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潘经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激活职业教育潜力,助推缙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我局会同县人力社保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紧扣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要求,聚焦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着力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深入推进改革,多方培养实用型人才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职业教育财政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障办学经费,国家、省级项目提供不低于1:1专项配套经费支持。深入开展国家“1+X”制度试点建设,争创国家级、省级建设项目,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立校企合作专项基金,用于校企合作师资双向交流讲课费补助等支出,同时对接纳中职顶岗实习学生的本地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二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充分利用“缙云发布”“缙云教育”等微信公众号,设置职业教育专栏,在缙云电视台播放职业教育宣传片,常态化宣传介绍职业教育和就业方面的有关政策,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人才观、择业观,帮助部分学生家长走出职业教育认识误区,加强对初中学生启蒙教育,鼓励和引导广大初中毕业生正确看待自身优势与社会需求,准确定位发展目标。
二、深化产教融合,紧密对接校企双向流动
将校企合作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成立了缙云职业教育集团,参与企业120余家,基本实现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3所中职校适合的专业全部推行现代学徒制,参与学生比例为100%。特别是职业中专作为浙江省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首发学校之一,通过“校企校三元协同、课岗证全程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实现毕业及就业的无缝对接。2023年,我县中职校学生毕业率98.46%,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9.71%(其中本地企业就业率达98%),初次就业月均收入超过4000元,毕业生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达100%。
三、读懂科教融汇,专业动态调整错位发展
一是进一步完善职教体系。持续扩大中高职一体化、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规模,完善预科班、3+4、5+0、3+2等升学通道,强化各类专业建设,力争长学制人才培养招生人数占比达到40%以上。畅通教师队伍建设“外联内培”途径,加大紧缺专业师资定向培养力度,加强高技能人才引进,力争专业课“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8%以上。二是专业课程设置持续优化。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特点,按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提升传统专业”思路,职业中专拥有电子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机械加工技术、工艺美术等5个骨干专业,现有国家级示范专业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品牌专业1个。工艺美校建成现代制造、现代服务、现代财商和工艺美术4大专业群,现有省优势特色专业1个、省示范专业1个。2023年,机械加工技术、电子技术应用、工艺美术专业获评省高水平专业,机械加工技术入选省技工院校高水平建设专业。全县职业学校专业产业匹配度达98.2%,社会满意度达97%。
四、完善战略布局,高标准筹建技师学院
一是高水平建设技工学校。通过高级技工学校开设高级技工班和技师班,充分发挥职业中专师资、实训设备等优势,打造高水平公共实训基地,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为企业职工开展技能培训,实现从“扩大规模”向“提优提质”的转变。二是高标准筹建技师学院。加快技师学院建设,力争将技师学院纳入高校序列,加大与知名高校合作办学力度,积极向上争取资源红利。通过职业中专和技师学院融合办学,针对缙云产业体系精准布局,围绕机械装备、健康医疗、智能家电、短途交通四大主导产业,创办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康养护理等涵盖10个专业的三大专业群,每年培养高级技工、技师600人,社会培训4000余人。同步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各类技术技能攻关,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充裕、优质的本土高端人才支撑。
感谢您对缙云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缙云县教育局
2024年6月4日
(分管领导:胡成勇,联系电话:3140605;科室负责人:樊旭彪,联系电话:312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