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缙云县招商引资(浙商回归)工作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扣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不放松,通过实施四抓,进一步明晰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机制,提升招商理念,明确招商责任,夯实招商基础,有效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全面升级。
一、上半年招商引资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2015年市委市政府下达缙云县招商引资(浙商回归)共8项任务指标,分别为:合同利用市外内资85亿元,实际利用市外内资40亿元;合同利用外资48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800万美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19亿元;引进大项目19个;入选“绿谷精英”对象2名.
2015年上半年招商引资(浙商回归)指标完成情况:共引进新项目31个,合同利用内资56.7亿元,完成进度66.7%,;实际利用内资23亿元,完成进度57.5%;合同利用外资5057万美元,完成进度105.4%;实际利用外资3709万美元,完成进度77.3%;浙商回归实际到位资金11.03亿元,完成进度58.1%;引进大项目10个,完成进度53%。其中,丽缙园区共引进新项目5个,完成合同利用内资2.92亿元,完成进度10.4%;实际利用内资1.76亿元,完成进度22%,浙商回归到位资金1.08亿元,完成进度25.7%。
二、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引资总量有所提升。共引进新项目31个,同比增长40.9%。合同利用内资56.7亿元,同比增长88.34%;实际利用内资23亿元,同比增长51.5%。合同利用外资5057万美元,同比增长153.2%;实际利用外资3709万美元,同比增长208.6%,分别较2014年同期增长3060美元、2507美元。
2.大项目引进稳中有升。今年1-6月全县共引进内资大项目10个,合同利用内资金44.7亿元,占全部合同利用内资的78.8%;其中,一产高端农业项目1个,二产生态工业项目7个,三产生态休闲养生服务业2个。引进10亿元至20亿元项目2个,第二季度招大引强工作有序开展,对我县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明显。
3.引进项目多元发展。上半年,全县引进一产、二产、三产项目分别为6个、14个、11个,合同利用内资金额分别为3.74亿元、26.24亿元、26.74亿元,引进产业结构比例为6.5∶46.4∶47.1,对调整产业结构影响深远。
4.续建项目稳步推进。1-6月,续建项目本年新增到资12.6亿元,占实际利用内资总额的54.8%。续建项目实际进展良好。2013-2014年引进的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为96%,开工率约88%,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5.浙商回归有序开展。上半年,全县共引进和续建浙商回归项目54个,累计到位资金11.03亿元,占实际利用内资的47.9%。其中今年新引进浙商回归项目15个,续建浙商回归项目39个。晨龙太空小镇、晶科能源农光互补、企鹅新材料等一批浙商缙商回归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
三、主要工作
(一)优化理念明思路,显成效
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做优高端农业、做强生态工业、做大第三产业为目标,以发展生态经济为立足点,以生态招商、大项目招商为重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着重培育和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养生养老业、休闲旅游业、现代商业、服务业及战略新兴产业。一是做优高端农业。高度重视生态农业招商,重点抓好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努力搭建现代农业招商平台,引进更多好生态农业项目。今年以来,成功签约上海红马(集团)饲料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的杨梅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上海春芳花木园艺场投资1.5亿元的玻璃温室高档花卉生产基地项目。二是做强生态工业。以丽缙园、工业园区、壶镇小城市为主平台,加快基础配套建设,大力引进产业高端、技术高新、投资高密度的项目,积极引进行业优势企业、龙头企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成功引进农光互补项目、混凝土搅拌站项目等工业项目,其中晶科农光互补项目首期20mw已开工建设,二期已签订土地租赁协议。同时,锯力煌公司与台湾士宏机械公司就共同开发金属圆锯机达成合作意向,士宏机械将把生产基地移至锯力煌。三是做大第三产业。充分发挥缙云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和旅游休闲的自然优势,利用166.2平方公里的仙都景区进行招商,特别是养生(养老)和现代服务业的招商。今年先后引进缙云黄龙景区开发项目、缙云县仙都石文化特色酒店等三产项目。同时,突出“高、大、上”项目的招引,加强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总部经济和上市公司等对接,努力促使我县绿水青山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今年以来,先后与巨石温泉集团有限公司、花间堂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莲森集团有限公司等进行对接洽谈,缙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喜获路条,全面提升了缙云招商引资项目的整体水平。
(二)善于谋划求创新,聚合力
1.谋划考核新策。及时修订完善了《2015年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充分利用考核指挥棒作用,调动全县各方力量,构建全县上下“一盘棋”招商氛围,形成有效招商合力。一是适度增量加压。继续把招商引资列入县委综合考核十大重点专项工作之一,在市里下达年度任务的基础上对每项考核任务指标进行了自我加压,提高目标任务量,并根据全县各招商单位的基础条件进行合理的任务分解,细化指标、落实责任,构建责任明确、考核严格、各方协作、齐抓共管的招商引资目标考核机制。二是加大浙商回归考核比重。浙商回归是全省经济工作的头号工程,也是丽水、更是缙云发展生态经济的突破点。今年,缙云将浙商回归的考核分值从2014年的10分调整为20分,取消单项奖设置门槛,并将完成浙商回归任务增设为内资单项奖的条件之一,切实加大各责任单位对浙商回归工作的重视力度。三是调整奖励范围。增加“各项指标完成80%以上”的要求作为综合优胜奖参评的条件,并将综合优胜奖一组的奖励单位数由2014年的3名增加到5名,以此充分调动全县尤其是重点招商责任单位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
2.谋划包装宣传。一方面,做精宣传推介。着力打造立体宣传阵地,通过网络、微博、报刊等媒体渠道进行立体宣传推介,逐步构建了全县上下招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快速通道。继续抓好“五个一工程”建设,即出好一封信息刊物——《缙云招商》,编好一册招商宣传册,建好一个网站——缙云招商网,制好一个重点项目推介ppt,做精一个招商宣传片,并不定期将全县的重点(意向)投资项目信息资源,以专报的形式发送至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及政府分管领导手中。截至目前,共编制《缙云招商》简报12期,专报2期。同时,今年丽水市影视风光景区成功申报为“全国影视指定拍摄景地”,其授牌仪式和“影视风情小镇”项目(前期)的启动仪式设在仙都举行,这为缙云扩大招商平台又添了有力一笔。另一方面,做优项目包装。抓好缙云项目储备库的建设,进一步加强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动态化和常态化管理。目前,项目库中已储备对外招商项目70余个,全面覆盖一、二、三产。并对高端玻璃管生产线项目、珍珠岩等非金属矿产项目、冷轧薄板生产线项目、华能集团风力发电项目、太和百草园项目等49个在谈、在批、在建项目进行梳理,明确县联系领导、责任单位与责任人,加快项目的推进,强化项目的监督与管理。
(三)精准发力强对接,有实效
一是领导带头发力。根据我县浙商回归工作重点,全面梳理联系商会、盯引重大项目和服务推进项目,研究制定《党政“一把手”“1+2+10”责任清单》,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全面落实浙商回归“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今年3月份,市委常委、县委书记朱继坤率四大班子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赴上海、江苏、广西、广东四省开展历时六天的招商考察活动,共考察10家企业,走访4个商会,签约5个项目和1个银商合作协议,框架协议总投资约达87.5亿元,成效显著。二是对接考察有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依托在外异地商会、在外缙商牵线搭桥,利用乡情、亲情,积极组团开展对接,不断挖掘、拓展客源和商机。先后邀请爱丁宝幼教集团来缙对接“缙云县新碧中心幼儿园”项目,中国中材集团西安公司一行来对接年产4500万平方米珍珠岩发泡陶瓷保温板项目。浙江均得利禽业有限公司一行来对接缙云县“年产500万只优质土鸡”生态循环建设项目,新疆丽水商会“家乡行”考察团一行20余人来缙云考察走访、座谈交流;由缙商中国电信集团卫星通信有限公司新业务总监吕子平牵线搭桥,邀请来自上海、北京、厦门等地知名企业家来缙实地考察投资环境。同时,云数据服务中心、“红曲养生文化”、机器人产业发展、大洋山景区开发、城镇商业投资等项目正在进一步考察对接当中。三是浙商回归给力。及时调整县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缙云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全面开展2015“浙商(缙商)之春”走访慰问系列活动,走访慰问知名浙商企业、缙云商会以及50强企业,以寄送省、市领导慰问信、发送短信、电话慰问、新春座谈会等方式慰问浙商(缙商)6万余名,重点慰问90户浙商(缙商)企业、家庭。5月份,就总部经济回归工作专程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赴青田考察学习,学习借鉴青田青商回归产业园的成功经验与做法。
(四)用好平台抓合作,创共赢
继续把实施山海协作工程作为欠发达地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有效抓手,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对接,加快推进发达地区与欠发地区的合作互利与共赢,切实增强区域合作的活力。5月份,上海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长三角城市合作》编辑部周缙主编一行来缙调研,对生态旅游与黄帝文化、养生养老及古村落文化的融合包装提出了建设性意见。6月份,县政府组团专程赴德清对接扶贫结对和山海协作工作,实地考察学习德清新农村建设、民宿经济发展等好经验做法,并与德清县签订2015年山海协作帮扶合作协议,帮扶资金46万元。争取宁波山海协作援建工程项目援助资金100万元。目前,共建省级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的前期谋划工作正有序开展。
(五)提升能力优素质,强队伍
办(局)十分重视招商队伍的建设,把干部职工谋划项目能力、沟通谈判能力、解读政策能力、破解难题操作到位能力的培养摆到急迫的战略地位。一是“内部讲堂”再深化。一方面,丰富讲堂内容,以干部轮流讲工作、心得交流、业务培训、专题讨论、解读文件、推荐书籍等形式展开,成效显著。今年共开展“内部讲堂”16次。如举办《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现状与发展》职工讲座,围绕如何打造我县招商引资(浙商回归)的新平台,高铁时代如何招好商,提高招商引资实效的商业新模式等主题开展讨论。另一方面,创新讲课方式,以ppt授课、全员参与的新模式,提升学习效果,激发干事热情。二是“三爱三创”实地化。继续推行“用脚步丈量缙云县情”的工作方法,切实把“三爱三创”学习讨论成果转化成工作实效。结合蹲点村实际,协助村包装谋划一批切实可行的、能为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带来实惠的好项目。今年,帮助壶镇镇岩下村争取100万元的宁波-丽水山海协作援建工程项目,主要用于解决村庄便道和防洪设施的建设。三是“挂图作战”制度化。围绕全年招商引资(浙商回归)工作目标、作风建设、课题研究推行“挂图作战”制度。根据全年的考核任务和工作重点,各科室对工作进行集中梳理,层层分解、细化责任、落实到人,每位干部职工与所属科室的科室负责人签订《2015年个人目标考核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制定周计划、月计划、课题(项目)研究任务表,以更好的突出工作时效性、整体性、系统性。
四、存在问题与困难
一是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影响持续存在,导致招商接待忙忙碌碌, 谈成的项目却为数不多;签订的合同、协议鼓舞人心,落实起来难度大。二是考核压力持续加大,尤其是2015年的浙商回归任务空前繁重,指标完成情况不容乐观,2015年浙商回归到位资金任务数19亿元,与2013年相比增长90%,较2014年增长46.2%。三是项目供地迟缓,落地难开工难。不少项目因土地问题被搁置,部分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不能及时落地,项目等土地的情况突出。四是在谈项目进展不快。目前,苏州科赛集团投资的高端植物纤维电池项目、中国中材西安工程公司、浙江总队、浙江豪龙工贸公司共同投资的新型墙体保温一体化材料(珍珠岩)项目、德国肖特集团医药玻管公司投资的高端玻璃管生产线项目等一批重大浙商(缙商)回归项目仍在进一步对接中,进展不够快。
五、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总体思路
下半年,我办(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市县招商引资(浙商回归)工作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理念,以“抓发展、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推跨越”为中心,抓好有效投资、浙商回归、创新驱动,大力发展绿色GDP,全力推动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以“夙兴夜寐早谋划、只争朝夕强落实”的激情与干劲,去实现“育得梧桐枝繁茂,方有凤凰竞来栖”的愿景,力促全年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措施
1.以产业招商为导向,坚定步伐铺新路
新常态,催生新的产业、新的经济形态、新的商业模式,大信息产业、大健康产业、大旅游产业、大时尚产业,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运而生;智慧经济、服务经济等新的经济形态层出不穷; O2O、P2P、众筹等商业模式方兴未艾。对此,要加快发展思路与理念的转变,根据缙云现有的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积极应对,研究把握,并巧妙的与原有经济、产业、企业嫁接融合,促使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充分挖掘和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做好自然资源、新兴产业与招商引资的结合文章,大力引进抽水蓄能、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传统水力发电、地热能、生物质能源等新能源产业。发挥后发优势,坚持弯道超车,通过挖掘军工产业、新材料行业、先进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招高新技术项目,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利用现有良好基础,积极打造绿色能源基地、机器人(智能机械)基地等,进一步优化区域生产力空间布局,坚定绿色招商引领生态经济发展的步伐。
2.以健全机制为抓手,夯实基础提效率
一是继续完善政策体系。结合国务院开展的优惠政策清理工作,切实加强政策研究,打开突破口,创造新优势。通过打造缙云特色优势的政策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招商过程的依据问题,着力解决部分已出台政策过于宏观,缺少定性分析、定量标准及可操作性问题。同时,要完善非工项目招商管理。理顺全县重大非工项目招商流程,明确责任部门职责,推进非工项目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提高项目决策科学性、项目引进投资主体质量和项目服务效能与水平。二是继续夯实招商力量。进一步理顺招商工作体制,以提升招商队伍素质,增强队伍活力为重点,有计划地引进和选拔有专业素养的招商人才,壮大招商队伍;组织开展招商业务、宣传信息等相关工作专题培训,推动我县招商机构和人员队伍向专业化转型发展。在此基础上,尝试突破招商队伍建设的体制约束,探索招商队伍社会化新模式,组建专业化招商引资“小蜜蜂”队伍,进一步增强招商力量。
3.以项目建设为中心,齐心协力促转型
一是进一步优化招商平台搭建。抓承载平台,要切实加快我县招商引资“三区两城”(丽缙园区、工业园区、仙都风景区及县城和壶镇小城市)主战场的建设,持续完善基础配套,吸引更多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牵动性强的项目集聚。积极建设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现代农业招商平台,加快共建省级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谋划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招商项目落地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抓信息平台,健全异地商会联络机制,完善浙商创业创新信息库、缙云招商网、招商项目库建设,举办大型推介宣传活动,搭好招商信息发布平台,畅通沟通渠道。抓服务平台,牢固树立“三分招商,七分安商”理念,努力为客商营造一个公平、竞争、高效的经济软环境,真正实现项目前期以诚信为本招商、项目中期以优质服务招商、项目后期以良好环境招商、项目建成后以规范化管理安商的招商引资良性循环。进一步提升行政代办服务中心功能,切实为招商引资打造“绿色通道”,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二是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采取登门招商、小分队招商、企业招商、聘请顾问招商、乡情招商等形式组织开展一系列招商活动,增强招商本领,确保招商实效。要加强招才引智工作,加快实施绿谷精英和创业创新团队引领计划、科研攻关团队和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团队引进,利用人才资源整合催生新的产业。继续积极开展异地缙云商会以及未建商会的缙商集聚地区的走访与推介工作,了解在外缙商需求,推介家乡投资环境和重点项目,促成更多地在外缙商回乡投资,为家乡招商项目牵线搭桥。此外,要进一步强化三产项目的包装与引进,特别是农旅结合、工旅结合的项目,并要着眼于生态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早谋划,早布局,早引进,早培育。三是进一步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建立健全县领导重大项目联系制度,实行“一个项目,一套人马”模式,对每一个重点项目组成一个工作组,确定责任领导、牵头单位、协助部门等,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采取目标倒逼机制,通过排出工作节点,以任务倒逼计划、以时间倒逼工期,并定期通报各乡镇(街道)、部门招商引资排名和考核情况,定期通报全县在谈、在批、在建重大招商项目的进展情况。着眼项目供地率、开工率、竣工率、投产率、产出率等“五个率”,全面加强项目管理工作力度,以终端考核推进过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