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抓好政治建设,把准退役军人工作主旋律
一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实见效,逐章逐条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组织学习《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办法》等,累计开展各类警示教育活动3次,通报各类典型案例10余次,专题学习交流研讨4次,推动纪律教育常态化、日常化。
二是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水平。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组织宣传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维护社会稳定“三张责任清单”,坚持各服务站强化涉军舆情及信访排查工作,未发生到外地上访、集体上访等事件。今年以来,共召开学习会、主题党日、党组会等60余次,在单位内部通报、传达、学习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情况18次,未发生意识形态领域违规违纪问题。
三是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实施办法,集体讨论决策重大事项30余项;持续规范政务公开工作,主动公开政务信息139条;把新修订的《退役军人安置条例》《军人优待抚恤条例》等法律法规作为普法内容,提高学法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就业创业培训中,将法治教育作为必学内容,开展“送法律政策进军营”活动。
(二)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优待抚恤政策精准落实。及时足额发放抚恤金和生活补助费共计3187.68万元。走访慰问企业军转干部、军休干部、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和部分优抚对象492次,发放慰问金47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和大学生一次性奖励1393.25万元,自主就业金574.33万元 ;联合县关爱退役军人协会走访慰问全县35名抗美援朝老兵;组织全县174名重点优抚对象进行短期疗养;为505名缙云籍义务兵父母和烈属开展免费体检。
安置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组织召开退役军人自媒体创业座谈会,了解退役军人自媒体创业现状,共同探索职业发展的新方向。全面排摸完成全县4700余名60周岁以下自主就业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情况摸底工作,提供更加精细的就业服务。开展退役军人直播短视频带货创业培训、无人机驾驶培训班2期。承办了丽水市2024年“双拥杯”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完成125名2024年自主就业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39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接收安置25名由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和126名退役士兵,多措并举推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充分就业创业。
褒扬纪念工作走深走实。组织开展2024年“全民国防教育月”、红色九月系列活动,充分利用9·3抗战胜利纪念日、9·30烈士纪念日和全民国防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举办庄严感、仪式感强的公祭仪式。依托革命烈士陵园、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等红色教育基地,积极开展清明祭英烈、入队宣誓、开学第一课、役前教育等活动90余场次。持续开展“英模故事汇”、充分发挥老兵宣讲团作用,共计开展红色宣讲15余次,宣讲对象8000余人。精心开展关心关爱烈士遗属活动。推行运用烈士陵园数字人+导览系统、智网预警系统。
服务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实现全市首个乡镇(街道)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分会全覆盖。并为18个分会进行授旗,分会成立后,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困难退役军人、迎接退役士兵返乡、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新建镇、湖川村、三溪村四个标杆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创建工作,督促指导乡村两级服务站精准服务、高效运行。规范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积极对接社工部等部门,优化功能室标识标牌,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优待尊崇氛围日益浓厚。完成崇军拥军示范线路建设。以仙都风景区为核心,串点成线,将黄龙景区(4A)、河阳古民居景区(4A)、蛟龙大峡谷(3A)、退役军人服务站打造成一条面向全国退役军人的崇军拥军示范带。新增20余家崇军单位。常态化开展为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工作,春节期间共计为全县34名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落实立功奖励金待遇。共计悬挂光荣牌125块。
退役军人作用持续发挥。经县委组织部、人武部、编办、人力社保局等单位共同商议,结合缙云实际,制定《退役军人全链条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协同机制》,把退役军人资源转化为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支撑。深入挖掘宣传全县退役军人先进典型和事迹,在潮新闻、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官网(官微)、“学习强国”平台、人民日报官微、《中国退役军人杂志》等省市级和国家级新闻媒体累计刊发、转载报道80余次。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是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推进退役军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体系化、长效化,教育引导广大退役军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深做实老兵宣讲工作,为缙云“老兵宣讲团”注入新鲜血液,积极探索“老兵宣讲+”的思路举措,进一步丰富拓展宣讲内容,打造具有缙云特色的老兵宣讲品牌,深挖整合红色资源,发挥宣讲思想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凝聚退役军人磅礴力量。持续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引导广大退役军人开拓进取、勇立新功。
二是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严格按照《退役军人事务员培训评价试点工作方案》,稳步推进退役军人事务员新职业建设工作,确保按期完成培训评价工作。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标杆型服务站建设。多形式加强《退役军人安置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政策宣传和学习培训工作,同时,主动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落实好各项政策的衔接,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保障。
三是进一步加强就业帮扶。通过“适应性培训+创业培训+技能培训”,打好就业创业帮扶组合拳,探索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系统化进程。根据市场及个人需求,推出订单式、定向式和项目式培训。建立并打通退役军人“就业库”、企业用工“需求库”、社会机构“培训库”,形成退役军人就业闭环服务。
四是进一步深化双拥共建。落实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的“双清单”制度,持续深化“双拥在基层”“情系边海防官兵”“现役义务兵父母免费体检”“军人荣誉墙”“八一光荣榜”等工作,不断推进拓展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基本优待目录清单内容,推动相关部门、单位优待政策落实。全力搭建社会化拥军平台,进一步扩大拥军范围,让尊崇导向落实到退役军人生活的各方面。
五是进一步巩固和谐稳定。持续做好退役军人政策法规宣传解释工作,加强涉军矛盾隐患排查和研判,加强乡镇(街道)、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的信访接待、走访慰问、扶贫帮困等运转机制的业务培训,提高应急处置效率。持续加强政策解读和情绪安抚工作,实时关注动态,强化隐患评估。用好用活困难退役军人关爱帮扶基金,持续推进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司法救助、人民调解等服务体系建设。
三、“十五五”工作思路
一是实施就业创业“筑梦”工程。顺应退役军人就业需求新变化,在服务供给、能力提升、观念引导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多角度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多渠道开发适宜退役军人的工作岗位,精准及时传递退役军人就业供需信息,助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是实施教育培训“赋能”工程。积极探索退役军人事务员队伍建设的工作流程和机制,引导退役军人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深入开展“兵教师”人才培养,实施好“兵支书”培育,切实把培训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三是实施红色传承“润心”工程。多措并举持续做好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大力开展英烈精神宣传活动,挖掘红色资源、弘扬英烈精神,关爱烈士家属、赓续红色基因。注重发挥退役军人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退役军人敬业奉献精神。
四是实施服务保障“创优”工程。扎实开展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创建。深入推进服务管理提质增效工作,加强退役军人综合信息数据库管理,提升信息化、精准化服务管理水平。坚持走亲连心,加强关心关爱,持续强化基层服务站服务效能,实现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不断提升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