建。下洋文化礼堂改造提升有序推进。省民生实事“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扎实推进,率先实现全覆盖。全年在文化礼堂开展活动200余次。
三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纵深推进。深化“文明缙云 暖心之城”建设,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日进农村、入网格志愿活动,完成点位整改600余个,新增各类公益广告50余处。
四是舆情管控及时有效。成立网络生态瞭望哨哨所,抓好抓实日常网络舆情、网络评论和引导工作。“仙源梧源村半岙新村安置房分房引发网络舆情”被“七张问题清单”重大舆情市级正面清单,得到上级肯定。
6.卫健及疫情防控
一是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复评、奖特扶措施、民生实事项目、全员人口信息系统信息更新、爱卫、控烟、健康促进等便民惠民服务工作按质按量做好,其中县级民生项目流感疫苗接种和23价肺炎疫苗接种率先完成,分为第一和第二。
二是疫情防控坚持坚守做好,通过“返乡码”、网格排查等加强人员摸排,精准实施管控,对重点人员做好分级分类健康服务;严格要求辖区内重点场所落实“一查三查”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加快推进疫苗接种攻坚,通过建立疫苗接种档案和“住联村干部认领包干”机制对未接种人员进行逐人研判,实现60岁以上人群户籍疫苗接种覆盖率超96%,居全县前列。
二、存在问题
疫情形势仍严峻,影响旅游发展。截止到2022年11月21日,仙都景区共接待游客18.9万人(收取门票游客人数)(进入景区游客人数为136.4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3%),同比下降49.47%;实现门票收入821万元,同比下降58.84%。其中散客门票收入431.2万元,同比下降48.86%,团队门票收入302.2万元,同比下降61.94%,线上门票收入78.8万元,同比下降77.06%。目前,新冠疫情形势再度严峻,游客的出行意愿影响难以预估。
二、2023年工作思路
我们将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为游客提供更多便利,让旅游人流有序动起来,切实做好旅客健康监测,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走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之路,努力把仙都景区建设成浙江展现中国文化旅游的重要窗口,真正实现景美民富。
一是不断激活黄帝文化。协调解决景区发展规划限制,让黄帝文化与农旅融合,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黄帝文化能收获更多地价值认同。
二是持续开发文创产品。利用好仙都文创店平台,开发富含仙都特色,带有祭典元素的文创产品。
三是加快推进规划修编。加快推进《仙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缙云县仙都风景名胜区仙都景区详细规划》修编工作,配合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完善《仙都街道空间规划》,推进景区提质扩容。
四是加速项目落地生根。加快推进仙都景区民俗文化展示中心重建工程、千鹦花鸟园项目区块旅游设施配套等项目,争取早日完工投入运营。重点抓好铁城田园综合体建设、智慧景区信息化提升、岩宕综合开发、乡村风情绿道、鼎湖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