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农业】黄花菜生产技术规程
索引号: 002660467/2025-91921     发布机构: 溶江乡     发布时间: 2025-02-18 11:52:03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缙云县溶江生态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强村公司)黄花菜的产地选择、品种选择、种苗繁育、大田定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鲜食黄花菜采收与分级保鲜、干制黄花菜加工等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标准。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1655 蔬菜包装标识通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地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坡度缓、光照充足和灌溉条件好的土地种植。产地生态环境、空气 质量、水质、土壤质量应符合 NY/T 391 的规定。

5 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合当地气候和栽培模式的品种。要求株丛紧凑,生长茂盛,抽苔率高,苔数多,每一花苔上的分枝数多,花蕾多而结实,采蕾期长;耐酸碱、耐干旱、耐瘠,抗倒伏性强,在山坡地、黄土丘陵上生长良好。干制品种要求花蕾淡黄或嫩黄色,有光泽,香味浓,蕾嘴部(尖端)不带黑色或黑褐色,可稍带浅褐色,花蕾肉质肥厚;采蕾期长,加工折率高。如仙萱 2 号、猛子花、仙萱 1 号等。鲜销品种要求鲜花蕾黄色或淡黄色,花蕾饱满、略硬、不易开张。如仙萱 1 号、蟠龙种、实心种等。

6 种苗繁育

6.1 繁育方法

黄花菜一般采用分株繁殖法:将母株丛全部挖起,重新分栽;或将母株丛的一侧挖出一部分作种苗,留下的让其继续生长。种苗移栽后,一般可连续采收 3 年~5 年再更新。

6.2 种苗处理

将短缩茎下部黑根和纺锤形肉质根剪除,其它肉质根剪短至 5 cm~7 cm,并清除朽根,去掉残叶,苗叶剪短,留 6 cm~7 cm。种苗修剪以后,摊在地上晾干伤口或用 50%甲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水溶液喷雾消毒。宜边起苗边栽种,需要次日定植的种苗堆放厚度不可超过 20 cm。

7 大田准备

整地前,应做好田园清洁。肥料施用应符合NY/T 394的有关规定。栽种前每亩施商品有机肥500 kg~700 kg、45%(15︰15︰15)三元复合肥30 kg~50 kg、硫酸镁5 kg~10 kg,并全面深翻入土。 土壤pH值小于5.5时,每亩增施生石灰50 kg~70 kg,于种植7天前施入深翻。

8 定植

以春秋栽植为宜,秋栽应在中秋至深秋土壤封冻前栽植,但以早秋为宜,即 8 月采收结束到秋苗萌发前;春栽在土壤解冻后萌芽前栽植。一般宽行宽 70 cm~80 cm,窄行宽 30 cm~40 cm,株距 30 cm~40 cm,每亩栽 2000 穴~3000 穴,每穴栽 2 株~3 株,为提高移栽后第一年的产量,每穴可栽 4 株~6 株。黄花菜宜适当深植,定植深度为 4 cm~5 cm,植后浇定根水,秋栽发苗前应保持土壤湿润。

9 栽培管理

9.1 春季管理

立春后,春苗开始抽芽,全面松土除草,亩施催苗肥 45%(18

︰9︰18)配方肥 10 kg~30 kg, 视情况施 1 次~2 次。

9.2 夏季管理

5 月下旬进入抽薹、现蕾期。视植株生长情况适施催薹肥、保花肥。抽薹前 4 天~5 天结合浅松 土,亩施 45 %(18︰9︰18)配方肥 30 kg~40 kg。开始采收后,每隔 10 天~15 天亩撒施尿素 5 kg~ 10 kg,或搭配磷酸二氢钾喷施。黄花菜在抽薹结蕾期,山坡地易出现旱情,应做好抗旱工作。

9.3 秋季管理

采摘结束后,及时拔掉枯秆,清洁田园,枯秆枯叶集中处理。及时进行全面深翻,结合深翻施一次秋苗肥,秋苗肥可施商品有机肥 500 kg~600 kg,钙镁磷肥 25 kg~30 kg。秋苗生长期,应及时防治锈病、红蜘蛛等病虫为害。

9.4 冬季管理

立冬前后,植株进入休眠期,叶片自然枯死,应做好田园清洁,秋季未施秋苗肥或施肥较少时应在冬季补施一次冬肥,可用商品有机肥 500 kg~700 kg、钙镁磷肥 25 kg~50 kg。

10 病虫害绿色防治

10.1 主要病虫害

主要虫害为红蜘蛛、蚜虫、蛴螬、蓟马、烟粉虱、小地老虎等;主要病害为锈病、叶斑病、叶枯病、腐杆病、茎枯病、黄叶病等。

10.2 防治原则

采用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策略。

10.3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优良品种。及时更新老龄株丛,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合理轮作,连续种植黄花菜5 年以上的田块,可进行水旱轮作。加强秋冬季培育壮苗,提高抗逆性。及时清除病株残叶、田边杂草,冬季齐地割除残株,整洁田园,以消灭部分病虫卵。

10.4  化学防治

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推广使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源农药、 矿物源农药及有机合成农药。农药使用严格执行NY/T 393的规定。

11 鲜食黄花菜采收与分级保鲜

11.1 鲜食黄花菜采收

鲜食黄花菜在花蕾充分发育、外形饱满时采摘。一般比干制黄花菜提前一天采摘。

11.2 分级贮藏保鲜

鲜食黄花菜采收后应及时进行分级包装,用保鲜袋完成内包装,放入冷库贮藏。贮藏温度为 0 ℃~1 ℃,相对空气湿度控制在 85%~95%。贮藏期间应及时通风换气。

12 干制黄花菜采收与加工

12.1 干制黄花菜采收

干制黄花菜在花蕾充分发育、外形饱满、手摸花蕾有弹性、花瓣结实不虚时及时采收。

12.2 挑选

入蒸制前要把已开的花、破损的花从花蕾中拣净。

12.3 蒸制

采下的花蕾经过挑选后,要及时送回蒸制,放在筛内的花蕾要蓬松,不要太实,以 6 cm~8 cm 厚为宜,中间留个小孔,掌握里生外熟(约五成熟)即可取出,颜色由黄转绿,花柄开始发软,用拇指与食指轻轻平挟花梗基部时花蕾全身即从花梗部分略向下垂,手搓花蕾有轻微的“嗦嗦”声即可。 供烘房烘的花蕾还可稍生一些,如生热不均匀,可把蒸筛旋转到另一边再蒸,蒸制过生或过热都会 影响折率和品质.蒸制过熟的花蕾报软,干花呈黑褐色,油条菜多;蒸制过生,则于花呈白色,花条松,外形难看。

12.4 烘干与晒干

12.4.1 烘干

将蒸制后的花蕾均匀地摊在烘盘上或烘网上烘干,烘干温度为 50 ℃~70 ℃为宜,终了水份为 14%~15%。

12.4.2 晒干

蒸制后的花蕾及时摊凉后,均匀薄摊干净、卫生晒具上,及时翻晒,晒干为止。

12.5 分级贮藏

干制的黄花菜加工后及时分级,放入仓库保管贮存。贮存时仓库必须干燥、通风、凉爽、清洁, 做好防潮、防热、防霉,防蛀。包装应符合NY/T 658、NY/T 1655的规定。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