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缙云县聚焦“三新”扎实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
索引号: 00266072/2023-94990     发布机构: 缙云县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3-07-10 10:54:13

近年来,缙云县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机制效能形成新共识,发挥阵地作用筑牢新防线,融合社会合力构建新格局,充分发挥关工委的纽带桥梁作用和老干部的独特优势,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一)聚焦机制效能,形成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共识

1.健全领导组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将关心下一代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由主管领导、离退休老干部和有关负责人组成领导机构,形成了从上到下、层层有组织、层层有人抓的良好局面。

2.完善机制运行。着力夯实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制度基础,不断制定和完善《会议制度》《工作制度》和《学习制度》。每年年初召开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对上年工作进行总结和对当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汇报会,听取基层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情况汇报。局党委会议常态化专题研究解决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3.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干部的积极作用,聘请教育局老干部担任局关工委副主任,学校自行聘任老干部做学校关工委校外工作人员,在教育系统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在岗和离退休干部结合、人员广泛”的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

(二)发挥阵地作用,筑牢关心下一代工作新防线

1.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缙云县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育人目标,在优化德育载体、优化德育机制、优化德育队伍上,持续积极地探索和实践,现已涌现出以全国文明单位缙云中学、全国德育先进集体长坑小学为代表的德育工作先进典型。

2.把校园安全作为政治任务。一是强化底线意识。牢固树立学校安全是“第一大事、第一责任、第一质量”的底线意识,强化教育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打造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教育安全工作体系。二是压实安全责任。健全完善校园风险闭环管控机制,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深入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教育领域扫黑除恶整治工作,筑牢校园安全周边屏障。上半年未发生校园安全责任事故,学校安全稳定实现了“五个无”。三是做好维稳工作。推进校园安全三化平台建设,深化安全管理数字赋能。着力在“教育在先、预防为主、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综合治理”上下功夫,全力以赴做好全国两会、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安全维稳工作。

3.把心理健康作为重中之重。一是重兜底。聚焦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需求,印发《缙云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缙云县 12355心理咨询热线相关工作的通知》《关于调整缙云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成员并成立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大组的通知》等系列文件,现有省一级心理辅导站、省心理督导点、省中小学亲子辅导示范校各1个,省示范性心理辅导站10个,标准化心理辅导站55个,市级示范点3个。二是强支撑,持续完善以“名师为引领、专职为骨干、兼职为支撑、班主任为主导、任课教师参与”的全员心育体系。全县共有专任教师4492名,其中持有A证19名,B证549名,C证3639名,心育专职教师11人。三是重预防。加强校内教育,充分挖掘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学科蕴含心理育人要素,利用525心理健康活动节、开学、毕业、传统节假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特殊节点,借助班级团队、校园文体、社会实践、网络微课、微视频创作以及知识竞赛等活动,多形式开展生命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成长档案,每学期对全县4万余名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全面筛查,形成县域基础数据库。健全帮扶机制,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做到心理高危学生“一生 一档、一生一师、一生一策”。

(三)融合社会合力,构建关心下一代工作新格局

1.加强家庭教育。一是突出阵地建设。由教育、妇联等多部门联合成立县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制定《缙云县家庭教育工作“十四五”规划》,持续推进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标准化建设,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师资培训内容。共组建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及志愿者队伍33支,开展家风家训教育134场,设立家庭教育专栏20个,实现中小学家委会、家长学校全覆盖。二是突出品牌打造。线下深入推进“四千教师赋能十万家庭”活动,组织4000名教师走进学生家庭、走进社区,开展家访和家庭教育宣传工作。线上持续擦亮“智慧家教云课堂”品牌,针对性开展专家讲座、案例访谈等指导服务,累计惠及6万余人次。2023年全县中小学召开家长会 833 场,家庭讲座965次,惠及学生家长4万人次。

2.推进“儿童之家”。一是建好“儿童之家”。积极整合学校资源,对照《缙云县儿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五个有”原则,为“儿童之家”配置4点半课堂、娱乐室、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视频交流室及其他相关设施。统筹教师、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大学生、法律工作者等组成志愿服务队,齐心协力把少年儿童之家打造成“温暖之家”。全县中小学共建有“儿童之家”31家。二是管好“儿童之家”。成立由学校副校长为主任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儿童之家的建设、管理工作,健全完善《儿童之家家长委员会制度》《儿童之家工作人员责任制度》《儿童之家管理制度》,形成动态管理机制,确保情况清、动态明、监管及时。三是用好“儿童之家”。各校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一家一品”。持续拓展文体活动、作业辅导、心理健康、劳动教育、道德品格培育等阵地功能,踊跃推出民乐(婺剧曲调)文化、农耕文化、国学文化等品牌,为少年儿童打造集文化休闲、增加知识为一体的校外学习平台,如新建小学体验传统农耕的“半亩田园”,河阳小学的“未来之星”小舞台,盘溪中学依托天寿养老院实施“焕新乐园”公益项目。

3.加强“乡村少年宫”管理。一是强队伍。在完善以校内教师为少年宫教师辅导员队伍的同时,聘请县域颇具影响力的书法、剪纸、非遗传承人、大学生志愿者为兼职辅导员,同时配备相应的设备及管理服务人员,每年根据学校和学生需要制订各具特色的活动方案。二是立制度。健全制度,明确职责,制定了《乡村少年宫主任工作职责》《乡村少年宫后勤管理制度》《外聘教师暂行规定制度》以及乡村少年宫各功能教室管理制度、岗位职责,确保活动有序展开。三是谋活动。鼓励全体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少年宫活动,组织参加县级以上的正规竞赛活动,以赛促建。每年举办“双百双进”暨“春泥计划”关爱夏令营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为少年儿童成长保驾护航。仅2023年就有省内6所高校240名志愿者,在全县20个地点(其中学校9所)开展这项活动,受益留守儿童达1000余人。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