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中医特色——有了红藤汤,慢性盆腔炎不用慌
索引号: 02660176/2021-20743     发布机构: 缙云县卫健局     发布时间: 2021-02-26 14:48:10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临床常见病,以腰及下腹坠胀疼痛,小腹一侧或两侧压痛明显,阴道分泌物增多等为主症,多发于已婚妇女,一旦罹患则缠绵难愈。缙云县中医医院妇产科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独具特色,数年来的临床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而有效的中医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除了口服中药外,还有红藤汤保留灌肠和及体外短波等治疗方法,这几种治疗方法在中医院经久不衰,越用越好,帮助广大慢性盆腔炎患者减轻痛苦,得到一致好评。

案例

患者刘某,31岁,已婚。因“腹坠痛1年,加重1周”收治入院,入院时下腹坠痛,伴腰酸,肛门坠痛,白带多,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子宫有压痛,两侧附件增粗压痛明显,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经中药保留灌肠治疗1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宫颈举痛、子宫和附件压痛消失,出院后随访半年疗效巩固。

患者李某,46岁,已婚。因“下腹坠胀痛伴发热1周”收治入院。入院时下腹坠胀疼痛明显,发热38℃。妇科检查:子宫压痛,左附件触及5×6公分包块。治疗上予抗炎一周后好转出院,出院后予中药灌肠2个疗程,一月后复查,包块消失。

盆腔炎多由湿热内阻,或气血凝滞胞宫所致,故治疗上以红藤、蒲公英、败酱草等清热利湿,用三棱、莪术等化淤散结。盆腔炎病情顽固,缠绵难愈,长期服药患者难以坚持。

中药灌肠—红藤汤

采取煎剂保留灌肠,经直肠能更快更多的吸收同时有效浓度直达盆腔病患部位,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可使症状迅速改善。同时加大了给药浓度和药物直接与直肠的接触范围,药物直达病变部位,并在肠道形成保护膜,促进水肿、炎症消失,同时红藤汤可有效清洗肠道,有助于清除肠腔及肠粘膜上的有害微生物及产生的有毒物质等损伤粘膜的刺激因子,使药物更容易吸收并在局部发挥作用。故疗效好,且方法简便。

拓展知识

红藤是藤本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传统认为红藤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与作用。常见如红藤汤,红藤煎,红藤酒等。

【红藤汤方药】红藤、败酱草、蒲公英、三棱、莪术等加减。

【用法】上药用冷水500ml-600ml浸泡30分钟,然后浓煎至100ml,药液温度冷却至30℃左右。灌肠前先排空大小便,避开经期,用灌肠管插入肛门15 cm,灌肠袋中的药液从灌肠管缓慢灌入,保留4小时以上。每日1次,以晚上临睡前为宜。10次为1个疗程,如1个疗程效果不明显,可连续进行2-3个疗程。

【功效】清热利湿,化淤散结。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