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缙云县委县政府和省市气象局的正确领导下,缙云县气象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紧密结合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积极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2022年工作要点,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现将2022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气象业务工作
2022年我县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年内降水分布不均、气温起伏大。年初多低温雨雪天气;入汛后降水集中,累计雨量大;7月到11月中旬高温伏旱连秋旱。面对全年复杂异常气候,我局高度重视,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的原则,精心部署、严密监测、提前预警、准确预报,全力守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年内主要天气过程有:
1.年初多阴雨(雪)寡照天气。1-3月冷空气频繁,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均较常年显著偏多,其中1月22日~2月23日出现长达1个月的阴雨寡照天气,并出现4次降雪过程(1月29-30日、2月1日、2月17-18日、2月21-23日),日照时数较常年显著偏少。
2.年内多局地强对流天气。3月14日我县壶镇、前路等乡镇出现午后强对流天气,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发布暴雨红色预警1次;4月13日出现大到暴雨;4月25-26日连续出现午后强对流天气,普降大到暴雨;5月27日出现大到暴雨;7月25~28日、8月2日、6日、12~13日、16~17日、21日、25~27日、30日出现午后分散性雷阵雨,局地伴有短时暴雨、7~9级雷雨大风、局地冰雹(4次,新建、新碧、仙都、胡源、壶镇境内)等强对流天气。
3.梅汛期雨量集中,累计雨量大。5月下旬以来我县出现三轮降水集中期(5月26日到6月6日、6月9-14日,6月18-20日),全县面雨量341毫米,县城338毫米,较常年同期(221.5毫米)偏多近五成,位列历史第5位,最大大洋山452毫米。其中6月10日出现大雨暴雨、6月20日暴雨。
4.高温伏旱连秋旱。6月23日-8月30日受稳定强大的副高控制,我县出现了196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高温伏旱天气,≥35℃的高温天数63天,≥38℃的炎热天数40天,≥40℃的酷热天数16天,均为历年同期最多。9月到11月上旬冷空气偏少偏弱,无明显强台风影响,我县秋旱持续,全县出现中度~重度的气象干旱。
5.台风影响利大于弊。今年影响我县的台风少且晚,9月2-5日、9月12日-15日受到11号台风“轩岚诺”、12号台风“梅花”的影响,全县普降中到大雨,东部暴雨,台风降水利大于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我县前期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
(二)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1.开展“梯次化”预报预警服务。面对今年复杂异常气候,我局按照“梯次化”预报预警服务流程开展精细化服务,发布各类预警信号107次、其中暴雨橙色预警信号1次、红色预警信号2次、高温红色预警信号25次,提前1天以上发布影响提示、提前0-3小时发布警戒提醒、全天候精细预警、分级叫应、实况通报,通过“两个提前”、“三个全天候”及时为县委县政府部署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2.开展分乡镇精细化预警服务。今年我局对预警信号开展分乡镇预警,并结合实际提出针对性的风险提示用语。分乡镇精细预警的防灾减灾机制,有效提升了防灾减灾决策指挥的精准度,使政府部门充分掌握主动权,在做好提前防御的同时,避免了过度防御,为基层防灾减灾注入气象“智慧”。
3.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缓和旱情。年内持续严重的高温干旱少雨天气,给缙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危害,面对旱情,我局以实际行动回应政府和群众的关切,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蹲守22次,成功作业9次,发射火箭弹65枚,开展烟炉作业21次,燃烧烟条48根,通过增雨作业,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高温,改善了土壤墒情、增加降水强度和持续时间,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应。
4.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年内对影响我县的台风、暴雨、雷电等9种气象灾害开展普查,收集了1978年至2020年气象灾害致灾因子数据资料,完成了普查成果报告修订。通过普查,分析了我县各类灾害性天气可能致灾的风险点、风险区域和致灾阈值,推动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的发展,也为全县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6.开展黄帝祭祀大典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主动对接,了解服务需求,升级改造景区气象站,提前1个月制定服务方案;提前10天制作天气趋势专题;提前7天准确预报活动期间天气;提前3天精细预报活动现场逐小时气象要素;活动当天还对现场温度、风速风向、上云时间进行逐小时滚动预报、跟进服务。递进式直通气象服务,有力的保障了祭祀大典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气象现代化工作
1.完成X波段天气雷达项目建设。X波段天气雷达3月30日正式投入试运行,建成后能够在早期精准地探测、跟踪并预警小尺度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大幅提升我县对小尺度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的全天候精细化监测预警能力。年内雷达产品在6.10、8.30等强降水短临预报、人影作业时机把控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为守牢守好缙云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2.开展气象监测预报能力提升工程。年内依托X波段雷达、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我县辐射站、激光雷达、北斗导航等新观测设备投入使用,完成31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新建、升级改造工作,气象监测站网密度达4.6km,提前完成十四五期间5.0km的目标,我县气象监测能力又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3.完成观测场及周边探测环境整治。年内对观测场周边花岗岩地面进行拆除,恢复草坪种植,对影响探测环境的高大绿植树木进行了移栽,修缮连接业务楼与观测场的天桥。通过项目的实施,观测场周边探测环境得到保护和优化。《缙云县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2022-2032年》编制完成并通过评审。
4.科研氛围活跃浓厚。年内开展了本地二十四节气等农耕文化资源的挖掘,助力缙云.中国天然氧吧县复评成功,壶镇岩下石头村成功入选第二批浙江避暑气候胜地。《近十年影响缙云的台风特征研究》、《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科普产品研究》项目分别获市气象局和市科协立项。《OCF对缙云降水预报的偏差分析》、《丽水市气象条件对大气颗粒污染物的影响研究》、《台风“黑格比”与“烟花”对比分析》等5篇技术论文在《浙江气象》、《浙中西部论坛》上发表。
(四)气象依法行政和防雷安全监督管理
1.开展防雷安全管理和检查。4月份与县平安办、应急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公布2022年气象灾害防御(雷电)重点单位的通知》公布重点单位30家;年内组织开展2次防雷安全检查,涉及检查人次156次,实现了易燃易爆场所防雷安全监管的全覆盖。
2.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与县执法局沟通联动,落实涉及气象设施保护、象资料使用、预警信号发布等30项执法事项职权的交接,并制定了联合执法工程机制和工作流程。6月27日与县执法局对1起违规施放系留气球违法行为开展了联合执法。
3.完成一企一档防雷档案建设、防雷码推广工作。10月组织人员对县区域内的40多家防雷重点单位梳理归纳,完成在防雷综合服务平台、防雷码APP上的资料输入归档、赋码等工作,防雷码绿码率、一企一档完成率达100%。
(五)党风廉政纪检工作
1.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向纵深推进。充分利用党组会、局长办公会议、全局会议、主题党日等逐文逐字学习二十大报告,干部职工积极撰写学习心得并交流发言,开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活动、二十大知识竞赛、党课宣讲等,在单位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省市县党支部三级联动。将党建联动活动和业务工作需求结合起来,年内与省局观测处、市第二支部联动开展活动1次,合力破解雷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堵点,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建设。
3.高标准推进巡察、审计等工作。年内认真完成省局党组巡察回头看、孔照林同志离任审计、对照杭州、宁波市局党组巡视反馈意见同题共答自查整改、政治建设督查、建设项目自查等系列自查整改工作,高标准完成审计、整改等工作,并将自查出来的问题,深刻反思,盯紧问题落实整改,建立了长效机制。
4.严格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规范廉政谈话、谈心谈话程序,明晰谈话内容,制定了《缙云县气象局廉政谈话制度》。年内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之间共进行开展廉政教育3次、谈心谈话6次、开展工作纪律检查8 次。
二、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我们将聚焦气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狠抓落实,勠力前行、敢于担当,努力开创缙云气象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1.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2.强化能力提升。聚焦“精准预报、精准研判、精准预警”三精原则,深化X波段雷达融合业务等研究型业务建设,推进气象灾害风险普查项目的成果转化,提升气象在各领域的服务应用能力。
3.守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因地制宜做精做细做实做好融入式气象服务,加强台风、暴雨、寒潮等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的气象风险预警,完善重大气象灾害叫应服务机制、“梯次化”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流程,全力以赴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4.推进各类项目建设工作。将气象高质量发展融入缙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中,谋划好2023年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持续推进监测预报能力提升、气象为农等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推进气象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气象在平安建设、乡村振兴、美丽生态等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