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件
索引号: 001/2023-93500 主题分类: 林业
发布机构: 缙云县林业局 成文日期: 2023-05-26
文号: -
缙云县森林防火规划(2022-2031年)
发布日期: 2023-05-26 09:53:44 文章来源: 缙云

 

第一章  基本概况 1

1.1 自然地理概况 1

1.2 社会经济概况 6

1.3 森林资源概况 8

第二章  森林防火现状与分析 11

2.1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现状 11

2.2 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现状 17

2.3 森林防火队伍建设现状 17

2.4 森林火灾历史发生情况 18

2.5 森林防火工作主要经验做法 19

2.6 森林防火面临的形势 21

2.7 森林防火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2.8 建设必要性分析 24

第三章  规划总则 26

3.1 指导思想 26

3.2 规划原则 26

3.3 规划期限 28

3.4 规划依据 28

3.5 规划目标 31

第四章  规划内容 33

4.1 森林火险等级区评估 33

4.2 森林防火信息化体系建设 37

4.3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49

4.4 森林消防队伍能力建设 55

4.5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建设 57

4.6森林防火协调运行机制建设 60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3

5.1 估算范围 63

5.2 估算依据 63

5.3 估算结果 63

5.4 资金筹措 64

第六章  保障措施 65

6.1 组织保障 65

6.2 制度保障 65

6.3 资金保障 66

6.4 技术保障 67

第七章  效益分析 68

7.1 生态效益 68

7.2 社会效益 69

7.3 经济效益 70

7.4 综合评价 71


第一章  基本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1.1.1 地理位置

缙云县位于浙江省南部腹地,丽水地区东北部,地处东经119°52′~120°25′,北纬28°25′~28°57′之间,东临仙居、永嘉,南连青田,西邻莲都、武义,北接永康、磐安。县境南北长约59.9 公里,东西宽约54.6 公里,县界全长304.4公里,总面积1494.25 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五云街道,位于县域中西部,好溪中游,北距金华84 公里、杭州253 公里、上海464 公里;南距温州市156 公里。

1.1.2 地形地貌

缙云地处武夷山——戴云山隆起地带和寿昌——丽水——景宁断裂带的中段,位于瓯江、钱塘江、椒江三大流域上游。地貌类型分中心、低山、丘陵、谷地四类,其中山地、丘陵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山脉大致以好溪为界,东部为括苍山脉,西部为仙霞岭余脉。东半部群峰崛起,地势高峻,海拔千米以上山峰343座。其中东北部为大盘山所延伸,以低中山地貌为主;东南部为括苍山盘踞,为中山地貌,南部大洋山有海拔千米以上的主峰3座。北部地层陷落,构成壶镇、新建两块河谷盆地。中部丘陵广阔绵延,为仙霞岭与括苍山的过渡地段。全境地形呈东南西三面环山,北口张开呈“V”型特征。


1.1.3 气候

缙云县大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日照充足。由于地势起伏升降大,气温差异明显,具有“一山四季,山前分明山后不同天”的垂直立体气候特征。常年平均气温17.2℃,无霜期260天,相对湿度78%,年雨日166 天,平均风速1.3 /秒,最多风向为北风。缙云县历年59 月是降水集中期,其中56 月份以梅雨为主,79月以台风雨为主,其间降水量占全年的50%以上。受地形影响,县域内空间雨量分布不均,山区降水量相对较多,海拔较低的盆地、低丘降水量较少。

1.1.4 水文

缙云县境内河流均为山溪性河流,分属瓯江、钱塘江、椒江三个水系,主要有好溪、新建溪、永安溪等。

好溪古称恶溪,属瓯江流域,发源于磐安大盘山南侧笔架山马祥岭,自壶镇镇东岸村入缙云县境。干流在缙云县境内长66.11公里,流域面积976.8 平方公里,落差123米,平均坡降1.86‰。缙云境内好溪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有贞溪。贞溪发源于缙云县大平山,向西北流经大洋、胡源,纳北面支流后折向西南,在县城下游的东渡镇至雅宅从左岸纳入好溪,河长39 公里,流域面积284平方公里。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下的支流有唐市溪、浣溪、盘溪等。

新建溪旧称建洋溪、南源溪,上游称新川坑,至新建后称新建溪,属于钱塘江流域,发源于武义千丈岩,自新建镇夏加畈村入县境。缙云境内流长21.5公里,流域面积301.1平方公里,落差292米,平均坡降10.3‰。新建溪上游落差较大,中游进入新建小盆地,河流水势平缓,水系呈树状分布。

永安溪属椒江流域,为椒江正源,源于仙居县安岭乡金坑岭。缙云县境内流长19.99 公里,流域面积130.9平方公里,落差140米,平均坡降7.0‰。流域地处中山、低山区,沟谷发育,溪流密集,植被良好。

根据水域调查成果资料,缙云县共有河道(段)967 条(段),总长1717.55公里,水域总面积36.25平方公里,水域总容积7951.48万立方米,河道现状水面率为2.446%,河道现状水域容积率为5.36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其中:市级河道1 条(好溪下游段),境内长度为24.4公里,水域面积为2.47 平方公里,水域容积1531万立方米;县级河道6条(段),分别为好溪上游段、章溪、新建溪、贞溪、永安溪、盘溪,河道长度为131.59公里,水域面积为12.95平方公里,水域容积为4625.2万立方米。县级以下河道960条,河道长度1561.56公里,水域面积20.83平方公里,水域容积1795.28万立方米。

1.1.5 土壤

缙云县土壤主要分为红壤、黄壤、潮土、水稻土等几种类型。其中红壤遍布海拔700米以下丘陵,面积133.91万亩,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红壤61.53%。母质为凝灰岩、流纹岩、花岗岩风化体,土色红或红黄,呈强酸性反应。黄壤分布海拔700米以上低山和中山区,面积46.75万亩,占全县土壤总面积21.48%。母质为酸性岩浆岩风化体,植被为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山顶多为灌丛和草被,由于气温低,雨水多,湿度大,土体中铁氧化物结合较多,颜色为土色黄或棕黄。表土有机质分解缓慢,常保持较好的枯枝落叶层,方川、麻店一带农民称为“冷土”。岩性土分布在县境盆地边缘及丘陵地带,面积8.64万亩,占全县土壤总面积3.97%。母岩易风化,亦易受侵蚀,土壤幼年化,地带性特征表现微弱,基本保持母岩特征。潮土分布在溪流两岸,面积1.91万亩,占全县土壤总面积0.88%。母质为水流搬运的冲积物或洪积物,不同时期沉积的质地层次明显,中下部受地下水影响,有潴育化现象,土壤呈中性或微酸性。水稻土经长期水耕熟化,历周期性水旱交替、氧化还原作用发育而成,从海拔110米的河谷平原到980米的山坡、风背,均有分布,面积26.41万亩,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12.14%

1.1.6 森林植被

缙云县植被分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树种主要的组成为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金缕梅科、杜英科、冬青科、竹亚科等常绿性种类。其中,亚热带针叶林是缙云县域内目前分布最广的森林群落,约占全县森林面积的87%,主要分布有黄山松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柳杉林四个群系。其中黄山松林分布于700-800米以上的山地,是中山、低中山的主要代表群落;马尾松林分布于黄山松林之下,是面积分布最广、资源最为丰富的代表群落。亚热带山地灌丛广布于丘陵山地,主要群系有杜鹃、野山楂灌丛、算盘子灌丛、檵木、白栎、满山红灌丛等。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主要群系有:黄山松常绿阔叶混交林、黄山松落叶阔叶混交林、马尾松常绿阔叶混交林、马尾松落叶阔叶混交林等。缙云县共有种子植物1126种,分属于136540属。海拔200米以下的低丘谷地,以分布人工栽植的经济林、竹林为主,主要树种有李、桃、梨、枇杷、板栗、柿子、桑、杂竹等;200-500米之间山地,以分布针叶林、竹林、人工栽植的经济林为主,混有少量的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毛竹、刨花楠、木荷、青冈、油茶、茶叶、板栗、桑等;500-800米之间山地,主要分布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灌丛、竹林,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木荷、紫楠、青冈、苦槠、细叶青冈、石栎、豺皮樟、枫香、毛竹、盐肤木、杜英、杜鹃等;海拔800米以上中低山地,以天然次生植被为主,分布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灌丛等,主要树种有黄山松、柳杉、云山青冈、乌冈栎、冬青、小果南烛、厚皮香、白栎、柃木、化香、杂竹等。

1.1.7 野生动物

据《缙云县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缙云县境内野生动物资源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豹、云豹、黑麂、黄腹角雉、穿山甲、豺、小灵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6种:猕猴、水獭、獐、中华鬣羚、斑羚、鸳鸯、游隼、红隼、苍鹰、雀鹰、鹊鹞、草鸮、长耳鸮、白鹇、虎纹蛙、大鲵;据1984年大洋山自然资源考察,共确认本地境内自然分布的野生动物936种,分布于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蛛形纲和昆虫纲等7纲,分属41173556属。其中蛛形纲和昆虫纲分布最为广泛,从海拔110米至1500米的不同高度,均有不同物类、种群存在,其中有益昆虫336种,占总数的44%

1.1.8 古树名木

根据最新的古树名木调查数据,全县共有古树 3409株,没有名木。其中散生古树2150株,古树群58群,古树1259株。散生古树中一级古树85株(树龄500年以上),二级古树218株(树龄300-499年),三级古树1847株(树龄100-299年)。古树群一级古树41株,二级古树91株,三级古树1127株。全县古树共有种类76种,分属2854属。树种较多的有壳斗科16种、樟科7种、豆科5种、蔷薇科5种、柏科5种。

全县所有乡镇均有古树分布,古树分布最多的为以下几个乡镇(街道):东渡镇、新建镇、壶镇镇、大洋镇各有古树555株、403株、361株、352株。垂直分布:海拔50米以下1株;50米-200735株;200米-4001024株;400米-6001042株;600米-800526株,800米以上81株。

1.2 社会经济概况

1.2.1 行政区划与人口

缙云县下辖五云、仙都、新碧3个街道,大洋、大源、东渡、舒洪、壶镇、新建、东方7个镇,前路、方溪、胡源、七里、溶江、三溪、石笕、双溪口8个乡,253个行政村。2021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46.79万人,比上年下降3.6‰。其中,男性人口24.05万人,女性人口22.74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4%48.6%。全年出生人口3184人,出生率为6.8‰;死亡人口3522人,死亡率为7.5‰;全年人口自然减少338,自然增长率为-0.7‰。据2021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0.62万人,比上年增加0.08万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23.47万人,城镇化率为57.78%,比上年提升0.96个百分点。

1.2.2 国民经济

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3.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与2019年相比,两年平均增长7.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5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5.6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5.6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1%12.5%8.3%,与2019年相比,两年平均增长3.0%8.1%7.7%。三次产业结构为4.6:45.9:49.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755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471美元),比上年增长9.2%

1.2.3 交通条件

缙云县内330国道、金丽温高速公路、金温铁路纵贯南北,穿城而过,台金高速公路横穿东西。乘坐高铁到丽水仅需10多分钟,北到省会杭州约1.5小时路程,到上海约为2.5小时路程,到台州约为2小时。

1.2.4 旅游资源

缙云县以优质的森林覆盖为依托,缙云县的自然景观资源得天独厚,拥有仙都景区、黄龙景区、龙门景区等众多优质风景名胜。1994年,仙都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于2001年被评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2019年仙都景区成为丽水市首个5A景区。仙都风景名胜区包括仙都、黄龙、岩门、大洋四大景区,由鼎湖峰、倪翁洞、小赤壁、芙蓉峡、黄帝祠宇等三百多个景点组成,总面积为166.2平方公里,区内山青水秀、景物优美,是缙云县域内生态环境最佳、最富盛名的风景名胜地。

1.3 森林资源概况

1.3.1 森林资源数量

根据缙云县国土三调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融合数据,缙云县林地面积为119559.71公顷,其中:乔木林地94440.69公顷,占78.99 %;竹林地12767.37公顷,占10.68 %;疏林地13.00公顷,占0.01 %;灌木林地10260.70公顷,占8.58 %;未成林造林地396.31公顷,占0.33%;苗圃地31.46公顷,占0.03%;迹地36.90公顷,占0.03%;宜林地1613.27公顷,占1.35 %。全县森林面积117468.7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8.61%,活立木总蓄积为6799070立方米。详见附表1

1.3.2 森林资源质量

1、单位面积蓄积量

乔木林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为71.99立方米/公顷。按龄组统计,幼龄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27.02立方米/公顷,中龄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55.02立方米/公顷,近熟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71.43立方米/公顷,成熟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88.64立方米/公顷,过熟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106.44立方米/公顷。

2、单位面积株数

乔木林平均单位面积株数为1003/公顷,其中:幼龄林为1450/公顷,中龄林为1265/公顷,近熟林为927/公顷,成熟林为819/公顷,过熟林为896/公顷。

3、平均胸径

乔木林平均胸径为11.26厘米,其中:幼龄林为3.19厘米,中龄林为11.12厘米,近熟林为13.05厘米,成熟林为14.72厘米,过熟林为15.52厘米。

4、平均树高

乔木林平均树高为7.10米。其中:幼龄林为2.37米,中龄林为6.86米,近熟林为8.16米,成熟林为9.21米,过熟林为9.36米。

1.3.3 森林资源结构

1、森林类别

林地按森林类别分,生态公益林65889.69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的55.11 %;商品林53670.02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的44.89 %

2、起源结构

乔木林按起源分,天然林面积46399.35公顷,占全县乔木林地面积的49.13 %;人工林面积48041.35公顷,占全县乔木林地面积的50.87 %

3、树种结构

乔木林按优势树种(组)分,面积排前5位的分别是马尾松、针阔混交林、黄山松、针叶混交林、杉木。其中:马尾松林面积42369.46 公顷,占乔木林面积的44.86 %;针阔混交林面积13439.98公顷,占乔木林面积的14.23 %;黄山松面积8432.93公顷,占乔木林面积的8.93 %;针叶混交林面积8063.68公顷,占乔木林面积的8.54 %;杉木林面积7533.72公顷,占乔木林面积的7.98 %

4、权属结构

按林地所有权统计,缙云县国有林地面积10187.27公顷,占比8.52 %;集体林地面积109372.44公顷,占比91.48 %


第二章  森林防火现状与分析

2.1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现状

2.1.1 “以水灭火”基础设施现状

近年来,缙云县各乡镇(街道)陆续开展以水灭火建设工程,目前已覆盖大部分乡镇,现有各类规格森林消防水桶、蓄水池共68个,全以水灭火体系初步形成,灭火能力明显增强。但从统计结果来看,还存在部分乡镇(街道)以水灭火基础设施未覆盖,其他乡镇(街道)部分重点区域的以水灭火基础设施还需要继续加密。

2-1  缙云县“以水灭火”基础设施现状表

单位:个、公顷

单位

设施类型

数量

山林面积

合计


68

119559.71

五云街道

蓄水池

3

3974.98

消防水桶

2

壶镇镇

蓄水池

1

15176.80

消防水桶

20

大洋镇

消防水桶

6

14448.49

大源镇

消防水桶

6

6794.51

东方镇

消防水桶

2

6310.79

七里乡

消防水桶

2

4788.53

前路乡

消防水桶

2

3524.18

溶江乡

蓄水池

1

4241.48

三溪乡

消防水桶

2

3668.73

石笕乡

消防水桶

2

4869.27

舒洪镇

消防水桶

2

4829.51

双溪口乡

消防水桶

2

2593.86

仙都街道

消防水桶

1

2937.57

新建镇

消防水桶

4

13869.03

东渡镇



10237.06

方溪乡



2946.53

胡源乡



3992.67

缙云县林场

消防水桶

10

5109.3

括苍山林场



2735.65

新碧街道



2510.77

2.1.2 林火阻隔网络体系现状

林火阻隔网络体系总长达到653.19公里,平均密度为5.46/公顷,基本形成了阻隔和扑灭功能较强的工程林火防控网络体系,已高于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25年目标的4.7/公顷的全国平均要求,具备一定抵御森林火灾能力。

但是部分乡镇(街道)的林火阻隔网建设分布还不够均匀,部分阻隔道路存在草灌浓密,人员到达困难等问题。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快速到达森林火情位置,也有碍于森林巡护和以水灭火设施补水及其它补给支持的实施。

2-2 缙云县林火阻隔网络体系现状表

单位:公里公顷、米/公顷

序号

单位

林火阻隔网长度

山林面积

阻隔网密度


合计

653.19

119559.71

5.46

1

五云街道

0.33

3974.98

0.08

2

壶镇镇

123.15

15176.8

8.11

3

大洋镇

56.43

14448.49

3.91

4

大源镇

32.73

6794.51

4.82

5

东方镇

19.65

6310.79

3.11

6

七里乡

14.24

4788.53

2.97

7

前路乡

19.24

3524.18

5.46

8

溶江乡

10.48

4241.48

2.47

9

三溪乡

36.7

3668.73

10

10

石笕乡

16.06

4869.27

3.3

11

舒洪镇

17.55

4829.51

3.63

12

双溪口乡

19.52

2593.86

7.53

13

仙都街道

28.56

2937.57

9.72

14

新建镇

56.64

13869.03

4.08

15

东渡镇

49.11

10237.06

4.8

16

方溪乡

17.13

2946.53

5.81

17

胡源乡

26.32

3992.67

6.59

18

缙云县林场

2.13

5109.3

0.42

19

括苍山林场

85.69

2735.65

31.32

20

新碧街道

21.53

2510.77

8.58

2.1.3 森林消防瞭望监控预警体系现状

目前缙云县森林消防瞭望监控预警体系相对较为薄弱,尚未建设专业森林防火视频监控预警体系,只在个别乡镇(街道)如仙都风景名胜区等重点地段地安装了视频监控。各个安防视频监控,分属公安、乡镇(街道)和各个单位,数据没有统一整合,而且主要以常规人员进出监控为主,缺乏林火预警功能。

2.1.4 森林消防物资存储体系现状

缙云县现有乡镇(街道)基本都已经建设了森林消防物资储备库,并配置了相应的消防物资。消防物资储备库大多建设在各专业或半专业队驻地所在仓库内部,设施较为完备。


2-3 缙云县防火物资储备现状表

单位

储备库地址

有效库容

(立方米)

日常管理

人员数量

无人机

数量

(架)

防火专用

大型车辆

(辆)

防火专用

小型车辆

(辆)

卫星通信

系统设备

(部)

便携手持

灭火机具

(台)

低值易耗

灭火工具

(支、个)

防护服

数量

(套)

油料

(升)

大洋镇

南溪村委会

150

1



2

6

10

80

15

20

后村

90

2


1

1

2

10

60

10

30

石亭村

90

1




1

4

35

10

20

大源镇

大源村

75

2


1

1

5

8

120

20

30

越陈

175

1


1

1

5

3

80

7

20

寮车头村

60

2



1

2

5

50

5

20

稠门三村

1000

1

1

1

3

7

10

120

30

35

东渡镇

东渡村

60

2



1

5

10

80

5

35

雅宅村

60

2



1

3

8

60

8

30

雅村村

60

2



1

4

5

60

10

20

株树村

100

1



7

4

8

70

22

20

兆岸村委

125

1



5

5

5

80

12

20

东方镇

横塘岸招待中心

75

1




5

10

80

6

30

村委

100

1



2

5

8

60

25

30

胪膛村

60

2



1

4

4

50

4

20

镇政府内

60

2




4

5

60

25

20

方溪乡

方溪村

100

1




12

6

120

15

20

胡源乡

胡村

3250

1



1

5

10

80

16

30

硳圩坑村

200

1




6

6

100

30

20

壶镇镇

白竹村

250

1





6

100

26

20

左库村

100

2




4

5

80

25

20

石龙村下洪弄

90

2



2

5

6

50

15

20

西施村

60

2




2

5

40

5

20

苍山村

150

2



5

5

8

60

20

25

胡宅口村

250

2



1

7

8

100

6

20

缙云县林场

岭脚林区

60

1


0


6

15

110

15

30

大洋山林区

50

1


1

1


12

100

12

30

大洋镇

前村村

55

1


1

1

8

10

60

5

20

七里乡

金弄村

150

2



1

8

10

120

8

30

大园村

75

1





15

120

15

40

前路乡

前路村

50

1



1

5

6

50

5

20

溶江乡

雅江村里

50

2




2

4

40

5

20

溶溪村

100

1

1


1

3

5

80

30

20

西岙村

80

1




6

10

60

25

30

井南村

100

3



1

5

12

100

10

20

石笕乡

石笕一村

100

1



5


12

80

21

20

石笕三村

100

1



2

4

10

80

20

20

双溪口乡

南源村

150

2



1

8

12

150

10

20

姓潘村

100

1



2

4

8

120

25

30

塘孔村

75

2




4

6

40

15

20

五云街道

雅施村委

75

2



1

3

5

50

6

20

周村

50

2




2

2

40

5

20

仙都街道

仙源村

60

2



1

4

4

45

20

30

新碧街道

碧川一村

50

1



1

10

9

25

27

30

新建镇

葛湖村

60

2




6

8

80

5

20

新建一村

150

1



2

8

15

80

25

35

河阳村

150

1




10

12

150

30

30

丹址村委

125

1




8

30

200

26

40

雪峰

110

1



2

5

6

80

25

20

岭外

100

1



1

8

8

80

8

20

钦村村

150

2



1

5

8

60

10

20

凝碧村

100

2



1

5

10

50

10

20

 


2.2 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现状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缙云县森林防火信息化程度较为薄弱。目前尚未建设单独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除缙云县林场设有一个森林防火监控显示屏外其余相关的指挥中心大屏、服务器、网络系统等都还不完善。

护林员日常考勤、管理、信息上报、定位、跟踪的手持式智能终端系统已使用,护林员防火期值班人员的考勤、信息会上传至缙云县林业局。

2.3 森林防火队伍建设现状

缙云县森林防火全面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压紧压实责任,做到责有人担,林有人护,火有人管。

截至2021年底,缙云县现有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共47支、共718人。全县森林消防半专业队伍组成人员以护林员为主。

2-4 缙云县森林防火队伍现状表

单位:支

单位

队  伍

人数

半专业队伍

平均年龄

  计

718

47

47

大洋镇

大洋镇半专业森林消防队

44

12

50

大源镇

大源镇志愿消防队

28

4

45

东渡镇

东渡镇后备森林消防队

43

5

48

东方镇

东方镇森林消防中队

35

1

46

方溪乡

方溪乡应急消防队

12

1

53

胡源乡

胡源乡后备森林消防队

63

3

54

壶镇镇

缙云县森林消防大队壶镇中队

71

3

50

括苍山林场

括苍山林场森林消防队

19

1

50

七里乡

七里乡森林消防队

36

4

46

前路乡

前路乡后备森林消防

11

1

55

溶江乡

溶江森林防火应急分队

24

1

38

三溪乡

三溪乡志愿消防队

10

1

55

石笕乡

石笕乡护林防火应急分队

25

1

43

舒洪镇

缙云县森林扑火队舒洪中队

50

1

45

双溪口乡

双溪口乡后备森林消防队

20

1

45

五云街道

缙云县五云街道护林防火应急分队

38

2

47

仙都街道

森林扑火对仙都中队

38

2

42

缙云县林场

缙云县林场森林消防队

19

1

50

新碧街道

缙云县新碧街道黄碧村森林消防队

26

1

47

新建镇

河阳志愿消防队

106

1

36

2.4 森林火灾历史发生情况

受极端天气增多、林内可燃物增加和农用火林区旅游祭祀活动活跃等因素影响,森林防火压力较大。据统计,缙云县20102020年共发生火情300起,过火面积约1559.81公顷。

森林火灾多发生在当年的11月至翌年5月期间。通过森林火情发生的情况分析,大部分火灾发生原因是农事用火祭祀用火、野外吸烟所引发的森林火灾,该3项原因占74.3%

2-5 缙云县2010-2020年历史火灾情况统计

单位:

起火原因

乡镇

(街道)

合计

痴呆

弄火

电线

短路

祭祀

用火

雷击

炼山

造林

农事

用火

其他

外县

烧入

未查

明火

未成

年人

玩火

野外

吸烟

合计

300

5

4

50

2

5

117

23

4

26

8

56

大洋镇

6



1



3





2

大源镇

12



3



3

1


1

2

2

东渡镇

31

2


5



10

2


7


5

东方镇

23


1

5


1

13




1

2

方溪乡

4





1

1

2





胡源乡

14



2



7

3


1


1

壶镇镇

53

2

1

12


1

20

1

2

4


10

七里乡

11


1

1



5

2




2

前路乡

3






2





1

溶江乡

13



2



5



2

1

3

三溪乡

5






3





2

石览乡

8

1


2



3





2

舒洪镇

19



2

1


5

1


4

1

5

双溪口乡

9


1

3



2



1


2

五云街道

26



5


1

11

2


2

1

4

仙都街道

8



1



3

1


1

1

1

新碧街道

13



2



3

1

1

1


5

新建镇

42



4

1

1

18

7

1

2

1

7

2.5 森林防火工作主要经验做法

近年来,缙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森林防灭火工作的有关指示通知精神,按照预防为主、防灭结合、高效扑救的方针,不断加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装备建设,加强消防基地建设和队伍演练,完善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全县森林防火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森林火灾防控能力显著增强。

1、落实责任、加强监管

缙云县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县林业局2021年制定了《缙云县林业局2021年森林防火及安全生产等督导服务工作分组方案》,组织4个督导服务组分别就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宣传发动、火源管控和值班应急等各方面具体落实情况2个国有林场和缙云县仙都风景旅游区管理中心等有森林防火任务的林业生产经营单位签订了《森林防火工作责任书》,将森林防火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县林业局公安局等部门定期组织对森林防火工作进行全面检查,督促森林防火责任制和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坚持疏、导、堵相结合的原则,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制定工作预案,突出重点部位,把握重点时期,抓住关键环节;认真组织开展监管野外用火、监管森林火灾重点人员的两监管和例行检查、重点时段进行专项检查、关键部位要反复检查的三检查工作。

2、大力宣传、消除隐患

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大力宣传森林防火法律法规,普及森林防火安全知识,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一是对各个乡镇(街道)的森林消防灭火设备进行检查,确保随时能够正常使用;二是对乡镇(街道)各条必经主干道路的森林防火宣传标语、告示牌有无悬挂安放进行检查;三是对各个乡镇(街道)重点人员和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四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并要求做好整改,做到事事有专人负责,事事有专人落实。2021年,缙云县制定专项方案1个,召开专题会议7次,共派出348个督查组181人次,护林员巡查28967人次,开展宣传9185次,制止违规用火116起,村规民约处理2起。查出隐患问题209个,已整改到位209个,教育违规用火人数160人次,处罚违规用火人数5人次,罚款2000元。

3、完善设施、提升能力

近年来,缙云县加大森林防火投资力度,共建设各类规格森林消防水桶、蓄水池共68个,广泛分布于各乡镇(街道),坚持以人为本,转变火灾扑救方式,全面推动以水灭火”工程建设。全林火阻隔网络体系基本具备,目前已建成林火阻隔网总长达到653.19公里,平均密度为5.46/公顷,基本形成了阻隔和扑灭功能较强的工程林火防控网络体系,已高于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25年目标的4.7/公顷的全国平均要求,具备一定抵御森林火灾能力。2021年按照上级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工作,摸清火灾风险隐患底数。同时加大森林消防物资储备投入力度,通过强化培训演练,进一步提升森林防火队伍实战处置能力。

2.6 森林防火面临的形势

1、生态文明建设对森林防火提出新的要求

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资源的主要措施之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全保障。缙云县森林防火不仅关系到现有森林资源的安全,更是保护居民安全的重要环节。

2、全球气候变化给森林防火带来新的挑战

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地表温度比上世纪中期上升了近1℃,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仍在持续,高温、干旱、大风、强对流天气等极端气候增多,全球已经进入森林火灾高发期。随着森林面积增加和蓄积量的增长,加上林下枯枝落叶等易燃物逐年增厚,增加了森林着火的可能性,对森林防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将增加森林防火工作量,森林防火形势日渐严峻。

3、森林旅游及传统习俗让森林防火难度加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向往回归大自然的意识逐渐增强,到山林旅游度假的人员大量增加,造成山林复杂的社会因素,野外火源点多、面广、线长,难于控制,野外火源管控难度增大,火灾隐患不断增加,特别是部分游客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意识薄弱,森林防火工作难度显著加大。同时,受传统习俗的影响,烧荒”“烧地头等农事用火,春节、清明节等节日上坟祭祖、焚香烧纸、林区抽烟等现象仍然存在,森林防火的管理工作依然困难重重。

2.7 森林防火存在的主要问题

缙云县森林防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由于基础设施依然配备不够完善,森林防火长效机制尚未健全,森林防火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总体要求还不适应,有些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1、森林防火信息化水平不高

随着缙云县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城镇周围环境日趋复杂,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森林防火预警、监测、指挥、扑救、应急救援等森林防火信息化体系建设却相对滞后,不能适应现阶段森林防火的需要。近年来,虽然缙云县加快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但森林防火监控监测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森林防火监测主要依靠护林员巡护和群众举报,一旦发生火情,很难确保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出击、迅速扑灭。同时由于不能有效监控,后期火灾案件查处难度大,很难严惩责任人,形成震慑威力。在日常调度指挥,防火期督查巡查,火灾扑救指挥,灾后历史情况记录,损失评估等方面信息化程度不高。

2、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完善

近年来,尽管缙云县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提高,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全县以水灭火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灭火能力明显增强,但从统计结果来看,仍有部分涉及山林面积较多的乡镇(街道)以水灭火基础设施未覆盖,其他乡镇(街道)部分重点区域的以水灭火基础设施还需要继续加密。此外,乡镇(街道)林火阻隔网分布还不够均匀,部分阻隔道路存在草灌浓密,人员到达困难等问题。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快速达到森林火情位置,也有碍于森林巡护和以水灭火设施补水及其它补给支持的实施。

3空中防灭火体系尚未建立

空中力量薄弱,立体化防、灭火能力有待加强,空中防灭火体系有待完善。近年来,国家和省对航空应急体系建设逐步重视,航空护林的技术装备,从直升机到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缙云县尽管做了一些尝试,但是与立体化防灭火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空中防灭火装备匮乏,无人机的数量不足无人机操作培训的力度还不够大。空中侦查、巡航护林、空中灭火等技术装备应用,还不能完全满足日常需求。

4群众防火意识不足,火灾主体责任不清

群众森林防火认识不足,主体责任划分不够清晰。林区规范用火宣传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林区用火管控涉及农业农村、民政宗教、旅游等多个部门,各地各部门对森林防火认识不够到位,部分基层干部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责任划分不够清晰。农村地区上坟祭祖、焚香烧纸、林区抽烟等现象依然普遍;农事用火、野外工程建设用火管控力度不足;景区经营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森林权属单位和经营单位分离,森林防火的管理和经营主体责任履行不明。

2.8 建设必要性分析

1、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和国家外交战略大局。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发生面广、危害性大、处置救助困难的自然灾害,它不仅烧毁森林资源,而且危害国家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森林资源安全的最大威胁。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森林防火至关重要,是绿水青山的安全保障,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首要任务,是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事关森林资源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缙云县旅游工作大力发展,森林是缙云县旅游的一个重要载体。加强森林防火,是保护缙云县森林安全、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能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在调节气温、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低噪音、增湿滞尘等方面的作用;有利于维护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地的生态功能;是推进缙云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窗口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城区、民生幸福的和谐缙云提供生态支撑。

3、是提高各级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需要

森林火灾位居破坏森林的三大自然灾害之首,它不仅破坏生态环境,给人类的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还会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是最为严重的公共危机类型之一。能否有效处置危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检验政府执政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因此,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是提高各级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体现。同时,森林防火将优先保护人身安全、社区安全、重要设施安全作为制定防火政策和实施防扑火措施的重要原则,是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的具体体现。

4、是提升全社会森林防火意识的重要内容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是有效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前提。提高全社会森林防火意识,从源头上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依托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推进预警监测系统建设,形成由瞭望监测、视频监控、空中侦察、人工巡查组成的24小时全时段、立体的预警监测体系;推动全民安全用火、提高防范意识,从源头上消除森林火灾隐患。



第三章  规划总则

3.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为根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森林草原防灭火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科学有效的森林防火体系,积极推进森林防火管理现代化、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智能化,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完善科学防火体系,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因险设防,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森林火灾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为缙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3.2 规划原则

3.2.1预防为主,科学扑救的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把森林火灾预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加强预警监测,建立完善森林火险预警系统,建立健全森林火险分级预警模式和响应机制;加强护林队伍建设,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加大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力度,提升防范森林大火的能力。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扑火人员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扑火队伍专业化和扑火装备现代化,提高组织指挥水平,提升空中灭火、以水灭火、机械化灭火能力;精心组织、科学指挥,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2.2分区施策,突出重点的原则

根据森林火险区划等级、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和火灾发生实际情况,与国家的分区施策相衔接,结合缙云县森林资源及森林火灾风险等级区划等特征,合理划分区域。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对重点区域重点倾斜,加大投入力度,提升重点区域森林火灾防控能力,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3.2.3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装备能力建设,突出防火隔离带等基础性、长远性工程建设;落实责任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科学防火,加大依法治火,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确保森林防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2.4科技优先,强化培训的原则

以信息化推进森林防火现代化,推进先进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先进指挥通信、轻型智能工程机械在森林防火领域的推广使用。提高森林防火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利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智能森林防火体系。加强森林防火理论研究,引进、推广先进、实用的森林防火技术和装备,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防控森林火灾。注重森林防火业务与技术培训,加强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相关学习,进一步提高森林防火队伍综合素质,提高森林火灾处置能力。

3.2.5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的防灾减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行业部门,是一项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事业。要在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并按各自的职责范围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形成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整体合力,真正建立起政府全面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积极支持的森林防火工作机制。

3.3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22031年,共10年。其中20222024年为近期,20252027年为中期,20282031年为远期。

3.4 规划依据

3.4.1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年修订);

《森林防火条例》国务院令第5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00年);

《浙江省森林消防条例》(200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2018年修正);

《浙江省公益林和森林公园条例》(2017年);

《浙江省森林消防条例》(2009年修订)。

3.4.2 政策文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2034号);

《关于健全完善地方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国森防发〔20207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的通知(国办函〔202099号);

《国家森防指办公室 应急管理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通知》国森防办发明电〔2020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

《浙江省两办要求全力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全省森林防灭火工作要点的通知》(浙森防办〔20201号)

《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关于开展林牧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专项治理的通知》(国森防办发〔20216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2148号);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2021年);

《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浙委改发〔20212号)。

3.4.3 标准、规范

《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T 1063-2008);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T 127-2012);

《森林火灾隐患评价标准》(LY/T 2245-2014);

《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LY 5014-1998);

《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LY/T 5007 -2014);

《生物防火林带经营管护技术规程》(LY/T 2616 -2016);

《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LY/T 2581-2016);

《森林防火数字超短波通信系统技术规范》(LY/T 2664-2016);

《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要求》(LY/T 2663-2016);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森林和草原野外火源调查技术规程》;

《森林可燃物标准地调查技术规程》;

《森林可燃物大样地调查技术规程》

《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14年);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技术规程》(DB33/T 2009-2016);

《森林火情瞭望监测设施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17年);

《森林防火宣传设施设置规范》(LY/T 2798-2017)。

3.4.4 相关规划

《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

《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

《浙江省森林消防发展规划(2017-2025年)》;

《浙江省林区道路建设中长期规划(2021-2030年)》;

《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

《全国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普查实施方案》;

《浙江省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浙江省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

缙云县“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

3.5 规划目标

3.5.1 总体目标

加强森林火灾预警、预防、扑救、保障、宣传体系的建设,全面提升林火综合防控能力,建立森林防火长效机制,构建比较完备的五网(预警监测网、通讯指挥网、林火阻隔网、以水灭火网、空中护林网)、四化(火灾防控现代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扑救工作科学化、管理工作规范化)森林防火体系。使缙云县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下,确保不发生重大特大森林火灾,确保不因森林火灾发生重大人员伤亡。

——加强全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体系建设。以多类型视频监控为核心,实现航空、监控、巡护等立体监控,构建航空巡护、视频监控与地面巡护三位一体的林火监测体系。

——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林火阻隔系统,推进重点区域以水灭火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各级森林灭火队伍软硬件设施。

——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培训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全民森林防火意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进行森林防火业务培训和完善森林防火宣教设施等工作来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防火、参与防火、支持防火的良好氛围。

3.5.2 具体目标

根据总体目标,结合缙云县森林防火需求,制定以下目标。

3-1规划主要目标表

              类     别

单位

现状

目标值

1 火灾管控目标




  1.1  森林火灾受害率

——

≤0.3

2 重点森林区划

公顷

——

118271.73

2.1 森林火险等级区划


——

完成

2.2 森林防火重点区域划定


——

完成

3森林防火信息系统建设




  3.1 建设高度集成智能的防火指挥平台


——

完成

  3.2 建设全县森林防火指挥中心


——

完成

  3.3 监控系统

15

645

     3.3.1双光谱云台


21

     3.3.2枪机监控

15

350

     3.3.3球机监控


274

4 基础设施




  4.1林火阻隔网密度

/公顷

5.46

6.25

  4.2新建林区道路长度

公里

——

93.9

  4.3 “以水灭火设施建设

68

626

  4.4 无人机

2

42

5 队伍建设




5.1 年人均专业培训次数

1

2

  5.2 年人均专业演练次数

1

2

6宣传建设




6.1 森林防火宣传日、周、月、

/

1

1

6.2 防火法律法规宣传

/


1

6.3 文明祭扫宣传

/

1

2

6.4 森林防火职责培训

/


1

6.5 基层农村宣传教育

/

1

2

6.6 发送火险等级预报和宣传警句短信

万条/

——

600


第四章  规划内容

4.1 森林火险等级区评估

4.1.1 森林火灾风险分析

森林火险等级主要是在森林可燃物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其它火环境条件,将森林防火区划分为不同的火险等级,以便于分级管理。《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中,缙云县在全国范围内属于森林火灾高风险区。

根据森林燃烧环理论,通过对可燃物、火环境和火源条件三个因素的诸多因子中进行分析,结合缙云县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实际情况,选取了可燃物类型、郁闭度、坡度、坡向、高程、森林自然度六个火险等级区划因子。

4-1 森林防火重要因子分析图

根据《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T 1063-2008对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及其区划方法如表4-14-24-3所示:

4-1森林火险因子权重表

火险因子

级距

权值

树种(组)燃烧类别

难燃类

0.04

可燃类

0.10

易燃类

0.20

人口密度/(人/hm2

≤0.6

0.03

0.7-1.3

0.14

≥1.4

0.12

防火期月平均降水量/mm

≥53.0

0.04

52.9-24.6

0.11

≤24.5

0.23

防火期月平均气温/℃

≤7.5

0.03

7.6-14.0

0.15

≥14.1

0.19

防火期月平均风速/m/s

≤1.7

0.02

1.8-2.6

0.09

≥2.7

0.16

路网密度/m/hm2

≤1.5

0.04

1.6-2.5

0.08

≥2.6

0.05

4-2 火险等级阈值表

火险等级

权值之和×森林资源数量

标准分值

I

森林火

灾危险

性大

权值之和×有林地、灌木林地与未成林造林面积之和(104hm2

>65.1

权值之和×活立木总蓄积(1O4m3

>856.9

权值之和×YGW%

>72

II

森林火

灾危险

性中

权值之和×有林地、灌木林地与未成林造林面积累之和(1O4hm2

5.3-65.1

权值之和×活立木总蓄积(1O4m3

256.4-856.9

权值之和×YGW%

43-72

III

森林火

灾危险

性小

权值之和×有林地、灌木林地与未成林造林面积之和YGW104hm2

0.2-5.3

权值之和×活立木总蓄积(104m3

<256.4

权值之和×YGW%

<43

4-3 树种(组)燃烧类型难易程度划分表

树种

燃烧类型

优势树种

难燃类

桤木、竹类(亚竹科)、栲类(含甜槠、米槠、苦槠等)、青冈、水曲柳、胡桃楸、泡桐、黄菠萝、桢楠、刺槐、木荷、阔叶混交优势不明显

可燃类

冷杉、桦、柳杉、杉木、珙桐、落叶松、水杉、云杉、杨、檫树、紫杉、椴、针阔混交、硬阔色木,山毛榉等、软阔枫杨,柳,槭,楸,木麻黄,楝等、杂木

易燃类

栗、樟树、柏木、桉、油杉、枫香、柯、栎(含槲等)、华山松、高山松、赤松、思茅松、红松、马尾松、樟子松、油松、黑松、云南松、针叶混交优势不明显、灌木林

结合国土三调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融合数据、地理基础数据、历史火情发生以及居民活动范围情况以及其他资料,对各片区地块进行森林火险指数统计,缙云县火险区面积共118271.73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9.15%,其中:一级火险区20859.1公顷,占火险区总面积的17.64%;二级火险区77867.1公顷,占火险区总面积的65.83%;三级火险区19545.6公顷,占火险区总面积的16.53%

4-4  各单位森林火险区划面积统计表

单位:公顷

  

火险区

一级

火险区

一级

火险区

二级

火险区

二级

火险区

三级

火险区

三级

火险区

总比例

总面积

面积

比例

面积

比例

面积

比例

  

118271.73

20859.1

17.64%

77867.1

65.83%

19545.6

16.53%

100.00%

五云街道

3956.47

457.2

11.56%

2525.73

63.83%

973.53

24.61%

3.35%

新碧街道

2466.67

108.6

4.40%

1844.94

74.79%

513.13

20.80%

2.09%

仙都街道

2932.67

749.6

25.56%

1653.8

56.39%

529.27

18.05%

2.48%

壶镇镇

14672.53

2056.73

14.02%

10037.4

68.41%

2578.4

17.57%

12.42%

新建镇

13725.4

894.73

6.52%

10126

73.77%

2704.67

19.71%

11.60%

舒洪镇

4786.47

518.2

10.83%

3492.73

72.97%

775.53

16.20%

4.05%

大洋镇

14257.6

6712

47.08%

6573.8

46.11%

971.8

6.82%

12.05%

东渡镇

10347.07

1294.4

12.51%

7089.07

68.51%

1963.6

18.98%

8.75%

东方镇

6263.6

1250.2

19.96%

3780.6

60.36%

1232.8

19.68%

5.30%

大源镇

6742.8

1275.33

18.91%

4370.07

64.81%

1097.4

16.28%

5.70%

七里乡

4775.67

554.33

11.61%

3188.07

66.75%

1033.27

21.64%

4.04%

前路乡

3352.53

243

7.25%

2356.47

70.29%

753.07

22.46%

2.83%

三溪乡

3639

850.73

23.38%

2182.2

59.97%

606.07

16.65%

3.08%

溶江乡

4213.93

714.67

16.96%

2776.53

65.89%

722.73

17.15%

3.56%

双溪口乡

2576.4

207.8

8.07%

1732.6

67.25%

636

24.69%

2.18%

胡源乡

3979.67

538.13

13.52%

2623.33

65.92%

818.2

20.56%

3.36%

方溪乡

2914.13

362.2

12.43%

2006.07

68.84%

545.87

18.73%

2.46%

石笕乡

4854.6

674.2

13.89%

3546.53

73.05%

633.87

13.06%

4.10%

缙云县林场

5090

1280.13

25.15%

3629.14

71.30%

180.74

3.55%

4.30%

括苍山林场

2724.53

116.93

4.29%

2332

85.59%

275.6

10.12%

2.30%

 

 

4-2 缙云县各级森林火险区域面积比例分布图

经统计分析,缙云县森林火险一级火险区主要分布在公墓、散坟集中区,针叶纯林分布较多的区域,主要风险因素原因是祭祀用火;二级火险区主要分布在人为活动较为频繁,临近村落及农田的山体部分,主要风险因素原因是投掷烟蒂、农事用火以及施工建设等;三级火险区主要分布在较为偏僻的山体部分,树种主要以阔叶林为主,主要风险因素原因是可燃物及天气因素。

4.1.2 重点设防区域规划及情况分析

根据缙云县自然火险区划研究,结合区域内自然保护地、坟墓、寺庙、景区、林场等高危单位分布,规划重点设防单位。对重点设防单位区域,要求森林防火视频监控需要全覆盖,以水灭火设施全覆盖,清明节等重要防火期需另外专门增设卡点,根据实际开展无人机巡查人工卡点巡查。全县规划清明节等重要防火期布设重点设防卡口158处,具体布设数量及位置见附表2

4.2 森林防火信息化体系建设

4.2.1智能处置系统平台建设

按照实时联网、快速反应和科学调度的目标要求,建设功能合理,多部门协同的森林火情智能处置平台;总结经验,逐步优化完善“丽水林火智治”数字化场景应用。

1、建设任务

根据《浙江省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丽水市本级需建设信息化系统平台1套,为有关部门、各县级单位及乡镇(街道)设置使用账号,实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管理。该系统纵向与省级平台对接,保证省级平台信息顺利上传下达;横向与本级应急、公安、气象、交通等部门和各级森林经营主体系统对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丽水市本级任务:负责森林火情智能处置平台开发,主要包括平台架构搭建、功能模块设置、数据标准制定、应用场景开发和日常系统管理维护等。

缙云县任务:负责全县森林火灾风险普查数据库(包括森林火灾危险性调查与评估数据库、森林火灾重要承灾体信息数据库、历史森林火灾数据库、森林火灾减灾资源数据库、森林火灾重点隐患调查数据库等)和森林防火“一张图”数据库的建设、更新和维护工作;各级林长、护林员管护网格区域的划定和更新工作。

2、建设内容

1)森林防火指挥中心软件系统

森林防火指挥系统软件功能主要可归纳分为五个模块,分别是:日常管理、预警监测、指挥扑救、通信保障和消防队伍建设管理。详细如下所述: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模块包括护林员管理,林区建设工程及用火管理,防火基础设施及数据管理,日常办公管理和灾后评估等内容。

其中,护林员管理系统包括了巡视轨迹、考核和信息收发等内容,护林员可以通过手持终端GPS实现林区的智能巡护,实现巡护员位置信息实时监控、轨迹实时显示、应急救援等短报文发送功能。

防火基础设施信息包括基础数据系统包含瞭望塔、管护站、野外作业点、防火公路、宣传教育等数据。支持瞭望塔、营房、油库、水库等地物信息的增删改查管理,并可在地图上显示。以多年积累数据为本底,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数字栅格地图、0.6m分辨率卫星影像地图、12m分辨率高程数据等)、林业资源基础数据(林业区划数据、林区道路数据、水系、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等)、防火专题数据(瞭望塔、防火机构、物资储备库、历史火灾、检查站、蓄水池、加油站、航空护林站等)进行标准化整合。

灾后评估功能可利用森林资源数据和基础设施等信息,对火灾受害地区进行灾后分析,计算火灾的过火面积和过火林地面积,分析各种林地的损失面积情况等。支持多维度的统计分析功能,并通过图标等方式直观展示:如火情位置统计、火情来源统计、火情时间统计、灾损统计、基础设施统计等多个维度的统计分析。

预警监测

预警监测火情早发现的主要手段,建设天空塔地四位一体的预警监测体系分别是卫星遥感林火监测系统、双光谱自动林火识别监测系统、普通监控火情识别系统、空中巡护监测飞机系统和森林火险因子监测系统。

卫星遥感林火监测系统,兼容接入国家林草局的卫星遥感林火监测数据,并补充风云4号气象卫星数据,提高卫星遥感林火监测效率,定期进行火点数据更新。预留接口,后续支持接入区的森林火险气象预报数据和森林火险预警数据,实现更加精细化的森林火险气象预报。

系统将计入重载云台及监控视频数据,进行云台操控并可以监控实时传回影像及调用历史影像。系统还具备影像存储和历史信息查看功能。并可自动通过影像分析,识别火情,正确率达99%以上。

空中巡护监测飞机系统采用无人机林火监测,系统将接入当前无人机的航迹信息和视频实时显示。利用无人机进行防火期重点区域巡护,火情发生时可抵近观测,搭载红外可见光双光吊舱,将火场视频实时回传至指挥中心。软件支持显示无人机的航迹及视频等信息。

利用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可燃物因子采集站、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地表其他数据,通过天气预报模型和火灾预测预报模型,建立林内温度、湿度、风力、可燃物含水率等火险因子监测系统,及时准确预报森林火险等级和林火行为。

建成后可运用系统数据叠加能力、可视化展现能力、三维空间分析能力,进行深度融合与挖掘分析,全面掌握森林火险形成、分布与动态变化,及时评估和预警森林火险。实现图上查看、图上分析、图上评估评价等可视化管理,为提高森林防火管控水平提供智能化、科学化的决策服务及支撑。

指挥扑救

指挥扑救模块包括基础数据汇聚分析系统、地理信息指挥决策系统、一张图管理系统。以GIS引擎为基础平台,为指挥员提供技术层面的决策信息支持;实现火点精准标定,防火设施、队伍、物资分布,重大危险源等各类信息的可视化显示,为指挥扑救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系统GIS地图可显示0.6m分辨率的数字正射遥感影像地图(DOM)、10米数字高程模型(DEM),支持地物信息分级显示。并支持地图滚动缩放、拉伸缩放、地图漫游、地图比例尺显示、地图复位、地图全图显示、坐标定位、地图取点。另外,还支持多种地图查询方式,如:关键字查询,支持地物查询,查询结果以列表项显示,并可自动定位和查看具体列表项。同时支持空间查询功能,包括地图上框选查询,或设定半径查询,距离测量、面积测量、三维贴地测量功能。可通过地图测量功能测算火场方位距离、火场面积和火线长度。

支持地图标绘,包括点标绘、直线标绘、手绘线标绘、矩形面标绘、多边形面标绘、圆形面标绘、文本标绘、标注人、建筑物等。可快速实现火场名称、指挥人员信息、气象信息、火点坐标等标绘出图,支持打印A3A4等不同规格的打印出图。标绘结果可保存、查询,用户进行态势标绘时可选择载入历史标绘,并对其进行修改。支持对火情的增删改查,火情信息可手工录入,也可由预警信息处置后转化而成。可对火情进行已扑灭处置,点击已扑灭后,火情图标不再地图上显示。

系统可对距离火场边缘一定范围(可手动输入)内的人员、居民区、交通干线、瞭望塔、通信车、油库等地物,以图标突出显示的方式进行避险警示。支持路径规划及导航功能。可设置起点、终点,计算出最佳的行进路线。

系统还可为扑救提供后勤保障。主要包括:物资储备、给养供给、运输保障、预料救护、防火资金和安全保卫等。

通信保障模块

该模块包括专网通讯系统和共用通讯系统。专网通讯包含超短波窄带通信和超短波宽带通信。超短波窄带通信包含模拟超短波和数字超短波通信方式,超短波宽带通信包含Mesh自组网或LTE自组网通信方式。支持显示各类终端的位置信息、显示终端回传的视频画面,主要应用于山区等信号较弱区域在应急环节保证信号通畅。

消防队伍建设管理

能力提升模块包括森林防火实训基地和运维支撑体系。积极发挥森林防火实验平台、展示平台、测试平台的作用,为一线指挥员、专业扑火队员提供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培训服务。

2)指挥中心及机房建设

规划与应急部门建设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中心,分别设置管理指挥室和机房。管理指挥室和机房建设应满足相关《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的建筑规范、供电安全等要求。管理指挥室和中心机房分开设置。配备专职管护人员1-2名。

4-5 管理指挥室设计要求一览表

序号

项目

要  求

1

建筑环境

耐火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的规定。室内应铺设活动地板。活动地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要求。

2

照明采光

灯光照明建议采用内藏筒灯,灯光不宜直接对准屏幕方向,距离屏幕保持3米以外,以免影响投射效果

3

供电安全

按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AC 220V±5%

4

系统环境

中心机房与其它房间、走廊间的压差小应小于4.9Pa,与室外静压差不应小于9.8Pa

管理指挥室主要布局大屏幕指挥系统、日常管理机位和设备、通讯设备、中等规模会议相关设施。中心机房主要安置相关网络路由、各类服务器、存储设备、电力设备。室内净高,应按机柜高度和通风要求确定,宜为2.43.0米。

4-6 机房设计要求一览表

序号

   

要  求

1

供配电系统

本机房所采用的线制为三相五线制,其三相额定电压为380伏,单相额定电压为220伏。供电频率为50HZ。在电源进线进入配电柜之前,应在进线端安装防雷装置。

2

接地系统

数字机房内的安全保护地是将所有机柜的外壳,用树根绝缘导线串联起来,再与地相连。数字机房的辅助设备,如空调等的安全保护地,应按照有关的电气规范进行接地。

3

防浪涌系统

充分利用电磁兼容的分区防雷,消除地电位反击等综合环节,就可以将机房雷工作做好,使雷灾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4

精密空调系统

选配合适的机房空调及相应的配套措施,以满足机房温度21℃23℃、湿度(45%65%)。洁净度(≥0.5m的微粒数,应<18000/升)和送风速度(出口风速<3m/s)的要求。

5

UPS系统

数字机房主机(20KVA1台);后备时间一小时;数字机房电池(铅晶蓄电池12V100AH,32只);定制机房电池柜(内置电池)

6

综合布线系统

网络列头柜到服务器之间铺设12芯多模万兆光纤,4根六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两端使用配线架连接。

指挥中心大屏以系统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控制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通讯、信号控制、视频监控等高新技术,建设一个集信息采集、传输、显示和分析处理功能于一体的科学高效的全彩屏显示系统,既可灵活多样地显示高分辨率视频图像,颜色丰富,图像清晰,而且画面支持拼接、分割、漫游等多种显示模式,充分满足客户的信息显示需求。

4-3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拓扑结构图

 

采用6平米LCD拼接大屏,将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具有安全性、易用性和前瞻性。

系统支持前端模拟、数字、网络等多种信号源的接入显示及多种信号的混合显示。显示部分采用室内拼接大屏,要求显示画面柔和低亮高灰、高对比度、宽的色域空间和更快的响应速度、任意大小尺寸无缝拼接、模块化维护等传统大屏幕显示产品无法实现的优点。

大屏控制系统应包括综合视频处理设备,支持多种视频信号接入,支持模拟与数字视频矩阵切换功能,支持解码、大屏控制、图像拼接、漫游功能;能与传统的模拟矩阵系统、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及中控系统无缝结合。

4-4 大屏控制界面示意图

4.2.2 “森林智眼”监控体系建设

1、建设内容

森林智眼主要依托红外热成像和可见光双光谱监控、常规球机、枪机监控,配套网络传输、数据存储、供电防雷相关设施形成的林火预警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全面监控区域森林状态人员活动情况,实现视频监制、图像显示、记录和回放等功能,为森林火灾的早期发现、现场扑救指挥、火灾案件调查取证提供技术保障。

常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球机和枪机监控,主要以普通视频的形式监控森林火情,记录过往人流,为行政处罚调查取证提供依据。

烟火智能识别系统依托高位重载云台,搭载红外热成像和可见光双光谱监控,配套烟火识别功能,提供全天候、全时段、全自动的烟火热点预警服务。该设备覆盖半径510千米,能自动聚焦火点,将火情信息传输至指挥中心,适用于自然保护地、国有林场等重要林区

4-7 森林防火监控及配件型号参考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建议参数

1

卡口枪机监控

400万抓拍单元,视频分辨率:1920×1080@60fps

2

烟火远距离球机

400≥6寸红外;1920×1080@60fps;星光级超低照度 200米红外照射距离;31倍光学变倍。

3

火智能识别报警器(高位重载云台)

1000万像素及以下的高清视频进行林火图像分析五分钟内完成360°巡航检测5公里以内不超过2平方米过火面积的森林火灾进行准确报警可见光及热像检测误报率低于万分之一。

4

风光互补监控装置(配合取电不便的监控点位使用)

单晶太阳能电板,太阳能控制器,工频逆变器,胶体蓄电池,地埋箱,集成配电箱,立杆(杆件、基础);可在阴雨天续航两天,电池电压24v,功率月100w

2)建设任务

结合浙江省林业领域数字化改革和丽水市森林火情智能处置平台建设,规划在缙云县森林防火监控薄弱区域、森林防火重点区域系统布设“森林智眼”前端监控;在自然保护地、国有林场等重要林区增设高空探头和短信提醒,增加自动烟雾火点识别设备;祭祀等人为活动频繁的点位,增置语音提醒、喊话设备等;积极协调各部门,将林区内其他单位、部门的监控系统联网接入森林火情智能处置平台,实现监控资源和信息数据共建共享。

规划在全县范围内新增卡口枪机监控335个,球型摄像机274个,双光谱重载云台21个。各乡镇(街道)规划新增森林防火监控情况见表4-8、表4-9、表4-10,具体建设点位见附表3

4-8 森林防火卡口枪机监控建设规划表

单位:个

单位

合计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合计

335

38

39

39

38

37

34

32

28

26

24

五云街道

5

1

1

1

1

1



2

2

2

新碧街道

7

1

1

1

1

1

1

1

3

3

2

仙都街道

7

1

1

1

1

1

1

1

1

1

1

壶镇镇

15

2

2

2

2

2

1

1

1

1

1

新建镇

18

2

2

2

2

2

2

2

1

1


舒洪镇

20

2

2

2

2

2

2

2

3

3

3

大洋镇

20

2

2

2

2

2

2

2

1

1

1

东渡镇

17

2

2

2

2

2

2

2

2

1

1

东方镇

16

2

2

2

2

2

2

1

1

1

1

大源镇

29

3

3

3

3

3

3

3

2

2

2

七里乡

18

2

2

2

2

2

2

2

2

2

2

前路乡

13

2

2

2

1

1

1

1

1

1

1

三溪乡

23

2

3

3

3

2

2

2

2

2

2

溶江乡

26

3

3

3

3

3

3

2

2

2

2

双溪口乡

20

2

2

2

2

2

2

2




胡源乡

30

3

3

3

3

3

3

3




方溪乡

9

1

1

1

1

1

1

1




石笕乡

17

2

2

2

2

2

2

2

2

1

1

缙云县林场

10

1

1

1

1

1

1

1

1

1

1

括苍山林场

15

2

2

2

2

2

1

1

1

1

1

4-9 森林防火球形监控建设规划表

单位:个

单位

合计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合计

274

23

23

23

23

24

27

30

32

34

35

五云街道

14

1

1

1

1

1

1

2

1

1

1

新碧街道

10

1

1

1

1

1

1

1

2

2

3

仙都街道

10

1

1

1

1

1

1

1

2

2

2

壶镇镇

13

1

1

1

1

1

1

1

1

1

1

新建镇

10

1

1

1

1

1

1

1

1

1

1

舒洪镇

13

1

1

1

1

1

1

1

1

1

1

大洋镇

10

1

1

1

1

1

1

1

1

2

2

东渡镇

13

1

1

1

1

1

1

2

2

2

2

东方镇

15

1

1

1

1

1

2

2

1

1

1

大源镇

10

1

1

1

1

1

1

1

4

4

4

七里乡

33

3

3

3

3

3

3

3

2

2

2

前路乡

10

1

1

1

1

1

1

1

1

2

2

三溪乡

12

1

1

1

1

1

1

1

1

1

1

溶江乡

14

1

1

1

1

1

1

2

1

1

1

双溪口乡

21

2

2

2

2

2

2

2

2

2

2

胡源乡

15

1

1

1

1

1

2

2

2

2

2

方溪乡

10

1

1

1

1

1

1

1

1

1

1

石笕乡

10

1

1

1

1

1

1

1

2

2

2

缙云县林场

15

1

1

1

1

1

2

2

2

2

2

括苍山林场

16

1

1

1

1

2

2

2

2

2

2

4-10 森林防火高位重载云台建设规划表

单位:个

单位

合计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合计

21

2

2

2

2

2

2

2

2

2

3

五云街道

1











新碧街道

1











仙都街道

1


1







1


壶镇镇

1










1

新建镇

2

1


1








舒洪镇

1











大洋镇

1







1



1

东渡镇

1





1






东方镇

1











大源镇

1


1









七里乡

1




1




1



前路乡

1






1





三溪乡

1











溶江乡

1





1






双溪口乡

1

1








1


胡源乡

1










1

方溪乡

1







1




石笕乡

1






1


1



缙云县林场

1




1







括苍山林场

1



1








4-5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总体架构图

4.3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4.3.1 “以水灭火”工程建设

“以水灭火”工程建设,对于完善森林消防基础设施、增强全民防火意识、大幅提升火灾综合防控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规划在森林消防蓄水设施布局薄弱区域以及森林防火重点区域,新建一批森林消防蓄水设施。根据实际情况可对局部区域加密建设消防蓄水设施,并适当布置泵站、水箱和补水水管,提高扑救能力和效率。

1建设内容

以水灭火设施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开展建设,保障水源有效供给。主要通过查漏补缺,在森林消防水桶、水池布局薄弱的盲区以及重点区域,选择有补水条件、人类活动密集、林区道路周围新建或加密一批消防水桶,进一步提高扑救能力和效率。

森林消防水桶主要规格采用10立方米的低密度聚乙烯桶,主要布设于林区人流量较大的步道两侧布设和山脚林缘处,结合便携式移动水泵和消防水带,可以对蓄水桶左右各200400米范围的林缘(约20米宽)地表火进行有效防控。蓄水桶的颜色和位置应尽量与林区自然风貌相融合,尽量兼顾林区生产、生活需求,同时要保障水源供给,不能仅靠自然降雨集水。

2建设任务

综合考虑各区域火险等级,现状已有消防水源分布情况以及运输难易程度等因素,本规划期内计划新增消防水桶设施共计558处,本期新增设备配置方案情况见表4-11

4-11 新增消防水桶配置方案表

单位:

单位

合计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总计

558

62

62

62

57

56

53

52

49

48

50

五云街道

19

2

2

2

2

2

2

2

1

1

2

新碧街道

35

4

4

4

4

4

4

4

1

1

1

仙都街道

19

2

2

2

2

2

2

2

6

6

6

壶镇镇

85

9

9

9

9

9

8

8

2

2

2

新建镇

101

10

10

10

10

10

10

10

1

1

1

舒洪镇

17

2

2

2

2

2

2

2




大洋镇

13

2

2

1

1

1

1

1

8

8

8

东渡镇

67

7

7

7

7

7

7

7

1

1

1

东方镇

27

3

3

3

3

3

3

3

8

7

7

大源镇

16

2

2

2

2

2

2

1

1

1


七里乡

78

8

8

8

8

8

8

8

1

1

1

前路乡

9

1

1

1

1

1

1

1

1

1

1

三溪乡

16

2

2

2

2

2

2

1




溶江乡

10

1

1

1

1

1

1

1

1

1

1

双溪口乡

10

1

1

1

1

1

1

1

1

1

1

胡源乡

7

1

1

1

1

1

1

1

2

2

1

方溪乡

13

2

2

2

1

1

1

1

2

2

1

石笕乡

4

1

1

1

1




3

2

2

括苍山林场

12

2

2

1

1

1

1

1

10

10

11

经过以水灭火消防设施的补充,水源服务范围得到大范围拓展,基本可以覆盖大部分山林范围及火情易发区,新增消防水桶建设点位情况详见附表4

4.3.2 林火阻隔系统建设

林火阻隔系统是防止林火蔓延的重要措施,在保护森林资源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林火阻隔系统按照阻隔林火的性质分成自然障碍阻隔、工程阻隔、生物阻隔和组合阻隔四种。按照上级要求,成片新造林必须规划设计生物防火林带,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缙云县林火阻隔系统建设主要为防火应急道路建设。

1建设内容

针对林区局部地段道路密度低、路面窄、路况差的现状,按照新建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各林区已有道路规划、兼顾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科学布局,高标准建设。可充分结合林区各类工程配套道路进行建设,打通林区内部断头路,升级改造简易路和废弃路,与林区现有外部道路相连通,构建布局合理结构完整的林区防火应急道路网络体系。

根据缙云县实际,建议以林区三级公路标准为主,公路设计速度1020千米/时,平均路基宽度44.5米。建设过程中可视实际情况进行路基加宽、路肩加固等调整。路面可采用沥青、水泥混凝土等材质,路基材料应就地取材,尽量利用挖方材料,视需要设置边沟等排水设施。道路建设需同步考虑两侧绿化工程,尽量选用难燃类乡土树种,起到更好的阻隔作用。

2建设任务

为夯实森林防火工作基础,降低森林火灾风险隐患,规划建设防火应急道路213.6公里,其中新建防火应急道路93.9公里,改建防火应急道路119.7公里。各单位防火应急道路建设情况见表4-12

4-12 防火应急道路配置方案表

单位:公里

  

建设年度

建设

类型

合计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13.6

13.5

16.4

17.1

18.1

24.3

20.9

21.3

26.9

23.2

31.9


93.9

8.9

4.9

4.1

5.9

9.5

9.1

16.7

13

12.8

9

新建

119.7

4.6

11.5

13

12.2

14.8

11.8

4.6

13.9

10.4

22.9

改建

五云街道

1.3




1.3







新建

仙都街道

1.7



0.4


1.3






新建

壶镇镇

3.5





0.5


2

1



新建

新建镇

1.5








1.5



新建

舒洪镇

9.1

0.2

1.7


1.7

1.8


1.5


0.7

1.5

新建

12.3


0.6


0.7


1.5


1.6

1.5

6.4

改建

大洋镇

17.3

7.5





2.1


1.5

4.6

1.6

新建

东渡镇

2.2









2.2


新建

38.2

1.7

3.1

4.5

3.2

3.3

3.2

2.5

3.6

6.6

6.5

改建

东方镇

0.4



0.4








新建

2.4




1.6


0.4




0.4

改建

大源镇

12.8




2.2

1.9

2.6

1.9

2.8

0.9

0.5

新建

13

1.3

4.3

3.7

1.8

1.2



0.7



改建

七里乡

4.2


1




3.2





改建

前路乡

2.3





0.5



0.4


1.4

新建

三溪乡

1.4






1.4





新建

3.2


0.5



2.7






改建

溶江乡

6.7






0.8

0.5

1.7

1.5

2.2

新建

19

0.3


1.9


2.7


2.1

5.6


6.4

改建

胡源乡

14.5



1.4

0.7

2.1

2.2

2

1.4

2.9

1.8

新建

9.9

1.3

1.2

0.6

3.6

3.2






改建

方溪乡

5.1

1.2


1.2





2.7



新建

10


0.8


1.3


2.4



2.3

3.2

改建

石笕乡

8.8







8.8




新建

7.5



2.3


1.7

1.1


2.4



改建

缙云县林场

5.3


3.2

0.7


1.4






新建

4.3.3 无人机林火监测巡护

目前无人机技术已较为成熟,尤其是小型多旋翼无人机质优价廉,操作简单。无人机平均巡航速度约30千米/小时,相对地面高度70200米,可拥有13千米的开阔视野,15分钟航时能完成至少1万亩森林的巡护工作,特别适合地旷人稀以及路网复杂难以设卡的区域。巡护飞行中,若发现林区异常情况,可以控制无人机在目标上空悬停监测进一步确认,防止火警误报。

1、建设内容

在重点防火期由无人机结合瞭望塔、视频监控等手段,实现火情及时发现。现场侦察掌控灾情,无人机可以快速获取到灾害事故现场局的视角,部分场景可人工抵近侦察,大提升作业效率。

在扑救阶段无人机快速获取火场态势,辅助防火指挥部署实现空中道路勘查,指引扑救作战;实现指挥调度、视频图像等信息的实时传输,确保火场情况实时上报搭建中继通信设备,构建信息桥梁应用热像测温,为灭火救援提供行动指引,在危化品罐体救援、阴燃等场景中大提升作业效率。

在后期灾损评估阶段实现持续监测灭火效果,围绕火灾现场进行环绕飞行实时监控每一片区域的温度,有效防止火情扩散、复燃,并实现灾损快速评估。

2、建设任务

结合森林火情早期队伍建设,为每支乡镇级森林早期火情处置队伍配备2架无人机(一用一备),为缙云县县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购置2架无人机备用,全县共配备40架。

为加强无人机巡护工作,提升航空护林管理效能,规划积极开展无人机应用考证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与实操训练,使参训人员熟练掌握无人机基本操作、日常维护、定点起降、航线规划等相关知识。通过理论和实操考核后,持证上岗开展工作。

4.3.4直升机临时起降点

1、建设要求

根据《森林航空消防工程建设标准》(LY/T 5006-2014)、《森林航空消防技术规范》(MH/T 1033-2011)等相关技术规程,航空护林直升机临时起降点宜选在重点林区、地势平坦、无沼泽、无强电磁干扰、水文地质条件良好、净空条件好,坡度小于的开阔地带,周边应设置排水渠确保无积水。临时起降点净空安全区域长宽不小于50×50米,停机坪面积长宽不小于7×4米,停机坪外围硬化延伸35m安全区域。起降点进出道路应满足总重16吨航油运输车辆进出。起降区域地面保持干净不能有浮土、碎石等障碍物,起降进出方向100米距离外无超过10米高度的障碍物。

2、建设任务

规划在新碧街道、五云街道和壶镇建设3处直升机临时起降点,提高航空护林覆盖范围和应急处置能力。

4.4 森林消防队伍能力建设

4.4.1消防队伍规范化

针对缙云现有森林消防队伍情况,增加森林防火队伍资金投入,扩大并年轻化消防队伍。另外,专(兼)职消防队伍要建立花名册,明确联系方式,并上报管理部门备案。专(兼)职消防队伍必须经过消防专业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执勤。消防队伍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森林消防信息及事件处理进展情况,发现森林火险隐患时,应及时上报管理部门。

4.4.2 定期组织专业培训

按照各类应急预案,应当建立科学扑救指挥体系;健全森林防火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体系。要定期对职工进行消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扑火队员在训练和扑救工作中,要学会使用扑火机具、掌握扑火知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上岗前应进行必要的培训。每支消防队伍每年需组织2次以上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和消防实战演练。

结合森林消防工作季节性强的特点,在非防火期开展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为消防装备使用日常维护方法初步林火扑救战略战术火场逃生与自救;森林防火巡查科技工具应用,初步火情发现方法等。

4.4.3森林消防物资、工具配备

应当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器材和物资的储备和管理,保持防火物资工具的性能良好,并及时进行检查和更新工作。将消防物资及工具,按需布置在各乡镇(街道)的重要卡点及仓储工具房内,并加强管理。同时,也要加强各乡镇(街道)消防队伍的六熟悉工作,制定重点作战预案。

4-13 消防物资、工具配备数量表

序号

建设项目

单位

新增或更新数量

1

运兵车

10

2

森林灭火水车

20

3

防护装备

1400

4

风力灭火机

400

5

灭火拍

400

6

高压扬程水泵

40

7

灭火水枪

400

8

油锯

100

9

望远镜

40

10

对讲机

600

11

照明工具

80

12

水带等耗材

40000

13

其他耗材等

按需

4.4.4 耗材定期检查更新

消防装备器具都有一定的使用和保存年限,鉴于安全性考虑,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更新。特别是消防水带,如果不进行维护,在使用中会出现水带爆裂的现象。在日常管理中,将使用年限定位5并且对已经拆封使用过的水带一次一检,未使用的实行一年一检,如有损坏,及时进行更新。

4.5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建设

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是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的重要保障,通过大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使森林防火相关法律法规、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与火场紧急避险知识等深入普及到基层,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防火、参与防火、支持防火的良好氛围,突出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达到有效预防、及时控制森林火灾,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森林火灾扑救第一要务的目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开创全社会关注、参与、支持森林防火工作的新局面。把《森林防火条例》的宣传工作作为重点内容,大力宣传。针对不同人群因人施教,增强宣传实效性,做到宣传教育有内容、有记录、有签字、有备案。在做好城镇人员密集区域防火宣传的同时,把宣传教育的重心转移到旅游景点、林区内作业人员、外来人员,在提高重点人群的防火意识上下功夫,确保入心入脑。把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同其它的部门宣传结合起来,在制定宣传内容时将森林防火宣传内容纳入其中,共同宣传。

4.5.1 巡防巡查

农田秸秆焚烧、野外用火、祭祀风俗等频繁的人为活动一直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因此,守住山、管住人、看住坟是“以人为本抓防火”的关键。规划在重要节假日及因持续干旱、大风形成的高火险天气时段,加大重要地段的巡查力度,设置由专人驻守的卡点,加强火源管理和护林防火宣教工作。同时,在林区主要出入卡口设置“防火码”,利用大数据对进山人员进行智能化实时动态监管,做到早防范、早处理,确保森林防火安全。

4.5.2 宣传活动

宣传教育是实现森林防火工作“预防为主”的基础环节,在事故预防、防灾减灾、传播知识、交流经验、指导工作、政策法规宣传、震慑犯罪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提高人民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切实做到森林防火防范于“未燃”,规划在每年10月到次年5月的防火期间,尤其是冬至、春节、清明节等防火重点时段,采用多种形式持之以恒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森林防火重点区、森林火灾高风险区和林区村庄,挨家挨户精准投放宣传警示内容。

鼓励各乡镇单位通过登山协会、驴友俱乐部、户外拓展训练机构等社会团体组建森林防火志愿者团队,广泛开展防火宣传、林区巡护、火源管理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防火、主动防火的积极性,努力构建政府全面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森林防灭火格局。此外,还可与当地通信公司合作,引入手机“电子围栏”技术,利用通信基站对进入重要林区的游客发送防火短信提示信息。

4.5.3 宣教设施

参照《森林防火宣传设施设置规范》(LY/T 2798-2017),开展森林防火野外智能语音警示宣传设备、森林防火固定宣传牌、防火电子显示屏、标语、横幅等宣教设施建设工作,加强森林火灾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警示教育力度,有效扩大森林防火宣传受教面和教育实效。在自然保护地及森林旅游区等景区主要出入口位置设立大型森林防火宣传牌,播放防火宣传语音提醒,同时也要注意宣教设施与周边风景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4.5.4 宣传资料

积极编制森林防火宣传材料,制作发放《森林防火宣传手册》,编写森林防火绘本、教材读本,印制防火宣传购物袋、宣传海报、雨伞等,将其派发到林区周边各农户家中;录制森林防火公益广告、案件教育片,利用宣传活动或公交多媒体设备滚动播出;出台《森林防火通告》《森林防火百日安全野外用火专项整治通告》和相关防火禁令,组织专业人员编制新颖有趣的防火宣传标语、口号等。

4-14 规划开展森林消防宣传教育建设项目一览表

序号

  

宣传内容

数量

1

森林防火宣传日

森林防火科普知识、火灾扑救和安全避险知识教育。

1/

2

森林防火宣

1/

3

森林防火宣

1/

4

防火法律法规宣传

防火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及有关规定宣传教育。

1/

5

文明祭扫宣传

倡导市民采用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等方式文明祭扫。

2/

6

森林防火职责培训

乡镇(街道)和村级单位,开展干部和群众森林防火职责培训,从法律法规、日常管理、行政职责、案例分析等多方面进行长期教育。

1/

7

基层农村宣传教育

对基层农村内留守耕种人员、祭扫人员、宗教场所进行针对性宣传,保障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和环保意识在基层普及率和知晓率达到90%以上。

2/

8

利用手机电子围栏技术发送火险等级预报和宣传警句短信

在防火期、森林消防宣传日等时段,对进入林区的游客发送火险等级预报和宣传警句短信,提前预警响应。

600

万条/

4.5.5 媒体宣传

在缙云县主要报纸、电台、电视台开辟森林防火专题栏目,定期向全县居民与游客发布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在依靠发放传单、贴挂标语、电视广播、社会宣讲等传统手段的同时,充分运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新手段,采取短视频发布、团建宣传、真人约请访谈等多种形式,建立“森林防火宣传志愿队”,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提高森林防火的社会认知度,营造全民防火、全民监督、全民践行的社会氛围;围绕“群众能做到”和“需要群众做到的”这两个重点,及时宣传报道森林防火组织工作的重大部署、重点任务,推荐森林防火组织和宣传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亮点和先进典型、先进个人;在乡镇(街道)基层,要积极与公安、行政执法队伍合作,将执法与宣传密切结合,加强司法案例警示教育,提高宣传的震慑力;在清明节等防火重点时段,邀请相关主管领导发表森林防火电视讲话,增强宣传效果;村内坚持定期广播森林防火知识和野外用火管理规定。

4.6森林防火协调运行机制建设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部门协同努力,森防指各成员单位职责正在逐步理顺,“防”和“救”的责任链条也正在逐渐压紧,尽管工作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面临一些新困难,但是应急、林业、公安部门之间应始终坚持“宁可跨前一步造成任务重叠、绝不后退半步造成责任悬空”的做法,坚持工作宁重不漏,加强工作衔接配合,切实增强工作合力,持续优化完善工作运行机制。

1)全面落实林长制,贯彻森林消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按照“谁管辖、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权责划分原则,全面实行森林消防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行政首长负责制,健全森林防火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行政区域森林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建立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与森林火情早期处置办法,建立健全缙云县森林火灾应对工作机制,通过划定森林防火区、分配组织体系与职责、预防与监测和预警、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终止、恢复重建、应急保障、监督管理等工作内容,及时、科学、有效应对森林火灾,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森林资源。

3)县级森防指制订《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内部工作运行机制》,责任落实到乡镇(街道),明确细化分工,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加强林业、应急、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统一行动,实现闭环运行,推动高火险期建立部门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

4)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利用丽水市森林火情智能处置平台,保障火情报送、队伍驻防、物资储备、监测预警等各类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

5)规范现场指挥机制。坚持属地指挥、统一指挥、专业指挥,规范现场指挥部组成和职责,规范现场指挥的基本内容和流程,尊重科学、注重实际、高效打火。

6)针对缙云县在林区或林区周边施工建设的重大工程,如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道路交通建设工程,森林康养基地、森林旅游景区建设工程等,定期开展森林防火隐患排查工作,切实保障林区生态安全。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1 估算范围

投资估算范围包括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队伍能力建设、防火宣传等几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包括申请中央投资、地方配套建设项目以及地方政府自行投资建设项目。

5.2 估算依据

估算依据主要有:

1)《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J 127-2012);

2)《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林规发201419号);

3)《林业建设项目管理文件资料汇编》(2006.10);

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5)《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

6)《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办法》(财资环〔202022号);

7)建安工程按缙云县近年来同类工程费用平均标准进行估算;

8)建设单位管理费计算按照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执行。

5.3 估算结果

估算总投资17494万元,投资项目分:森林防火信息化体系建设1996万元,占11.41%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11277万元,占64.46%森林消防队伍能力建设2800万元,占16.01%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建设600万元,占3.43%;不可预见费821万元,占4.69%。按建设期分:近期投资4515.05万元,占25.81%;中期投资5203.8万元,占29.75%;远期投资7775.15万元,占44.44%

5-1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投资项目

投资金额

近期

中期

远期

   

17494

4515.05

5203.8

7775.15

1

森林防火信息化体系建设

1996

634

601

761

2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11277

2647

3335

5295

3

森林消防队伍能力建设

2800

840

840

1120

4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建设

600

180

180

240

5

不可预见费

821

214.05

247.8

359.15

5.4 资金筹措

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和浙江省有关森林防火重点工程、科技推广项目和其他相关道路、水利重点工程资金。

地方层面,市本级资金,重点投入市级森林防火综合信息化平台、数据库整合等工作。级资金,主要投入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宣传、以水灭火工程建设、监控体系建设、消防护林队伍建设。

社会投资层面,主要指在林区开展生产经营的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必须按照森林防火相关政策法规投入建设自身责任范围内的森林防火阻隔体系、以水灭火、内部视频监控、自身巡查投入等。


第六章  保障措施

6.1 组织保障

缙云县各级政府应按照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应急管理相关规定,明确政府、林业、应急等各级部门森林防火的职责和工作内容。缙云县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工作,发挥群防作用同时人民政府应组织领导应急管理、林业、公安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做好森林火灾的科学预防、扑救和处置工作。目前缙云县林业局已设森林防火主管部门,全职负责全县森林防火统筹协调工作。

6.2 制度保障

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用制度管理各级森林防火单位,保障森林防火工作落到实处,有效遏制森林火灾发生。

完善森林防火管理制度。为保障缙云县森林防火能力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日常管理,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管理制度,包括森林火灾预防制度、森林防火工作考核制度、森林火灾扑救制度、森林防火日常工作规范、森林火灾档案管理制度、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等,确保各级各部门森林防火工作落到实处。

强化队伍制度建设。制定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内务管理制度、机具设备管理制度、训练制度、奖惩制度等,严格管理。同时,建立健全森林消防专业队伍业务培训制度及实战演练制度,对各防火单位的森林消防队伍和专职护林员实行统一业务培训和实战演练,实现森林消防队伍的专业化、正规化建设。

严格执行工程项目保障制度。执行工程监理制度,森林防火主管部门派专人进行施工监理,或聘请有资质的施工监理单位进行施工监理,由丽水市森林防火主管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与监督,保障森林防火能力提升,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工程质量得以保证。

6.3 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按照国家有关护林防火扶持政策和要求,合理设置申报项目,积极申请国家有关森林防火物资储备费用和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准备金等相关项目资金。

地方层面,缙云县、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要把森林防火工程建设纳入地方政府发展规划中,相关资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另外,防火道路、水桶等基础设施建设需与水利、农业等相关部门的规划建设结合,争取形成合力。

社会层面,要求在林区开展生产经营的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必须按照森林防火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建设必需的森林防火相关基础设施,开展必需的日常防护工作,落实主体责任,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长期、稳定投入机制。

积极开展森林火灾保险工作,利用经济手段转移风险,降低可能的损失。森林火灾保险应着重以扶持林业生产发展为目标,对正常生长和管理正常的公益林要争取应保尽保。应努力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宣传开展森林保险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民众防灾减灾意识,提升森林灾害防控能力,使森林保险真正为林业事业保驾护航。

6.4 技术保障

壮大技术人才队伍,促进防火科技创新。制定防火人才培养计划,每年从防火项目建设投资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防火人才培养和防火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发挥现有高等院校、企业等科技力量,实现互相合作和科研资源共享。积极开展关键技术难题攻关,重点对森林火险预测预警、扑火战术、扑火效益评估、扑火指挥信息系统、个人防护装备、扑火人员培训等基础和应用课题进行攻关,努力推动科技防火技术发展。

注重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深入了解缙云县森林防火实际需求的同时,积极关注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的动态,研究和推广防火高新技术,加强防火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提高对森林火灾的预警、监测和快速反应能力。应用推广防火的新技术、新机具、新装备、新手段,提高防火科技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损失和扑火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加强森林防火的科技推广交流与合作。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注重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在森林防火领域的合作,拓展森林防火发展领域,包括森林火险预报、扑火战术和装备等研究。加大基础理论研究,组织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研发,建立森林防火科技保障体系。

 


第七章  效益分析

缙云县森林防火规划的实施,将提升缙云县的森林防火、扑火能力,有效保护好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森林资源是发展经济、维护生态平衡、进行科学研究、丰富人们生活的基础。规划的实施,有利于对当地群众和游客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高人们森林防火、保护自然的意识,促进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7.1 生态效益

保护森林植被是保护生态环境和陆地生态系统的首要任务和关键所在,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则是保护好森林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首先,缙云县森林防火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地保护和培育现有森林植被及林木资源,保护该地区生物物种多样性和稀有性,改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促进缙云县乃至浙江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缙云县的天然物种是长期演化的结果,具有丰富的抗逆性基因,是可供人类利用的特种遗传资源,是十分宝贵的遗传资源载体,保护森林就是保护适合本地发展的物种基因库和生态链,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价值。

其次,项目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林火监测和控制水平,有效地控制林火的发生率,间接起到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的作用,对森林充分发挥其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优化环境等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此外,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也能使野生动物回迁和大量繁殖,对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

所以规划实施后,可以提高控制和减少森林火灾的能力,有利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使森林资源充分发挥它的生态作用。

7.2 社会效益

7.2.1 保护生物多样性及人文旅游资源

通过综合治理,能有效地保护当地的森林生态系统,有利于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护并进一步改善当地自然景观,从而促进当地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加强森林防火能力建设,不仅保护了自然资源,也保护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提升城市知名度及对外形象意义重大。

7.2.2 提升社会森林防火意识

通过全范围内的森林防火建设,加强宣传,加深人们对林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的认识,深化对森林防火工作在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中所起的作用认识。

7.2.3 加速森防信息交流传递

随着资源的有效保护,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化和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对外交往将进一步深入,而做好森林防火建设,是发展林业对外活动、扩大人员交流、加速信息传递的前提和保证。与此同时,通过引进人才、技术和设备,有利于提高全林业系统工作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管理和科研水平,也推动了森林防火工作的发展。

7.3 经济效益

7.3.1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森林火灾的危害极大,不仅毁山毁林,而且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重大的威胁。提高缙云县森林防火的综合能力及科技含量,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森林火灾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局面。并且,当地群众通过参与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就业问题,增加经济收入,为稳定林区社会秩序,推动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7.3.2 非直接经济效益

森林防火事业是一项面向全社会、全人类的社会公益事业、是难以用直接的经济价值来衡量的。它们以全面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为己任,实施后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景观资源、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但从长远的、整体的、生态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森林所具有的巨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际上也就是森林所具有的巨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效益是潜在的、间接的,非直接的经济效益为大众所认知。但它所体现出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金钱也难以衡量的,所保留下来的物种资源和遗传资源是全社会、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其价值更是不可估量。因此,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来评价,本项目的实施,其经济效益也是十分显著的。

随着规划的实施,缙云县的生态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这必将推动本地区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在工程实施期间,当地群众通过参与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使当地农民及社会闲散人员收入增加,为维持地区稳定,推动地区经济上一个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7.4 综合评价

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项受益当代,功及千秋的长期性工作,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有效地减少和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将其对森林资源所造成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及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因此,缙云县森林防火规划的实施,可增强对森林火灾的综合控制能力,对加强缙云县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和防火队伍建设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益显著


    附件:

    1.缙云县森林防火规划附表.pdf

    2.缙云县森林防火规划图.pdf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