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十四五”时期,缙云仍然处于大有可为且必须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人才发展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从全球来看,大变局下科技创新竞争加剧,人才资源流动加速。从全国来看,要求把握改革开放走深走实的新机遇,坚持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走更多依靠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提高战略必争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竞争力,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从长三角来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缙云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省“四大”建设和市“一带三区”建设,形成“背靠大花园、面朝都市圈、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拥抱全世界”的开放格局,成为丽水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和“模范生”。从浙江来看,全省正在大力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缙云要以创新人才为根本推动“集聚裂变”,努力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从丽水来看,“十四五”是丽水市生态优势全面彰显的重要时期,是丽水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和战略窗口期。今天的缙云已站在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重要历史关口,建设“三城三地”,争当山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先行县是缙云发展的新目标新定位。从内部发展看,区位交通优势、产业发展空间优势、文化旅游品牌优势、山区县扶持政策优势等将相互作用,形成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动力。同时,大都市区中心城市“虹吸效应”和地区之间对优质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对缙云县域综合能级提升和特色优势培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形成适应赶超发展的人才优势并向科技优势、产业优势、竞争优势转化的任务更加艰巨、需求更加迫切,亟需制订中长期人才规划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二、文件依据
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决定》《丽水市人才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和《缙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缙云县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
三、规划的主要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战略重要论述为指导,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围绕打造“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以浙西南革命精神注魂赋能立根,模范厉行“丽水之干”,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省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全球人才蓄水池”建设,紧紧抓住国务院支持浙西南革命老区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历史性机遇,以打造全国“两山”发展人才高地为目标,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县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重大人才工程,创建全省人才生态最优县,为加快建设“三城三地”、争当山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先行县、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多类型的强有力人才支撑。
四、规划的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县人才先行战略取得突破性成效,形成一批总量增长、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布局若干人才飞地,建立人才工作专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人才多元投入机制,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以实绩论英雄、跟能力相匹配、与贡献相挂钩的人才激励体系,建设具有缙云特色、示范全省的人才事业发展生态最优县,为加快建设“三城三地”、争当山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先行县、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多类型的强有力人才支撑。
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规划从时间、空间、范围、领域等方面对人才工作进行的详细部署。除了形成由人才队伍、人才平台、人才体制机制、人才政策和服务构成的体系化任务举措,还围绕上述四部分内容创新思维,保持人才工作的创造性张力。
一是用产业链思维建设人才队伍。为改变人才和产业两张皮、企业和政府两条线的局面,本《规划》主要以本地产业链的精准分析为基础,围绕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和主要企业来谋划,形成颗粒度更小、精准度更高的人才地图和人才数据库。实行以业引才、以才带才,在完善、扩大和提升地方产业链的过程中推动人才链发生“链式反应”。
二是用超常规思维打造人才平台。人才平台是构成这种土壤的基本单元。在高素质人才向大平台、大项目汇聚的趋势下,本规划把人才平台作为人才工作的突破口之一,发挥本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以新型研发机构为载体,打造一批高能级人才平台。
三是用系统论思维改革人才体制机制。面对越来越复杂多样的发展改革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系统观念,强调整体大于局部的总和,整体决定于局部,为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本《规划》探索多改联动、综合集成的改革路径,通过经验总结、动态反馈、迭代升级,一步步释放体制机制改革的整体红利。
四是用使用者思维提高人才政策和服务的水平。当前,高层次人才需要的国际化金融、外事、法律服务还比较缺乏,青年人才普遍面临高房价、子女读书难等问题。本《规划》针对这些痛点因地制宜设置人才服务实事,以“拉清单”的方式倒逼工作,不断增强人才的获得感。
六、规划重点人才工程解读
规划深刻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要义,坚持海纳百川引人才,立足长远、践行因地制宜育人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升高、聚青、植根行动,着重统筹推进(6+1)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基础人才优势、补齐缙云人才短板,提升缙云人才的整体竞争力。
一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精准引育重点产业创新创业团队和人才,主动衔接海外引才计划、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市“绿谷精英·创新引领”行动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到2025年,争取入选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个,引进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1人,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5人,市“绿谷精英•创新引领行动计划”人才项目80个以上。引进外国专家智力总量累计达到150人次,高端外籍人才10人,海外工程师2名。
二是高素质青年英才凝聚工程。围绕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大力实施青年英才集聚系列行动,打造青年创新创业活力之县,建设青年人才驿站,推动青春社区创建,广泛宣传人才新政,增强对青年人才干事创业的吸引力和成家立业的感召力。到2025年,引进各类人才4万人以上。其中,新增博士90名,硕士900名。
三是卓越企业家人才培育工程。实施“缙商名家”、“缙商精英”、“缙商新秀”培育行动,积极对接“浙商新火”传承行动,持续办好缙商讲堂,力争到2025年,在全县培育5名左右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缙商名家”、20名具有省内影响力的缙商精英、100名具有高成长潜力的缙商新秀,培育更多科技型企业家,形成一支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创新型缙商梯队。
四是乡村振兴人才集聚工程。打造以“缙云烧饼师傅”“缙云爽面师傅”“缙云茭白师傅”“缙云黄茶师傅”为主体,其他特色农业人才为补充的乡愁富民产业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大力实施乡贤回农村行动、青年回农村行动和乡村振兴新青年发展计划,大力培养乡村科技人才。“十四五”期间,力争培育农村实用人才6000人,选拔培育缙云“农三师”80名。
五是“新时代工匠”支撑工程。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实施新时代缙云工匠锻造工程,启动“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百名大师、千名高徒”结对培养工程、工程师引培行动。“十四五”期间,建设1家省级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集聚高水平工程师50名,培养浙江大工匠1人,浙江杰出工匠2人,浙江工匠5人,浙江青年工匠20人;新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以上、市级5家以上;培育市级首席技师5人以上;建成高水平公共实训基地1个,力争培养高技能人才1.6万。
六是生态文明建设人才转化工程。全面推动 GEP 集成改革,拓宽“两山”转化通道,面向全国培养一批“识生态文化、懂生态经营、会生态技术、善生态管理”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人才。持续推进高素质教育、卫生健康、文化旅游、法治人才队伍建设,为缙云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七是高素质党政人才提升工程。全面贯彻整体智治,建设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打造“红绿融合”的干部队伍,加强年轻干部的培训实践与选拔培养,优化党政人才队伍的年龄和学历结构。完善党政人才教育培训计划,提升党政人才素质和能力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站位高、专业能力强、作风建设好的党政人才队伍,引领缙云人才事业发展。
七、重要举措
规划以五大举措,引进各类高端人才、发挥集聚优势,推动人才培育数字化、国际化、复合化发展,牢固树立爱才、敬才的理念意识,健全完善求才、聚才的制度机制,不断提升用才、兴才的治理能力,在构建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上持续发力,真正让缙云成为人才汇聚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一是通过建设人才流入集聚地,打造柔性引智平台,优化招才引智公共服务,实施“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促进在外缙籍人才智力回归等超常规举措引进各类高端人才。
二是推动人才工作数字化、国际化、复合化发展。深化应用转型,强化数字化人才教育和技能培训,建设数字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平台。深化开放探索,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交叉融合,培养一批复合型优秀后备人才。
三是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统筹开发培养各类本土人才队伍,营造人才创新创业最优环境,进一步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四是充分发挥人才在产业强县主导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优化高水平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聚焦机械装备、短途交通、智能家电、健康医疗等主导产业,搭建引才聚才平台,推动产业与人才融合共进、协调发展。
五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扎实抓好规划落实评估,切实保障人才规划有效实施。
八、新旧政策对比,或与之前有关文件的关系(如果之前出过类似文件)
一是更加注重人才与产业的联系,提出要积极推进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高精尖缺”任务目标,逐步形成与产业需求相衔接、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与产业分布相一致的人才结构,以人才链引领创新链、以创新链提升产业链,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提质增效,努力打造“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的工作格局。
二是基于当前人才发展需求,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数字化、国际化、复合化发展的新要求。面对数字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人才工作形态、人才供给、人才发展治理的变化,也要求开发人才、发展人才、服务人才的人才工作加快数字化转型。同时缙云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拥抱全世界,对于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个更好的需求。
三是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发展。围绕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专门提出高素质青年英才凝聚工程,更多关注青年特点、青年需求、青年感受,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与青年的契合度,为青年成长进步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好环境,让青年成为缙云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九、有关政策扶持、优惠或其他帮助
规划发布以来,缙云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意见》《缙云县教育部门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奖励办法》《缙云县卫生健康部门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奖励办法》《缙云县文广旅部门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奖励办法》《缙云县人民政府关于强化创新引领推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青年人才来缙云创业创新暖心服务若干举措》《缙云县“绿谷精英·创新引领行动”计划管理实施办法》等人才科技政策,为规划实施提供政策支持。目前,依托“好溪先锋”微信公众号开发建设的“暖青e站”即将开始测试,正式运营后将开通线上服务功能,配备线下服务专员,设立人才服务热线,为来缙云和在缙云创业创新的青年人才提供住宿、餐饮、交通、旅游、娱乐、医疗、咨询和专项培训、主题活动、交友联谊预约等“一站式”服务。
十、文件要求的实施时间
规划实施时间为“十四五”期间,即2021年—2025年。
十一、政策咨询渠道
缙云县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联系电话:0578-3312449、0578-3312451。
源文件网址:http://www.jinyun.gov.cn/art/2021/11/11/art_1229367706_480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