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缙云县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索引号: 00266058x/2023-91091     发布机构: 缙云县财政局     发布时间: 2023-03-13 09:01:42

今年以来,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多点散发的新冠疫情等复杂情况,我县的财政收支平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局始终围绕县委、县政府及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和会议精神,不断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深化财政改革创新,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全力服务保障共同富裕、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任务,在助力我县经济平稳运行中展现出了财政担当。

一、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11月,我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236万元,完成预算的94.5%,自然口径增长7.1%。其中:税收收入126502万元,完成预算的92.3%,自然口径增长-20.2%;非税收入73734万元,完成预算的98.3.0%,增长161.0%。全年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

1—11月,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3424万元,完成预算的84.3%,增长14.2%。其中民生支出440419万元,完成预算的81.3%,增长4.4%。

(二)政府性基金执行情况

1—11月,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22547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58.6 %,比上年同期增长5.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18717万元,完成预算的66.3%,增长7.6%。

1—11月,政府性基金支出286681万元,完成预算的72.5%,增长45.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安排的支出134117

万元,完成预算的53.0%,增长-19%。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锚定共同富裕,助力全域发展

1.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一是稳步推进浙江省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试点项目。该项目以溶江乡、双溪口乡为核心区,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目前各级资金到位数为4247.5万元,已完成投资款2633万元。已实施推进溶江革命烈士陵、黄花菜农旅融合观光示范园、高效农业生态观光体验园、溶江乡集中供水等项目建设。其中,双溪口乡东里村盘活村民宅基地推进建设耕地复垦基层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成功置换建设用地复垦指标。

二是全力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打造共富乡村试点建设。2022年度共计安排2143万元用于全县39个一事一议项目,打造东里村、姓潘村等五个共富村。2022年我县获评全省一事一议项目考核优胜县,荣获530万元省级财政奖励资金。

2.积极争取竞争性项目

一是争取到2023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新建镇竹产业、东方镇梅干菜产业等两个乡村共富联合体试点建设。

二是争取到省级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以大洋镇、方溪乡和胡源乡为建设核心区,获得专项补助资金3000万元。

三是已申报2023-2025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目前已通过省水利厅和财政厅评审并确定上报实施方案,预计上级补助资金7800万元。

3.财政政策提质增效

一是加强稳就业支持力度。实行全市最具含金量的毕业生就业补贴政策,满足条件的毕业生每年可获得2000元到15000元不等的就业补贴,目前已兑现就业补贴21.55万元,惠及毕业生48人。针对重点群体积极落实创业补贴、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已发放创业贷款金额1233万元、惠及30人,贴息金额45.48万元、惠及28人。积极向上争取上级稳就业资金1339万元,极大地支持了我县稳就业政策的稳步推进。

二是助力人才与科技政策共振。为加快完善资助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今年已兑现科技政策奖补资金3426万元;针对“1+3”人才政策,兑现资金2260万元。

三是推动扩中提低。加快低收入农户增长扶持,坚持“菜单式”产业扶持造血模式,已落实产业发展项目扶持资金162.3万元、惠及低收入农户1126户,已下达2022年度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第一批项目计划1595.72万元。

(二)致力稳中求进,助力经济稳进提质

1.推进助企纾困

一是加快惠企政策兑现。截至11月底,企业税收缓缴2.1亿元(缓缴到明年金额),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6.0375亿元;累计兑现惠企扶持奖补政策资金3.7亿元,包含稳企业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项目1.15亿万元,稳进提质低碳高效发展专项资金1.45亿元,总部经济奖励1273.18万元,稳进提质促工业部分政策奖励600万元,金融发展扶持政策奖励2049.06万元。重新启动设立3000万元的企业应急转贷基金,截至目前,通过工投公司办理转贷22笔,涉及转贷金额2.86亿元。

二是加强融资担保服务。拓宽小微企业服务对象,强化财政补贴力度,将原0.5%费率补贴提升到1%顶格享受,推进全市首单远期结售汇担保业务落地缙云。目前在保业务9笔,担保金额2240万元。发挥政府性担保支持个体工商户作用,填补该领域扶持举措的空白,目前个体户承保16户,金额760万元。此外,“双招双引”、“创业担保贷”首次落地缙云。截至目前,全县政策性融资担保在保项目566个,融资担保金额4.69亿元。12月底,国投公司将追加3000万元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本金,为企业发展增强融资支持。

三是助力PPP项目有序开展。对全县8个PPP项目开展自查工作,完善PPP项目库绩效评价信息,严格落实按效付费。积极推进杜桥6-2地块(二期)安置房及养老院市政道路PPP项目、县档案馆新馆建设工程PPP项目、县壶镇镇青渠、京渠改造工程PPP项目、缙云县体艺中心PPP项目和缙云县养老院及配套工程PPP项目,截至11月底,支付PPP项目资金6761.88万元。

四是帮扶园区企业健康发展。保障实施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提取土地出让收入的0.6%作为专项经费。2022年已提取专项经费2700万元用于丽缙高新区盘活工业用地、企业整治提升、产业园区配套设施等。

2.积极谋划融资工作

一是全年已争取到专项债券资金13.5亿元,一般债券资金5.5亿元。

二是通过县国投公司发行公司债5亿元、企业债券5.3亿元、PPN4.7亿元。

三是积极开展债券需求申报,截止11月,上报省财政厅2023年第一批专项债券需求26.4亿元,一般债券需求8.8亿元,2023年需求申报数在丽水9县市内排名第二。

(三)全力开源节流,全力保障收支平衡

1.强化财政绩效管理

一是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检查及重点绩效评价。重点开展涉及美丽乡村、五彩农业、文旅节庆、景区村、美丽城镇及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微视频等6个项目,走访了县城18个乡34个行政村,发现和整改问题15个,并就乡愁富民产业等政策拟定完成意见25条,预计节约资金450万元,打通了资金监督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组织完成所有部门的预算公开及绩效自评工作,完成795个项目的预算绩效自评。结合我县“十四五”规划的重大决策部署,对80个专项资金项目开展绩效抽评,以此做为2023年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三是规范政府采购和项目经费审核工作。前三季度通过政采云平台交易节约政府采购资金2043万元,节约率达到8.5%,;截止11月底,完成工程审价共计167个项目,净核减7612.4万元,净核减率为7.67%。

2.盘活国有资产

一是盘活闲置国有资产。结合我县老城有机更新,共计盘活低效闲置资产2.5亿元;依法依规完成资产处置221笔,涉及金额4.57亿元。

二是盘活存量资金。本年全面收紧收缴口径,对省补两年以上、县补一年以上的结余资金2.98亿元予以统筹使用。

3.压实基金征缴工作

针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扩面要求,我局积极开展险种资金测算、前期研讨并联合其他部门出台相关方案,协同县委县政府成立缙云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提标扩面工作专班,深入企业推进参保扩面补缴相关工作。截止11月底,企业养老基金征缴累计收入为90413.35万元(清算退费后数据),全年预计基金征缴累计收入为98615万元。

4.切实压减支出

我局在年中实行多批次、多领域财政资金压减工作,截至11月底,针对2022年度确不执行或可延后的项目进行多批次压减,压减金额合计1.9424亿元。且将严控支出与预算压减相结合,优先保障三保支出、两直支出、债务支出等重点支出。

(四)深化内部建设,提升财政工作效能

1.全面压实省级经济责任审计整改责任

为把经责审的各项整改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我局高度重视,专题部署,明确了问题整改的责任人、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对照下发的审计意见,逐一落实,专题梳理并详实反馈整改情况,目前整改正在有序推进中。

2.全力整改落实县委巡查工作意见

针对县委巡察整改要求,以绩效为导向,查找问题根源,透过问题看本质,按照点上问题马上解决,同类问题举一反三,面上问题着眼长效建章立制,逐条逐项抓好整改落实。深入研究分析整改意见,在解决个性问题的同时,推进共性问题解决,同时注重标本兼治,坚持举一反三,目前已全面完成整改。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针对单位内部干部职工老龄化、青黄不接的问题,我局开展中层干部结构调整,统筹干部年龄结构、任职经历、素质能力等,将6位年轻优秀干部充实到中层干部队伍中,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从46岁下降到42岁;开展干部轮岗交流,综合培养人才,积极拓宽干部交流视野和渠道,真正把干部交流到合适岗位,形成在同一岗位五年以上工作干部交流面达8人。

4.推进数字政府改革

一是全面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该项工作我局在全省排第23位,丽水地区排名第1名。

二是扎实推进“浙里报”平台。已于10月份实现“浙里报”全场景上线,共覆盖193家预算单位19445825笔业务,涉及资金11104万元。根据省市的反馈数据,截至11月底,我县“浙里报”工作成绩在省内排名第一。

三是推广“浙里募捐”应用。发挥财政在“第三次分配”中的职能作用,依托“浙里捐赠”慈善平台建设和场景开发应用,以财政电子票据为抓手,促进信息流、资金流、票据流“三流合一”,积极推进“浙里捐赠”试点建设,在共同富裕事业发展中贡献缙云财政力量。

三、2022年工作难点

(一)年度收支平衡存压力

收入方面:2022年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房地产低迷、留抵退税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截至11月底,政府基金中涉土收入仅为21.87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35亿元,与调整后38.48亿元的涉土收入预算目标差距较大;随着政策调整和宏观调控,国有资产特许经营权拍卖收入不能如期到账,造成年度内国有资产经营预算项目向县人大常委会申请进行二次预算调整。

支出方面:各类刚性支出持续上涨,特别是疫情防控经费、助企纾困等稳经济政策兑现。加之部分兑付政策冗杂、重叠,各类奖补政策出台日渐增多,加剧财政资金支出压力。目前,通过增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动用稳定调节基金和存量资金以及大力压减财政支出,已竭尽所有能动用的财力,收支相抵后,勉强可实现年度收支平衡。

(二)政策统筹不够

当前,部门服务发展经济意识强,但管理能力有弱化现象,存在以政策推动工作、以奖励推动工作的现象,由此衍生政策多重叠加和执行存在不协同的问题,产生资金短缺和资金闲置并存的情况,造成政策执行绩效差,财政统筹阻力大的局面。

(三)项目推进滞后

部分项目执行进度相对滞后,由于部分项目在前期谋划上不够细致,导致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无法及时解决,造成“资金等项目”的尴尬局面,尤其是在专项债项目推进当中,例如缙云县保障房工程由于土石方政策处理滞后,缙云县冷链物流综合小微园项目由于道路工程未开工而滞后,大大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

(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部分企业过于夸大政府优化营商环境责任,存在依赖政策现象,甚至忽视了企业自身的法律责任,造成财政隐形支出。比如企业社保基金征缴工作,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对征缴工作不落实;部分单位、部门疏于管理,监管不力,日常管理弱化,导致企业社保基金征缴工作与省县责任分担存在明显差距,无形中增加地方财政负担。

四、2023年工作思路谋划

(一)工作思路

锚定“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财政工作主基调,在发展中谋求平衡,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财政管理能力,优化财政收支管理,压实“过紧日子”政策,深化财政数字化改革,加强要素统筹分配,优化精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紧抓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发展机遇,立足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创新财政举措,促进我县经济平稳运行。

(二)工作目标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9亿元,同比增加8%;尽全力做好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的资金保障。

1.全力挖潜增收

一是积极培植新税源。围绕工业强县战略,积极发挥财政扶持生态工业作用,推进“双招双引”,集成优质税源项目落地,协助本地企业转型升级;推进融资担保业务创新,重点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倾斜,争取“创业担保贷”等类似专项产品多元化落地;提升政府性产业基金引导和招商效能,完善产业基金审批流程,充实项目库储备。

二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紧抓山区26县跨越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以及革命老区发展契机,全力做好竞争性项目的前期谋划和项目申报,落实主体责任,紧盯上级项目政策出台及变化,与省财政厅建立信息沟通长效机制;贴合我县工业建设及民生建设等关键领域,联合相关部门需求协同申报,建立健全专项债项目全过程跟进机制,设立绩效管理目标,加强日常跟进,落实项目绩效评价。

三是全力盘活国有资产。探索建立“公物仓”和行政事业单位报废资产处置定点企业上门回收机制,摸清单位闲置资产、报废资产情况,将闲置资产统一上交“公物仓”,报废资产定点清理回收;建立闲置资产共享机制,对临时办事机构、大型活动所需通用资产等加强整合,尽可能周转使用;促进低效资产转型升级,协同老城有机更新,加强与社会资本合作,更新资产项目利用,严格监管资产使用效率。

2.保证财政可持续性

一是督促部门加强管理,联合相关要素保障部门,加强合作联动,增强管理意识,针对企业社保基金征缴、养老保险征缴等工作,督促部门做好监督、跟进,根据事项、职责分配明确牵头部门,针对政策保障加强协商,探索建立定期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各部门信息共享。

二是建立健全财政风险防控体系,紧贴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规范预算编制、执行过程,贯彻落实零基预算以及收付实现制的改革要求,不断提高预算的精准性、科学性、完整性;着重抓好两直资金的监管和使用,加强项目日常督导。

三是加强政策研究,紧跟时代变化要求,谋划要实在,将政策研究深入到各个节点以及资金的全生命周期梳理中,确保前期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健全政策资金监管全环节闭环式跟踪,切实加强各部门的执行效率,确保政策的有效开展。

3.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一是以执行管理为导向,结合数字化改革,建立健全资金支出跟踪机制,谋划动态数据表,将资金全生命周期使用监管纳入部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精准性、高效性。

二是立足“过紧日子”政策要求,压严压紧支出计划,全方位保障“三保”支出、债务支出、助企纾困支出、民生支出等重点领域,剩余项目支出按照收入实现情况,根据轻重缓急原则进行分档保障;建立健全支出标准化建设,承接上级政策的同时,要立足我县实际,出台相应的细化标准,针对特殊区块谋划专策专工。

三是加强绩效评估,拟建立我县预算绩效指标库,保障绩效目标编报的合规性、精准性、可行性,着重围绕文化政策开展绩效评价,实现“物质+精神”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并将进一步扩大部门整体绩效评价范围,夯实全面铺开部门整体绩效评价的工作基础。

4.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以党建引领,着力提升干部塑造变革能力,以集中学习为主,定期或者不定期邀请财经类专家或领导干部进行授课活动,深入推进财政业务知识为主的学习活动;完善财政干部流动机制,定期进行局内或跨部门轮岗,以拓宽视野、丰富工作阅历,全方位提升干部业务操作能力。

二是建立健全干部职工考核制度,坚持突出重点,量化、细化考核指标,以工作实绩为重点,兼顾考核办事效率、工作作风、现实表现等情况,推行分级、分类考核,将干部提拔、评优与平时工作情况挂钩,充分发挥考核激励作用。

三是倡导推进大科室模式创新,厘清部门、科室、岗位工作职责,按照职能相关、相近、相通的原则,重新组合科室职能,将任务进行精细分解,着力破解内设机构繁杂、职责交叉、效能低下等突出问题,探索建立简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财政工作整体效能。

五、工作亮点与2023年重点工作谋划

(一)2022年工作亮点

1.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试点建设。

2.顺利完成我县双龙村、周村村、古塘下村、三都村、靖岳村建设升级版美丽乡村建设;2022年度安排2143万元用于全县39个一事一议项目,获得全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成绩突出县奖励资金530万元。

3.全面推动和落实“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一卡通”建设,梳理了现行的95项中央、省级、市级和县级出台的政策清单已向社会公开,共有118703人次在平台发放补助,共发放35638万元。

4.争取到2023年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打造共富乡村试点项目2000万元补助资金;争取到省级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专项补助资金3000万元;申报了2023-2025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预计能获得7800万元上级补助资金。

5.结合老城有机更新,盘活闲置资产2.5亿元,依法依规完成资产处置221笔,涉及金额4.57亿元;盘活存量资金2.89亿元。

6.数字化改革成绩突出,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位列全市第一;“浙里报”应用建设工作在省内排名第一。

(二)2023年重点工作谋划

1.争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

2.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资金比上一年不减少,盘活国有资产等各类资金不少于4亿元,增强财政可用财力。

3.贯彻落实“过紧日子”政策,严控“三公”经费。

4.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争取5月底前“公物仓”正式投入运行。

5.完善财政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加强项目资金使用评估,提高资金绩效。

6.深化数字财政改革,加强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浙里报系统应用。

7.积极争取2023-2025新一轮区域协调财政激励奖补政策,涉及省补资金4.5亿

8.与县慈善总会对接试点工作,推进“浙里捐赠”应用试点建设。

9.加快构建家庭型财税政策体系,以财政贴息政策撬动金融资源向扩中家庭倾斜。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