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缙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府资讯 >> 聚焦缙云
十年磨一剑
发布日期: 2021-02-10 13:25:14 文章来源: 缙云新闻网

——仙都5A景区创建综述

编者按:

为全方位展示近年来我县取得的喜人成绩,在中国共产党缙云县第十四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即将召开之际,本报将陆续推出党代会专栏,集中展示我县发展亮点、特色和经验,敬请关注。

2020年1月8日,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将永远定格在历史的坐标点上,留在缙云47万人民的记忆里。这天,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确定22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公告》,仙都名列其中,与圆明园同日跻身5A景区的行列。这是我市首家5A级景区,实现了我市国家最高等级景区零的突破。

这刷新了一项纪录创造了一个历史,无论对丽水市还是浙江省而言,都是填补了一个空白。丽水,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级市,但一直处于没有5A景区的尴尬和困境中,这在全省是唯一的情况。随着仙都5A的成功创建,这段历史结束了。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千年之问,一部仙都创5A的历程,给出了最精彩的注解。梦想启程

秋天,高而直的银杏树站立两旁,顶着瓦蓝瓦蓝的天,一树金黄,走在仙都倪翁洞景点的道路上,游人们感觉特别宁静。但他们所不知道的是,这条道路曾经是班车跑的过境公路。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仙都创5A的“前传”就从这里开始。2006年,县委、县政府筹措3.2亿元资金,启动原42省道(S219)及平黄公路仙都景区段改线工程,2011年修建完成通车,把原两条景区过境主干道外移。这为仙都成为封闭型景区打下了基础,是创建路上的一块奠基石。

2016年5月16日,时任丽水市委书记史济锡明确提出仙都景区创5A的任务。创建的大幕由此拉开!大幕已开启,但仙都面临激烈的竞争。几十个景区同台竞技,大家都想拿到“入场券”,直到最终胜出。

仙都的优势并不突出,2012年之前,有些景点是外包的,缺少统一规划。5A景区的要求又是非常高的,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给出了细分的标准。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是一块“硬骨头”,道路、公厕、出入口、游客中心等都要跟上,景区标识标牌等细节之处也要到位。

这是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但又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

仙都管委会马不停蹄,在全市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全力支持和通力协作下,迅速通过了省、国家旅游局的景观资源评估,2016年10月26日,成功取得丽水市首张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入场券”。

2016年11月3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域旅游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进大会,时任县委书记朱继坤强调,仙都创5A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必须破釜沉舟,一抓到底!

仙都景区5A创建的战役正式打响,这是一场为荣誉而战,为尊严而拼的战斗!

“仙都创5A,时不我待,我们要迅速行动起来,争分夺秒,攻坚克难,加快推进仙都创5A进程……”2016年11月23日晚,从仙都景区西入口游客服务中心放映厅传出坚定而响亮的声音,这是一场誓师大会,包括仙都管委会、仙都街道全体干部职工、营销公司全体职工和7个行政村村双委共计150余人表明了坚定的决心和坚决的态度。

创建工作的“集结号”正式吹响!极限拼搏

下洋至前湖大桥,是县城通往仙都的必经之地。仙都景区三条主要交通路线仙官线、平黄线、仙靖线在上前湖村有唯一交织点,因此,它承担着关键性的交通枢纽作用。它是仙都创5A的两大控制性节点工程之一。

如果你问,这座桥身长226米的大桥,多少时间能造好?那么,仙都创5A的记录告诉你:10个月!

2017年4月,恰逢雨季,施工队进场施工,半个来月后,连续的阴雨造成好溪水位猛涨,水中的基础工程全被洪水淹没。怎么办?只好抢抓进度来弥补。不分白天与黑夜,到了10月份,为保证大桥如期通车,更是通宵达旦进行桥面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此时已连续加夜班11多天。

这座桥当年3月23日初步设计通过审查,4月1日进场施工,5月底水中墩完成建设,12月份完工通车,它刷新了全国造桥速度记录。

一座桥,体现了创5A的生死极速,体现了极限拼搏的精神!

以生死极速,杀出一条血路、干出一番事业、树立一座丰碑,2017年3月,时任县委副书记、县长李一波到仙都景区开展专题调研时强调。

“不辛苦,有缘人才能直接参与创5A。”当有人问仙都景区工程管理人员丁文环辛不辛苦时,他如是说。59岁的丁文环是老党员,自从创建开始以来,他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比工人来得更早,走得更迟。甚至家人病重,自己又摔断三根肋骨,硬是没请一天假。“不完成任务,我离开仙都,回家种田!”老丁对组织表态。

老丁只是所有参与创建工作的干部、群众的一个缩影。正是凭着这股子坚韧不拔,把自己逼到“绝境”的精神,创建者们创造了一个个神话,刷新了一项项纪录。

2017年,是仙都创5A的关键性一年。这一年里,26个主要建设项目全部动工,3500多位参建人员抢晴天,战雨天,轮班作业,最终创下了仙都速度:一年内全部完工。

在建设高峰期,一共有23支施工队伍3000余名施工人员日夜奋战在工地上,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整个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改造工程。

“仙都创5A,节奏太快了。不论白天黑夜都要去,一天不去就会错过很多内容。”这是负责记录创建全过程的摄影师许小峰的深切体会。追求极致

你知道“一棵树”的故事吗?

在仙都风情绿道小赤壁段,溪边有一棵没有枝干的枫杨树,造型独特,成为“网红”。它为啥没有了枝干,又为啥还被保留着?原来在2018年,这棵树的枝干被洪水冲走,只剩下了一根枯枝。景区工人一时疏忽,为修枝而修枝,没顾及到景观内涵,就砍掉了枯枝。

“小小枫杨树虽不名贵,但其独特的造型为小赤壁增添了别样景致,即便是枯枝也别具意韵,在其并未对游客造成安全影响之下被简单砍枝,遗憾可惜。”时任缙云县委副书记、县长李一波就此对创建的精细化管理和工作人员管理水平提出要求,“要像呵护眼睛一样呵护美丽的仙都”。

没有枯枝的枫杨树就这样被保留下来,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不砍一棵树,护树为先,绕着树走。”——这是仙都景区在5A创建过程中坚守的原则。

在鼎湖峰景点入口改造之时,由于新建一座服务用房所在地有两棵大树,为避开大树,项目建设在和施工及设计单位商议之后,果断将服务用房向北平移2米多……仙都创建5A虽时间紧任务重,但23支施工队3000余名施工人员时刻践行着最严格的生态保护理念,仙都5A创建工程中的26个项目在建设中,没有砍过一棵树。

这是仙都创5A品质的极致追求!坚持自然性、原真性,力求每一个项目都“虽由人做,但宛若天开”;坚持精益求精,力求每一个景点都能打造成世纪佳作,像做眼科手术一样进行“微创”式施工。人民的力量

2019年8月,一场台风,给创建中的仙都当头一击!台风利奇马过后,景区一片狼藉:树木被淹,许多的设施设备包括电力电器遭到了损毁,灌木丛上树枝上都挂着破塑料袋,溪流里漂浮着上游冲下来的烂木条……

此时,距离文旅部的专家团队下来现场质量审核验收,只有一个月时间了。仙都创5A进入了冲刺阶段。

时间紧,任务重,单靠仙都的干部群众是完成不了的,即便他们三头六臂全都扑上去也无济于事。

全民动员创5A,此时就显现出了磅礴的力量!仙都的民宿老板、各村村民、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顶着烈日,纷纷投身清理工作中,其他乡镇的群众也主动加入。

“我老了,就让我为创5A尽一点点余力吧!”鼎湖村89岁老党员刘孝忠边拔草边对街道干部说。

树上挂着暴雨冲刷带来的垃圾,用手捡下来;树丛内枯枝败叶杂于其间,一点一滴梳理干净;河里还沉淀着上游冲下来的各种杂物,跳入水中捋上来;路边干沟里堆满落叶,一堆堆抱上来清理掉……

在景区内,大家不分你我,同心协力,任凭汗水湿透衣服,茅草枯枝划破手臂。“仙都是我们大家的,创建5A我们都应出力。”这是大家一致的心声。

最终,8000余人次连续奋战22天,景区劫后重生。

创建为人民,创建依靠人民,这是我们取得一切胜利和成果当中一条宝贵的成功经验,是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上下同欲,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娄山关”“腊子口”!

仙都景区跻身5A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站在现在,回望过去,正是在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创5A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在朱继坤、杨秀清等历任县领导的接续奔跑下,在全体参建者发挥“铁军”的精神,以生死极速的拼搏力量激发自身最大的潜能,创造一往无前的缙云速度,恒心追梦,仙都才一朝梦圆!

“在创建过程中,缙云是以‘忠诚使命’的思想自觉来推动创建工作,体现的是‘求是挺进’的行动自觉,‘植根人民’的政治自觉。”2020年9月24日,市委书记胡海峰在全市旅游业发展大会暨缙云仙都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总结大会上给予缙云这样的评价。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