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缙云县统计局关于2010年缙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索引号: 002660758/2011-28992     发布机构: 缙云县统计局     发布时间: 2011-04-13 09:00:26

 

  2010,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总体上,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工业和投资增长加快,出口和消费市场趋旺,财政和金融运行良好,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国民经济呈现加快发展势头,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目标,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实现了“十一五”缙云经济的良好收官

一、综 合

  据市统计局GDP核算小组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7.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4.5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6.51亿元,分别增长2.5%14.1%12.8%。人均生产总值2386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3526美元),比上年增长12.2%。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7.259.433.4调整为6.359.933.8。全年全县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0.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4亿元,增长15.5%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自年初来,我县在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推进,农村环境更加优化,农业发展更有活力,农村保障体系更为完善,农民生活更加丰富。全年的农业生产得到稳定发展,全年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5.8万亩,完成年度工作目标的101.9%;粮食总产量达6.08万吨,较好地实现了年度目标;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71亿元,增长6.1%,比目标水平高3.2个百分点;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84亿元,增长2.8%,高于上年水平。全年我县农业的特点是特色农业发展较好,根据农业年报数据,实现果、蔬业产值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占总产值的25.0%;实现茶叶产值0.7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占总产值的6.5%;实现食用菌产值0.91亿元,比上年增长4.2%,占总产值的8.5%。

牧业生产得到了较好发展,实现牧业产值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6.2%年末存栏生猪达6.27万头,增长8.1%,家禽存栏136.13万只,下降9.4%;实现禽蛋产量3392吨,增长5.4%

 

 

 

1 201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计量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产量

产值

产量

产值

粮 食

60786

11523

-8.8

-2.7

油 料

3196

1448

-23.5

-12.1

其中:油菜籽

2891

1202

-25.8

-15.2

食 用 菌

4170

7933

2.3

-9.4

蔬 菜

145260

18353

1.8

7.1

茶 叶

2009

6830

-5.9

10.1

水 果

46358

7562

-0.2

7.4

其中:柑桔

3811

321

-3.6

22.5

肉 类

14128

 

-5.1

 

其中:猪牛羊肉

6463

 

4.9

 

禽 蛋

3352

2264

4.2

12.1

牛 奶

84

23

2.4

9.5

水产品

1677

1360

2.5

11.3

蚕 茧

1484

3877

-16.9

21.2     

 

农村面貌显著改善。18个中心村培育全部起动,55个村的村庄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危旧房改造工作顺利推进,新启动了18个村旧村改造,共投入资金4.47亿元,其中危旧房改造投资3.34亿元。5个村新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0个村新建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室,25个行政村进行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建村内主干道水泥路130.3公里,新装路灯997盏,新增公厕86座,新增卫生厕所农户9106户、安全饮用水农户18272户。

  农、林、水的建设得到加强。积极实施千库保安、山塘除险加固等工程项目,积极提高水利工程安全度,2010年计划完成了上周坑、金刚寺等2座水库的千库保安和15座山塘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总投资1033万元。全年实现农业化肥施用量33271吨,比上年增长2.4%;农村用电量7788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4.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我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81.23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完成年度计划的109.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49.31亿元,增长28.2%,其中:轻工业产值62.02亿元,增长25.2%,重工业产值187.29亿元,增长26.6%从具体情况看,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有:一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年底,辖区内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73家,比上年增加了58家。二是规上工业对经济支撑作用较强。全县规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8.7%,规上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大,拉动力强,它对全县GDP增长贡献率高达59.3%,拉动全县GDP7.7个百分点的增长。三是园区工业增长较快,全年园区工业产值实现破百亿大关,达108.61亿元,增长31.7%,比全县规上企业平均增速高3.5个百分点。四是工业经济效益良好,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3.91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实现利税总额32.67亿元,比上年增长96.7%,其中利润总额2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3%总资产贡献率达到了21.5%,比上年水平高7.7个百分点。

  

 

2 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 品 名 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发 电 量

万千瓦时

6402

33.9

啤 酒

千升

136354

-17.6

钢材

万吨

80.45

13.3

8882

3.9

万米

620

-44.2

服装

万件

328

59.3

机制纸及组合式板

33834

45.4

电动工具

千台

8807

-9.9

电光源(灯泡)

万只

21975

26.4

金属切削机床

15582

41.4

缝 纫 机

百架

22171

3.7

 

建筑业完成产值增长较快。2010年,全县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23.03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建筑业对全县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全年我县完成全社会投资总额36.70亿元,增长21.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1.67亿元,增长26.1%;电力、然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和教育设施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增速分别达41.8%69.9%

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50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第二产业实现18.02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实现15.78亿元,增长52.1%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向好。全年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78亿元,增长8.8倍;实现房屋施工面积11.0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0.54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34.8%39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城镇的消费品零售额24.91亿元,乡村的消费品零售额6.96亿元,分别增长18.0%17.8%。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4.10亿元,增长7.2%;零售业零售额22.61亿元,增长19.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5.16亿元,增长18.8%

  专业市场健康发展。到年底全县各类专业市场数为23个,全年实现成交额12.12亿元。

  出口形势喜人。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44.46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出口交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较上年水平进一步提高,达18.5%其中自营出口总额3.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6%全年我县自营出口总额完成了年度计划的140.3%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实现公路货运量296万吨,货运周转量18493万吨公里;实现公路客运量89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6394万人公里;实现铁路旅客运输量26.1万人,比上年增长1.6%,铁路货物运输量27.66万吨,比上年下降10.2%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25亿元,增长23.7%;电信业务收入2.39亿元,增长20.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9.3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3.10万户,增长7.9%。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20.6/百人和73.1/百人。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4.53万户,增长32.6%

  全年实现旅游总人数425.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6%;旅游总收入19.70亿元,增长31.9%。其中入境旅游者6222人次,增长16.8%;国际旅游创汇收入621.46万美元,增长16.1%

七、金融和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30.3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0.8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65%。全部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72.3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9%

3 2010年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

  

年末数(万元)

比年初增减额(万元)

各项存款余额

1303137

277087

其中:企业存款

340446

123163

储蓄存款

723769

115186

各项贷款余额

887295

185368

其中:短期贷款

578734

133283

中长期贷款

307027

62210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4063万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602万元,比上年增长39.2%;寿险保费收入10461万元,比上年减少3.0%。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501万元。其中寿险赔款及给付457万元;财产险赔款2044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学质量继续提高。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领先,高考重点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全县447名考生上一本线(重点线)比去年增加118名,占全市47.5。扎实开展教育强县创建活动,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年底全县有普通中学18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中学5所、技工学校1所、小学46所、幼儿园106所,在校学生分别为23521人、316人、6652人、637人、27299人和15521人。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了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都达到了100%

  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全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2915万元,比上年增长18.7%。实施项目带动工程,促进经济发展。全年向上级申报科技项目39个,立项35个,共争取上级补助经费1456万元,创历史新高;全年共申请专利262件,比上年增长26%,授权专利239件,比上年增长55.2%家,居全市前列。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加强对项目的申报工作,上年立项的8个项目均通过验收,本年上报的8个项目均已立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县级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25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体育场馆7个,剧场、影剧院3个。全县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9.6万户,有线电视入户覆盖率达到了95%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全县的医疗和防疫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县共有医院和卫生院数57家,其中医院7家,卫生院44家,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和爱委办各一家,另有其他卫生机构2家。年末全县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400张,其中医院床位数1271张,分别比上年增长18.0%18.5%。卫生技术人员157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55人,注册护士511人,药师(士)79人,技师(士)85人。产妇住院分娩比例高达99.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39‰,其中城镇为0.67‰,农村为7.66‰。年末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数达391096人,比上年增长了6.9%。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公安户籍人口453404人,比上年增长7.03‰。其中,男性人口234227人,女性人口219177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7%48.3 %。全年出生人口5802人,出生率12.84‰;死亡人口2989人,死亡率为6.62‰;全年自然增长人口2813,自然增长率为6.2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7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7%14.6%。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740元,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支出6457元,增长11.0%。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7.2%34.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9.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0.9平方米,比上年末分别增加2.4平方米和3.8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22辆,比上年增加了4辆。

  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0.6%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1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78.3%;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99万人,增长21.6%。农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5989人,增加11161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65万人,增长3.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5%以内。参加工伤、生育保险职工分别为4.75万人和2.12万人,分别增长1.1%5.0%

十一、资源与环境

  全年全县平均气温达17.3℃,比上年下降0.4℃。全年降水量1997.9毫米,比上年增加了624.8毫米。全年全县日照总量达1499.5小时,比上年减少了154.6小时。

  据初步统计数据,2010年全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4.35%、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9.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8.9%、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100%

  林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20公顷,迹地更新527.7公顷,封山育林266.7公顷,补值改造140.2公顷,抚育改造136.7公顷,分别完成计划的100%。实现幼林抚育200公顷,低产林改造616.7公顷,其中竹林低该和油茶低该,分别为200公顷、416.7公顷。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全县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均生产总值按年平均户籍人口口径计算。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