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情况
草地贪夜蛾被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 CABI 评为世界十大植物害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是一种原产于美洲大陆杂食性害虫,主要取食为害玉米、甘蔗、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具有迁飞扩散能力强、繁殖能力强、暴食为害性和防控难度大的特点。2019 年 1 月首次入侵我国云南省,5 月份迁入我省。我站于5月29日在七里乡大园村玉米田发现该害虫,虫龄处于4龄,危害心叶和雄穗,平均株为害率0.11%,幅度0-8%,百株虫量幅度 0-4头。
二、幼虫习性、危害症状及形态识别
喜食幼嫩植株,昼伏夜出,3 龄以上钻心钻穗为害,高龄暴食为害。 叶片叶肉被取食后形成半透明薄膜状“窗孔”,叶片会有孔洞,剥开生长点卷曲心叶可见大量粪便,心叶被咬食呈破烂状。幼虫头部具有倒“Y”型斑,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 4 个黑斑。
三、防治意见
(1)人工捕杀:对于小规模种植的田块,鼓励采用人工摘除卵块和幼虫的方式进行处置。卵多产于叶片正面,玉米喇叭口期多见于近喇叭口处。发现卵块或未分散初孵幼虫及时人工摘除,并妥善处理带有虫源的植物残体。
(2)成虫诱杀:对于集中连片种植的区块,可在成虫发生期,探索使用性诱产品诱杀。
(3)化学防治:对于种植面积较大田块,吐丝期以前建议使用乙基多杀菌素、虱螨脲、虫螨腈、茚虫威、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酯、氟氯氰菊酯、甲氯菊酯、溴氰菊酯、阿维•氯苯酰、阿维菌素、乙多·甲氧虫、甲维盐等高效低残留的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对于吐丝期以后的田块,建议在卵孵化初期喷施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制剂(Bt)、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等生物农药,以保证产品安全。
注意:施药时间以清晨或傍晚为宜,并注意兑足水量,喷施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其次要注意轮换用药,不同作用机理药剂交替或混配使用。农药安全间隔期可参考其在瓜果、蔬菜上的安全间隔期。
调查:邓曹仁 陈林杰 预报:邓曹仁 签发:王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