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人社部门的支持指导下,缙云县人力社保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实施“八八战略”20周年的重要批示精神,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摆在重要位置,全面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按照“A+人社,永不止步”的工作战略方向,以人社“民生清单”为抓手,全年一张表,一张表抓全年,全力打造“A+人社”品牌。统筹做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引育、劳动关系以及风险防范等工作,以不到终点不歇脚的奋进姿态,为推进“三城三地”建设实现新突破贡献缙云人社力量。
一、实施高质量就业创业行动,营造“A+就业创业”最优生态
(一)全力保障企业稳岗用工。一是发放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和就业见习补贴等企业减负补贴108.13万元,惠及107人次。二是线上线下多形式举办招聘活动24场,提供岗位2.7万个,并通过浙江省职介网丽水站、丽水公共求职招聘网统一发布工作岗位14031个。三是建成零工市场3家,累计为647个用工单位发布岗位14763个,为4040名求职人员提供职业指导介绍服务,达成意向2058人;实现省外脱贫人口稳定在缙就业5438人。
(二)精准推进重点人群就业。一是依托重点群体帮扶场景应用,有效整合回籍高校毕业生数据,根据企业与毕业生双向需求开发见习岗位403个,上岗64人,实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全覆盖。二是开展重点群体帮扶援助4437人次,重点群体帮扶率达93.11%,开展劳动力资源摸排1912人次,发放4050社保补贴293万元,惠及396人。三是开发公益性岗位299个,上岗251人,新增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11人,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17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三)千方百计推进创业扶持。一是优化集成创业服务,聚焦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举办创业创新创富大赛、创业沙龙、创业讲堂等服务活动10余场,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64.6万元。二是广泛组织民宿、超市经营、直播带货、乡村振兴合作带头人等创业培训,完成创业培训1170人次,创业扶持293人,带动就业860人。三是推广返乡入乡合作创业组织模式,培训乡村振兴合作带头人259人,培育返乡入乡合作创业村5家。四是推进创业平台建设,建成县级创业园1家,开发“零费用”的“零创空间”2家,为创业者免费提供创业场地、技术研发、技术交流等创业指导服务,切实降低创业成本。
(四)切实推进失业保险省级统筹。一是开展失业保险基金资金清理工作,建立健全对账机制,每月与财政、税务经办科室就相关数据开展对账。二是用好失业保险稽核风控功能模块,进行疑点数据核实及整改,完善本地内控管理制度流程。三是持续推进各项业务网办率,办理失业登记1328人,发放失业金1388万余元、医疗金260万元、阶段性失业补助金114.6万元。
二、实施高素质人才集聚行动,夯实“A+人才引育”战略支撑力
(一)聚焦“双招双引”,招才引智创新举措。坚持线上、线下招聘双管齐下。首次推出“名企相约、走‘缙’浙丽、一‘职’等你、云享就业”——2023年高校毕业生专场直播带岗线上招聘会,选取了涵盖机械装备、短途交通、智能家电等重点行业的10家规上企业300多个岗位,直播时长达2小时,招才引智活动从“线下”搬到了“线上”“现场”搬到了“云端”。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达5000余人次,直播间求职咨询人数达317人,收到来自江苏、河南、杭州等省内外人才简历186份,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2人。截至目前,先后参与组织1426家(次)企事业单位赴省内外高校和人力资源市场参加招聘洽谈会57场,引进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4954人。
(二)聚焦“靶向培养”,本土人才培育精准有效。一是1人入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增7名高级经济师和1名机械专业正高级工程师,开展上半年大中专毕业生职称初定工作,办理954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变动审批。二是圆满完成2023年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考生人数达2046人,为全丽水报名参考人数最多的考点。三是打造本土高层次人才之家,组织召开缙云县高级人才联合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非遗文化研学活动和秘书处会议,与市高联会联合举办“茶墨飘香迎中秋、月映高联庆团圆”丽水市高级人才联合会2023年工作会议暨丽、缙高联会中秋茶话会活动,教育、农林、高技能等专委会活动也都为人才搭建了高效、便捷的沟通交流平台。
(三)聚焦“柔性共享”,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一是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双百”人才计划双驱动平台,积极搭建博企双方连心桥,在原有11家国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础上成功新建4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13人,数量居全市第一。1名博士获浙江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一等资助(全市唯一)。二是深入实施“双百人才计划”,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调研等方式,成功匹配18名专家(博士)到基层挂职。2021年第六批双百人才计划挂职人才期满考核5人获评优秀,数量全市第一。获批省人力社保科研基地(全市唯一),积极助力全县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聚焦“民生实事”,技能人才共富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大力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持续开展“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与技能人才共富能力提升行动。截至目前,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2530人次,新增技能人才6248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288人。二是畅通人才培养渠道。积极参与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山蒲照明开发电光源制造工(电光源发光部件制造工)省级职业标准已通过终审,为全省电光源制造从业人员提供职业标准,畅通技能晋升渠道。畅尔智能成为浙江省第二批“新八级工”制度试点企业(全市首家),打破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三是做好企业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鼓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技能人才培养。新增肖特玻管、鸿顺实业等8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企业,累计备案企业已达48家。四是成立缙云高级技工学校,2023年3月,经浙江省人力社保厅批准成立缙云高级技工学校,总面积76.4亩,14个实训中心,实训设备总值2236万元。目前在校生3185人,2023年招生1059人。
三、实施社保提标提质行动,构建“A+民生保障”网络辐射力
(一)全力推动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实现参保人数稳中有增。严格按照社保费统征安排,顺利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统征模式。成立扩面专班,分5个工作组负责各乡镇(街道)扩面工作。截至10月底,我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1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0.96%。
(二)工伤案件认定工作有条不紊。一是今年1月。完成12146家参保单位的工伤保险费率调整工作,3月,在全市率先关闭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7月1日起依据《浙江省用人单位招用不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办法(试行)》对七类特定人员实行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二是建立实行工亡、重伤、有争议等疑难案件的认定前公示制度。截至10月底,共受理工伤申请案件1169件,完成认定1212件,工伤发生率0.88%。三是积极推进“在缙安康”工程建设。6月份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线上线下为全县助企服务员培训工伤预防相关政策。
(三)及时做好提前退休、退休职工工龄审批工作。截至10月底,共有12人申请办理提前退休(特殊工种提前退休10人,因病提前退休2人),均已上报市局核准通过。通过每月一次的联席审批工作会议,办理企业退休工龄审批181人,企业遗属待遇12人。
四、实施事业单位全周期管理行动,增强“A+人事管理”用人活力
(一)扎实开展人事招考工作。一是先后开展了事业单位、卫生系统、教育系统的公开招聘及事业单位、教育系统的人才引进等工作,其中事业单位共录用358人,卫生系统共录用119人,教育系统共录用164人。完成133人定向培养招生(招聘)工作(其中,教师81人、卫生46人、基层林业工作者3人、基层文化员3人)。二是开展机关事业公开选调,公开选调事业人员14人,补充选调3人。三是开展编外用工招聘,共监督指导组织残疾人公益性岗位招聘、公安辅警招聘、人民法院编外人员招聘、社区工作者招聘等多项招聘工作。首次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进行统一招聘,并对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辅助岗位进行体能测试,驾驶员岗位进行技能测试,现已完成录用工作,共录用186人。在招考过程中,时刻监测考试相关舆情,对收到的咨询、投诉及时做好解释、反馈,考试总体平稳,未出现相关舆情发酵。
(二)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工作。按照上级部署,2023年9月,我们已将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报市局审核。目前,已初拟配套政策中的薪酬核定办法和院长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各相关单位正在沟通讨论,计划于12月底前出台正式文件。
(三)破解人事遗留难题。一是原卫生监督所事业人员分流问题。自2001年机构改革,县卫生防疫站撤销,组建县卫生监督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后卫生监督所参照公务员管理,7名事业编制人员未能参公,一直在卫生监督所工作未进行分流。通过我局多次与组织部、编办、县卫生健康局就相关人员的分流安置情况专门进行探讨,3月,形成最终分流方案。二是原电视台整体借用到华数回流问题。2017年4月,县广播电视台“台网分离”改革人员分流,共有52人整体借用到浙江华数。到目前为止,通过公开选调、退休等还有40位人员借用到华数。通过我局与各用关部门多次探讨并最终形成回流方案提交县里通过,并组织该批人员面谈、择岗,于9月28日全部办理调动手续,现该40人已全部到岗上班。
五、实施劳动关系和谐促进行动,构建“A+劳动和谐”稳定力
(一)持续深化和谐劳动关系。一是推动劳动关系源头治理改革,召开全县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暨业务培训会,对全县当前和今后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进行重点部署。二是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行动,组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暨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3期,完成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111人,开展企业劳动用工体检171家(次),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指导我县96家样本企业(其中,部级样本15家,省级样本81家)做好薪酬调查上报工作。三是构建基层劳动保障队伍,配齐配强服务基层工作力量,18个乡镇(街道)共配备劳动保障督导员18人,劳动保障管理员25人。
(二)纵深推进根治欠薪工作。一是大力开展“安薪码进工地、进厂区”“开工第一课”等系列活动,引导劳动者维权高效、便捷、合理合法的维权。二是强化完善制度协同。通过完善欠薪线索日常交办督办机制,形成多部门、多单位的合力,进而确保欠薪线索办理质量、办理效率。县根治欠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缙治欠办发〔2023〕4号文件,施行了劳动监察将每日接到的欠薪线索,根据线索来源、欠薪数额和欠薪人数等情况进行分类实时交办给属地乡镇或行业主管部门的体制机制。有力健全了我县治理欠薪工作机制,有效预防和解决了工资拖欠问题,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做好重要关键时间节点劳动关系维稳,先后妥善化解了壶镇碧桂园、缙云县建义鞋业有限公司、新碧富民安居工程等群体性讨薪事件。截至10月份,共处置投诉举报2529起,涉及劳动者5869人,为劳动者挽回损失6508.98万元。四是强化违法失信行为打击力度,截至10月底,我县共打击涉薪违法行为30件,其中,移送公安立案9件,抄送建设部门信用扣分4件,抄送交通部门信用扣分2件,向社会公布重大违法案件2件,纳入黑名单2件。
(三)高质高效化解劳动纠纷。一是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方针,规范和简化仲裁程序,提升案件处理效率,实现案件快立快审快结,平均结案时限缩短至20日内。截至10月底,共收到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57件,其中仲裁立案处理307件、立案后调解及经协商撤诉285件、裁决22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1447余万元,仲裁调解率92.83%,仲裁终结率97.07%,无超期案件。二是强化纠纷源头治理能力,按照省仲裁院落地实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省级地方标准的要求,在新碧街道落实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推进县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建设,落实仲裁案前、庭前、庭中、庭后全程调解,强化调裁衔接。完成涛涛车业公司省级金牌调解组织的申报验收工作,指导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就地就近化解劳动纠纷。三是提升仲裁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全市仲裁练兵比武活动,荣获团体二等奖,个人仲裁文书写作一等奖、庭审二等奖等。
六、2024年工作计划
(一)完善“A+”服务,打好就业组合拳。提升零工市场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推动“零工市场”服务向村、社延伸。优化创新招聘模式,推动招聘服务下沉基层。加强对重点群体帮扶,适时举办专场招聘。提升创业指导力度和创业担保贷款申领便利度,激发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统筹推进公益性岗位开发,提升帮扶人员就业率。
(二)招引“A+”人才,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打造博士后工作站品牌,培育精瑞等科技含量高博士后工作站。积极发挥社会评价组织作用,持续开展技能培训及认定工作,举办职业技能系列竞赛活动,深入开展“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大二产业技能培训力度。打造暖心人才社团联盟,通过联合会,充分利用好世界和全国各地的缙云籍人才资源,积极宣传、推介缙云的就业创业环境,吸引集聚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到缙云创业和生活。
(三)强化“A+”保障,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社保扩面工作进度,通过社保扩面专班力量,凝聚合力,做好“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切实提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持续推进“在缙安康”工程,降低工伤发生率。开展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管理工作。推进社保大厅升级改造,提升服务提效增质。
(四)加强“A+”管理,建强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妥善完成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职员等级晋升工作。加强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职称评价标准、评价程序,树立“重品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用人导向。继续做好非营性利性服务业劳动工资总额增速工作。
(五)创新“A+”举措,提升劳动纠纷治理水平。深入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行动。加强源头治理,完善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聚焦劳资纠纷易发多发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突出对平台企业以及直接为其提供外包(劳务)的关联企业、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等,排查化解突出矛盾,查处违法案件,纠正违法行动,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六)抓实“A+”考评,压实责任勇于攻坚克难。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劳有所得”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细,加大案件处置力度,全力争取重回全市前列。抓实共富创业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加快安薪指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开展创业培训、扶持创业”等相关任务工作进度。加强宣传信息工作。提升写作、拍摄、新媒介制作水平,通过各种渠道发出缙云A+人社的声音。