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胡源乡位于胡源乡地处缙云东南部山区,距县城约14公里,辖区面积44.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4933人,常住人口6882人,人均耕地面积仅约0.3亩,下7个行政村皆为省定经济薄弱村,过去胡源人民常以“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自嘲,导致大多数年轻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近年来,胡源乡结合乡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明确3个“发展之问”,要厚植的鲜明特色在哪里?可以用强化发挥的资源优势是什么?实现共同富裕的持续动能怎么激发?立足农产品品牌打造与闲置资产盘活,围绕近、中、远全周期“共富”目标,分别实施“山货换银”“跨海借力”“点石成金”三大举措,逐步打造“政府引导、集体参与、强村公司运营”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实践强村富民“快速路”。
一是全面推进“山货换银”,增强主动造血新信心。胡源乡立地条件不佳,工业基础薄弱,这既是不可忽视的现实短板,也提供了得天得厚的生态条件。为破解绿色农业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局面,胡源乡依托强村公司平台载体,充分发挥与省国资委结对优势,积极争取、广泛建立与省属国企、乡贤企业等供销合作,并牵头组织县内其它乡镇强村公司如仙都街道、新建镇、石笕乡等开展合作经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提升农户生产信心、提高集体收入水平、增强干部创业热情。2022年,通过打造“胡源有礼·把喜气带回家”大礼包,打通农副产品“进城”渠道,完成与浙商证券总部公司订单近70万元,总利润17.75万元;完成与省旅游集团、省安邦护卫集团有限公司等生态大米销售订单5万余斤,利润超12万元;并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引流营销,建立“强村公司+农户+订单企业”的“上坪西瓜”销售模式,实现经营利润4万余元。
二是大胆探索“点石成金”,拓宽蓄势腾飞新思路。秉承“农业立乡、产业强乡、文旅兴乡”发展理念,全面激发生态旅游、红色教育、文化研学融合发展潜力。借助缙云县省级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实施契机,挖掘利用中共处属特委特委、交通站旧址,榧树根村兵工厂、胡村村地下医院等红色资源以及蚕桑文化等,建设盘溪流域革命历史纪念馆、红军饭堂、蚕桑小型博物馆等功能性场馆,同时增设射击体验、VR教学、手作学习等造血细胞”,有效推动生态价值加快转化。2022年,各行政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三年债务化解工作有序推进,债务化解率达38.6%,章村村实现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实现零的突破。在2023年3月举行的开馆仪式当天,现场完成特色农产品销售13.5万元,截至目前累计收获订单20余万元,先后接待红色教育、研学体验等游客8批400余人次。
三是系统实施“问海借力”,激发赶超跨越新动能。立足茶叶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项优势资源,充分利用“山海协作”平台,在共建共享中淡化瓶颈制约。强村公司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打造完成红妆婚嫁基地,与结对单位独山港镇合作举办“‘情’有独钟,‘源’来有你”宋婚巡游活动,打响“山海之恋”协作品牌,有效推动国家级非遗文化价值转换、流量变现,并成功争取价值50万元乡域旅游发展规划支持。同时,聚焦当前茶产业链延伸不足问题,全力促成签订“山海一壶茶”项目框架性合作协议,首期投资约250万元,计划通过盘活原胡村村乡敬老院闲置资源,通过场地改造提升、配置流水线生产设备、组建专业团队等,实现茶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共富办李硕、胡源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